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MBR工艺的这些误解把人坑惨了!

 时间变成水 2019-09-11

近年来,MBR工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水回用要上、提标改造要上、分散处理也要上、……。众所周知,这主要得益于其高负荷、长泥龄、高效截流、占地少等突出优点。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在应用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误解1:MBR膜通量设计越高越好
正解:膜的通量是由膜材料和结构决定的,对于某一特定的膜处理单元,其孔隙率和通量是存在上限的。过滤本质上是一个物理过程,膜材料在减小孔径的同时必须牺牲通过量,同时还要兼顾强度、保证长期运行,这就导致了通量是一个定值。
因此,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该根据膜厂家的建议参数进行设计。
误解2:用了MBR就得保证出水水质
正解:MBR工艺本质上是活性污泥法和膜滤的结合,是在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用膜滤取代了二沉池,由此带来了截留好、污泥浓度高等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MBR工艺就可以包治百病。
对于污染物的去除,膜滤对SS有十分明显的作用,而有机物的去除则仍旧依赖活性污泥以及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对于可生化性较差的污水或者是前段已经过较充分的生化处理的污水,MBR一样作用有限。
误解3:MBR工艺不需要排泥
正解:由于膜过滤出色的截留效果,MBR工艺中的活性污泥可以达到较高的浓度,实现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的分离,可以不用考虑污泥浓度对出水的影响。
但是,这个优势只是提升了生化的发挥空间,不影响出水并不能作为支撑不排泥的理由,排不排泥的问题还是要回到活性污泥上来。
如果不排泥,活性污泥会出现老化的问题,进而影响生化的性能,同时会对曝气有影响。工程中MBR工艺确实可以减少排泥,但是不是不排。
误解4:为了不堵膜尽可能地降低污泥浓度
正解:堵膜是MBR应用中的常见的问题,而堵膜的是污泥,尤其是污泥浓度过高的时候,因此就有降低污泥浓度来避免堵膜的误解,这恰恰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
过低浓度和过高浓度的污泥都会让膜很快堵塞,正确的做法是将浓度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另外,曝气有冲刷膜表面的作用,也应该保持在相应的保持量。
误解5:膜要对出水负责
正解:膜本身的原理是过滤,是一个物理过程,对污染物的去除上主要是SS,其对于MBR的意义在于提高了生化性能,但并不能过滤可溶性有机物,因此不能对COD等指标负责,有机物的去除还是要依靠整个工艺链的设计和运营管理。
误解6:MBR只适用于生活污水
正解:MBR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和膜滤的结合,脱胎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加二沉池的组合,在此意义上讲,用到活性污泥法的场景就适用MBR工艺;但是,对于有些容易引起堵膜的污水,预处理要符合要求。
……
工程应用中,类似的问题还远不止于此,而MBR工艺的应用如此广泛,因此从业人员很有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必要,而这样的需求远非一篇文章能够解决的,很多水圈的读者也反映最好是能组织相关的培训。
事实上,环保水圈一直在做这件事,即《膜生物反应器(MBR)运营维护操作培训》。截止目前,水圈环保学院联合中国膜工业协会已经举办了五期MBR培训,有400名从业人员接受了培训,反响良好

另外,参加本培训并通过考核者,可获得相应等级的《工业废水处理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及中国膜工业协会颁发的《膜工业职业技能证》。证多不压身,本系列培训专门为相关从业人员精心打造,行业内独此一家、机会难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