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奥参微 ——陈弘受书法作品浅析」

 攸州刀郎 2019-09-11

总所周知,流传至今的珍墨法帖,其视觉感是被“累加”的。在流传过程中,历代收藏家将自己的痕迹“强加”在原作上,使得原作看上去繁密复杂。除去那些强行的累加,原作本身实际上有极其舒适的视觉感,极自然的形式感,在陈弘受的作品中,也延续了传统书法的这份自然和舒适。原因有二,一是陈弘受将书法回归案头,恢复书法实用的传统。他将内容与形式通过学问研究连接起来,以实用性的案头书法来弥补当下纯艺术书法展示的某些不足。其二他深入古文字研究。书法家和古文字学家,都以汉字为研究对象,两者关系密切,古代书家往往也是文字学家。汉字串联起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使之流传有序,未曾断绝。越是深入的研究,越能继承书法的传统面目,也越能让书法与古为徒,與当代书法創作重形式轻内容的风气保持一定的距離。

自古书法就有实用书写和抒情书写两种形式。从甲骨、青銅器、简帛、碑刻等材料來记录帝国祭祀軍事、政治举措及兴衰更替,到后来科举致仕、学问钻研、抄经著录、信札手书等发展,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实用性书写样式,直到民国在诸多学者、大师身上依旧可见这种传统。抒情性书写自魏晋滥觞,使书法进入艺术化的历程,宋代随着文人画兴起,“尚意”思潮出现,到明代抒情书法已达繁荣景象,民国时期到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西方當代视觉艺术的影响,让抒情书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并泛化,即便是实用性书法作品也被大部分书家从抒情审美的角度进行解读,导致了实用性书写的式微,也导致了书法家轻内涵重形式的时代“特色”。

自古文人著书立说,潜心问学,但不画地自限,书法家兼顾古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教育学、美学等者大有人在,民国时商承祚先生古文字研究和书法创作并重;罗振玉先生身兼考古、金石、古文字等数十个专业;国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不仅是书法家亦是古文字研究学者......近现代尚且如此,遑論古代。陈弘受一直谦和、内敛稳重,接受的虽是学院派教育,但眼光却不限于此,既关注古代,也留心当代,只要他认为不如人处的,皆虚心求教。他认为“做人”才是问学求道的根本。做成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艺术和什么样的学问,正所谓“字如其人。”

陈弘受从不刻意追求书写的艺术性、形式感,他的作品中“真草篆隶行”皆有,相通相融,交相呼应,按照研究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以古文字研究为基点,将古代书写之礼与天地人之本位自然融合,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书写样式。他搜罗古籍经年,研究古文字数载,将古书之形质与书法章法结合,形成了气息古雅,又形式别致的作品,无论甲骨文、金文、篆、隶都可驾轻就熟,不刻意布局,却自有妙处,不刻意追求,却自成天地。不禁让人耳目一新,更能震荡心灵,其楷书延续唐楷一路,并未刻意追求哪家哪派,而是心之所到,俯拾即是。所谓创新就是传统,传统就是创新。传统是庞大而深邃的生命体系,书法的继承不仅仅是章法笔法结构等的继承,更要熟稔书法的文化内涵,以自己擅长的某一点为突破口,了解中国文化内在的原理,以学识为根基“运用”书法,不知不觉,便“入古出新”。

他的作品不仅可看、可读,更可长久品味。以他的作品为点展开,可以读到唐楷的法度和灵性,读到古文字的深邃和博大,读到学问研究带来那份沉着的心境,以及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那份从容气度。

这般解读陈弘受,尚能读懂一二。细读作品,慢慢品味,才是关键。今年博山美术馆举办的“诗意南塘”温州中青年书法提名展中,陈弘受是唯一80后作者,其作品与张索、陈忠康、戴家妙等一起展出,可见其潜质。

戊戌十月写于博山南塘新馆

博山吉吉

 作品欣赏 

  /



◐    关于博山美术馆

ABOUT BORNSUN ART MUSEUM 

艺术流派纷呈,各有高峰。博采众峰之长,集聚流派之精华,是名“博山”。位于温州市印象南塘白鹿洲公园水云坊3/4号楼,临水而筑,环境优雅,博山美术馆、教育、咖啡共有2000多平方米的展示与教学区,常年免费开放。主要展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西泠印社等全国各大美院及艺术研究机构的名家书法、国画和篆刻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