分享

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会不会导致其陷入利润下降的迷局?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19-09-11

在2018年底以来,民营银行智能化存款强势来袭,同样,在2019年民营银行仍然用各种类智能化存款主打存款市场,形成了一股较强的存款冲击潮流,希望以智能化存款突破规模发展困局的意图昭然若揭。但是,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真的能打破民营银行的发展困局吗?会不会打破存款规模增长困局的同时又进入另一个利润减少的困局呢?

民营银行主打的智能化存款,本质上就是提高存款利率的替代产品,其目的无非就是受困于存款规模难以突破。从现实情况看,民营银行的发展却中规中矩,其业务规模并没有人们想象和期待的那么快,据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仅为3381.40亿元,平均每家银行仅2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444.17亿元,平均每家银行的贷款规模只有不到85亿元。因此,通过智能化存款寻求规模的突破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可能会陷入一种利润的困境。因为不管是传统银行还是民营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利差仍然是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通过智能化存款将在短期内大大提升存款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挤压民营银行的利润空间。

虽然我们说近十几年我国的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和非利差收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非利息收入占比已经占到25—30%,但是存贷款利差仍然是最大的利润来源,而如果民营银行的存款利率提高到4%以上,那么无形中就必然降低存款贷款的利差,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并有可能导致利润下降。目前的民营企业利润高增长有基数低的因素,也有高净息差的因素,而这种高息差有多大的可能持续下去是一个很大的疑问?从上市银行的年报看,截至2017年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净息差均为2.2%左右,有12家银行的净息差低于2%。而微众银行2017年净息差达到了惊人的7.02%,这个数据较上市银行平均水平高出三倍。这种匹配高收益的资产获得高净息差的盈利模式,即使互联网银行通过技术和流量优势也难以持续下去。

虽然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产品不能助力民营银行存款规模破局,但是如果此类存款的发展不加约束却有可能进入下一个困局即存款成本的提高而导致利润的下滑。

从目前看,民营银行虽然资产规模都不太大,但是利润状况还是令人可喜的。

据报道,2017年,前海微众银行、湖南三湘银行、温州民商银行、重庆富民银行净利润增速超过100%,只有威海蓝海银行亏损近1亿元,微众银行2017年实现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增长260.71%;湖南三湘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净利润也分别增长206.68%、102.99%。

但是如果民营银行通过智能化存款突破存款规模和资产规模的困局,那么就可能陷入资产质量下降和利润下降的新困局。

目前民营银行的高利润增长的可持续性本身就存在质疑,而存款成本的推高将更加剧民营银行的利润预期见顶周期的加快到来

我们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升级,商业银行整体利润呈现平稳下降的态势,利润增长率逐步降低甚至零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民营银行的盈利模式完全依赖于主要股东的业务模式和支持能力,在大股东和主要股东在面临经济结构压力的情况下,对民营银行利润的支撑能力越来越有限,特别是随着民营银行的规模增长,股东对银行的发展支持能力减弱成为必然。而智能化存款导致的资金成本推高必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掣肘因素。(作者:麒鉴,财经金融评论)

民营银行的智能化存款会不会导致其陷入利润下降的迷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