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坤鹏论:人生和投资若想成功 必须逆着回归平均值做事

 坤鹏论 2020-09-02
曾经有人对回归平均值法则表示怀疑,证据就是全球经济的全面且持续繁荣,但是现在呢!金融无周期,但必然有规律,如果没有回归平均值这样的法则约束,人类早升天了。

——坤鹏论


本文的重点清单

1.凡事抓本质何其重要,凡是脱离本质所获得的财富与成就都容易被回归。

2.想要事业有成绩,能成功,只有努力和坚持,因为它们与结果强相关,不受回归平均值的影响。

3.回归平均值对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意义重大。

4.投资中只有认知与赚钱强相关,所以提高认知是投资的王道。

5.价值投资其实赚的就是回归均值的钱。

6.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深度认知并理解了回归平均值,所以他们才会笃信价值投资。

7.回归平均值并不能准确预测。

8.基金也逃不掉回归平均值,华尔街空头之神保尔森就是最好的实例。



一、凡事抓本质,脱离本质都容易被回归

首先,重温一下《平生不懂均值回归 一切都是瞎忙乎最终皆枉然》中反复强调的回归平均值出现的重要条件:

“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就会出现回归平均值的情况。”

那么,应该也可以这样理解:“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高,就不容易出现回归平均值的情况”。

什么才是相关度高?

也就是因果关系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这个才会有那个。

而在所有因果关系中,最强大而紧紧相联的相关度自然是事物与其本质。

坤鹏论以前讲过,凡事抓住核心本质,发力于此,方得大成。

比如:互联网是信息革命,它的本质在于信息,所以凡是狠做信息的公司基本都成了或成功的概率大,反而是跑去用互联网搞O2O、搞社区电商、搞批发……要颠覆这个传统,颠覆那个传统,偏偏就是绕开本质烧钱的,都已经或必将成为笑话。

再往大了说,做生意的本质是赚钱,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赚钱,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那赚钱与什么强相关呢?

必然是经营有方,赚钱有道。

所以,真正具有巴菲特所心仪的持续竞争力特征的企业,首要条件就是经营傲视群雄。

除此之外,其他所带来的暂时繁荣,基本都会被回归平均值打回原形。

比如:故事讲得再好,没用!融了再多的钱,没用!

再往深了追究,企业是人的组织,人与企业经营的好与坏强相关。

所以,企业必须重视团队、要精兵强将。

关键还要是诚实的人,因为诚实就不会在企业经营上动歪脑筋、走捷径、夸大其词、满嘴编故事跑火车,而这些恰恰都和企业真正赚钱、长久赚钱不强相关,最终必然都会被回归平均值残忍地戳得破破的。

这就是:

为什么“所有你以为的捷径,最后都会成为弯路”;

为什么巴菲特选股先选人,一定要诚实的人;

为什么乔布斯会说“要始终保持傻瓜的状态”;

……

因为回归平均值不答应!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们在股票投资中,则要坚决地抛弃不断收购并购、大玩资本游戏的聪明公司,抛弃热度过高、聪明过度的高管,牢牢抱住有业绩、对市场、技术有一股轴劲的公司。

他们不会说话,但他们心有牵挂。

说到底,能够对投资者、对创业者友好的,是那些有理想、如傻瓜一般的公司高管,健康的市场、伟大的公司,通常是由实干型的理想家干出来的。

思考题:为什么P2P会纷纷爆雷?

分析要点:金融的本质是什么?金融的核心是什么?

二、想成功,只有努力和坚持

事业是干出来的,这是成事的本质。

躺在那里成天做梦,总把如何如何挂在嘴边,就算梦做得再美轮美奂,故事讲得再天花乱坠,也终将一事无成。

那么,如何才能干好?

唯有努力和坚持!

所以,努力、坚持、专注地干事,与事业成功强相关。

只有这样获得的成绩,乃至成功,才能跳出回归平均值的管辖范畴。

所以,不要贪恋什么奇技淫巧,那都与事业成功不强相关。

就像做搜索优化,一位高手曾这样说过,优化确实有技巧,需要每天盯,每天调,很可能百度的规则一变,之前的付出前功尽弃。其实,最好的搜索优化就是持续产出优质内容,这样才可以无视规则变与不变,因为规则永远喜欢好内容,这才是搜索优化的王道。

每每看到朋友圈里发的那些“如何5天写出10万+文章”;“从私域流量开始,10天打造流量闭环”;“1天粉丝过万,10天粉丝超百万”……

坤鹏论总是想笑,且不说,如果搞这些培训的人真能实现这些宏伟目标,他为什么不去自己做,还来教别人?你想想,从全世界看,培训再赚钱,也没牛到富豪榜里面去吧?所以,真有如此本事,绝对不干培训干企业,那才是赚钱王道。

其实这和外面那些所谓的总裁班等培训差不太多,再大的培训大师,也基本算是口贩子。

而且,就算这些培训中有妙招,可能短暂实现了所宣称的效果,但除了笔耕不辍、提供人们喜欢且优惠的商品、有着独一份并惹人喜爱的内容这些核心本质外,其他招式再妙再有奇效,最终都逃不出平均值回归的手掌心。

三、教育孩子再焦虑也没用!

回归平均值说:“只要两个数值之间的相关度不高,我就会出现!”

除了上面的说的,我们还要理解第二层含义,那就是如果同样一件事,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相关度不高,第一次如果极端好或极端差,第二次则有可能不好或是比第一次好。

就像孩子的考试成绩,它只和孩子掌握知识的程度强相关,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某一次考试考得极好,那么下一次可能就会不如上一次,反之亦然。

这种时候,你应该淡然处之,而不是着急上火,大骂他骄傲了,或是把他夸到天边。

所以,教育孩子的关键在于他有没有一直在努力学习,并很好地掌握了知识,过度的批评和表扬基本无济于事。

另外,回归平均值还告诉家长,所谓对孩子的期望和规划,不要过高,特别是本身很聪明或是很有成就的家长。

因为,你极聪明,虽然从基因遗传的角度讲,你的孩子聪明的概率会偏高一些,但极大概率还是会回归到普通人的水准。

就像爱因斯坦的孩子,我们期望他们至少和爱因斯坦差不多吧?

实际上也就是普通人,三个孩子,还有两个精神分裂。

所以,在接受孩子最有可能是个普通人的前提下,教育上你就不会那么焦虑。

对于孩子的培养,第一给他足够的父爱母爱;第二则一定要给足他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在自己财力范围内不能有任何吝啬;第三,出轨要趁早,不要怕孩子犯错,越早犯错成本越低;第四,让他明白,所有事情只有靠努力和坚持才能做成,别无它法。

而那些对孩子的殷殷期许与厚望,还是深深埋在心里面吧!

四、过高的股价必然回归平均值

正如前面所说,只有强相关,只有抓住事物本质狠下功夫,才可摆脱回归平均值的法则。

坤鹏论再从回归平均值的角度谈谈对股票投资的反思。

相信大家都认同,股市要想赚钱,关键就是不要和别人“同流合污”。

因为股市零和博弈,如果大家都想买,价格肯定水涨船高,如果都要卖,自然价格一落千丈。

所以,股市中只有反人性的逆向操作才可赚钱。

而反人性的能力只与认知强相关,所以认知必须要不断提升,这才是投资的王道。

而什么时候投,投哪个,投多少,那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层面的事了。

前面说了,什么事必须看本质,而股票的本质在股不在票,所以,股市最终认的也是股,不是票。

从短期看,股价与股票背后企业的真实业绩不强相关。

所以,它必然会遵循回归平均值,除垃圾股外,只要涨多了,必然跌回来,跌狠了,必然涨回来。

但是,从长期看,股价与股票背后企业的真实业绩强相关。

它们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股价最终必然体现的是企业的业绩。

如果将视角放大到整个股市,回归平均值描述的就是涨跌相随,熊牛相伴。

股市中,一种上涨或下跌趋势不管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最终回归平均值的规律一定会出现:

涨得太多了,极端数据出现,必然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下跌;

跌得太多了,同样是极端数据出现,就会向平均值移动上升。

正如巴菲特所说:“到最后,还是要看估值。当大量参与者一起投入一个总数持续增加的游戏,就会创造出一种表面上的真实,这样的情况也可能会持续相当的时间,但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1985年,理查德·塞勒和德邦特在《股市是否反应过度》的论文中提出了行为金融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以3~5年为一个周期,一般而言,原来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摆脱困境,而原来的赢家股票则开始走下坡路,这也是股票投资回归平均值的体现。

其实,不仅仅是股市,回归平均值现象几乎出现在所有金融市场中,根源就在于短期内的市场价格和资产内在价值不强相关。

五、价值投资其实赚的就是回归平均值的钱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股价最终都要回归到股票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企业本身的价值。

那么,谁的内在价值高,就应该选谁,因为它才是最终决定股价的唯一因素。

说白了,价值投资就是赚企业价值回归的钱。

在回归平均值的法则下,不管是什么价值投资策略,只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再长期持有,基本都能稳赚:

第一,保证你买的价格足够低;

第二,保证企业活得足够久,起码在你持有期内很好地活着;

第三,保证企业保持长久赚钱,起码在你持股期内还能很好地赚钱。

如果你买的价格是极端高,甚至超过股票内在价值很多倍。

想想看,如果企业每年增长率是20%,按复利法则,也要72÷20%×100=3.6年才能翻一倍。

如果持有的价格高出去几倍,你可以算算到底要花多少年。

而且,如果企业一旦达不到20%的增速,或是有几年增速减缓,你付出的股价回归还要延缓更多时间。

你等得起吗?

实话说,如果你买在高点,基本就是等不起的人,所以必然会在失望中赔钱卖掉。

剩下的第二和第三,也就是保证企业价值回归的必要条件。

一个是不能死,二是平均值回归效应也需要时间。

它们缺一不可。

由此,我们可以对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有更深刻的理解。

先说说格雷厄姆。

为什么他晚年会将其10项标准的神奇公式浓缩为只有三条,其实对应的就是上面那三个条件。

重温一下格雷厄姆晚年的神奇公式:

第一个标准:市盈率不高于10倍,低于7倍更好。

第二个标准:所有者权益与总资产的比率超过50%。

第三个标准:购买最少30只股票,盈利超过50%卖出,最佳持有期限两到三年。

大道至简!

格雷厄姆用第一个标准对应价格,企业必须盈利,用市盈率就可以框住,因为亏损企业的市盈率是负数,利润微薄企业的市盈率则会成千上万。

第二个标准算是对应企业生死,因为大部分企业之死,死于现金流,其实就是资不抵债。

而且,此标准还能让投资者明确地知道,企业中股东的净资产一直是超过债务的,如果退一万步讲,企业倒闭,剩下的资产也可以让股东不至于亏本。

第三个条件呢?

格雷厄姆并没有过多纠结它,而是选择了保险公司的策略,利用大数法则,多多持股,最少30只起,用概率赚钱,保证平均收益。

同时,他还设置了止盈点,以及将持有期限缩小,从而尽可能避免企业倒闭和亏损的风险。

话说,两三年,对于企业来说,不长,即使是妖孽,在前面两条标准的框定下,还真不太容易爆雷。

坤鹏论认为,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可以总结为:便宜买好公司。

而巴菲特则比较贪心,他是三个条件都要。

起初他严格遵循着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行事,便宜买好公司,捡烟蒂,再配合套利,业绩并不差。

后来,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在芒格的启迪下,在菲利普·费雪的英雄所见略同后,他的价值投资升级为:好公司,便宜买。

这其中的关键还在于,他很早就明白了股票中存在着回归平均值效应,好公司肯定会价值回归。

他深刻地明白,真正的好公司可以为自己赚一辈子钱,50%盈利就离它远去,简直就是暴敛天物。

股价会回归,企业也会回归,但是企业的回归是持续增长的回归,今天的回归值绝对无法比得上5年、10年后的回归值。

同时,巴菲特还早早就认识到,真正的好公司如果能够据为己有,还可以为自己创造世界上最廉价的投资资金,慢慢地,根本无需再自掏腰包,只要把它们连接成一体,就能成为类似永动投资的系统。

保险公司创造浮存金,企业创造现金流,伯克希尔负责用它们换回优质资产,生生不息。

所以,巴菲特将“好公司”放在了第一位,“便宜买”放在第二位,甚至只要未来的自由现金流折现超值 ,即使外界看着貌似只是优惠价,他也会买。

巴菲特曾多次谈到他对价值回归的笃信,比如:

“我们通常只专注在分析个别公司的价值,很少去管整个股市的高低,至于要预测股市下礼拜、下个月或是明年会怎样,那更是不敢想。实际上股市通常会有好长一段时间偏离其实际的价值,虽然总有一天一切还是会回归基本面。”

“短期来看,会发生许多奇迹,比如说市盈率,比如说玩弄会计账目等。但最终你不会得到高于企业本身成长的价值。”

“我必须重申,我无法预料哪些股票未来一个月或一年股价会涨还是跌,但是我知道市场终究会比现在更好,如果你一定要等到春雁到来,那么恐怕春天已经过了。”

六、回归平均值无法准确预测

到目前为止,回归平均值理论仍然不能预测回归的时间间隔,也就是回归的周期呈“随机漫步”。

而且,不同的股市,回归的周期也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股市,每次回归的周期也不一样。

所以,股市中不少技术派很喜欢回归均值,他们通过它来选择股票的买入和卖出点,并认为它比图表更科学,因为精确的数值是从历史数据得出来的确定买/卖值,而不是试图用图表解释价格变动。

但是,回归平均值的不可预测性,证明这种相信是多么荒唐。

七、股票收益率也回归平均值

巴菲特的好友——西格尔教授曾对1970~2001年这32年世界主要股市的数据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大家的回报率相差无几,英国为11.97%,美国是11.59%,日本是11.12%,德国为10.88%。

这说明股票的收益率也存在回归均值,市场不会偏离价值中枢时间太久,市场的内在力量会促使其向内在价值回归,即使没有政府利多或利空政策的作用下,股价也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自然向均值回归。

讲到这里,再想想格雷厄姆为什么坚持10倍以下的PE才出手。

因为他认为,股市长期平均年化回报率是10%左右,而10倍的倒数就是1/10=10%。

和上面的西格尔教授用大量数据研究出来的成果如出一辙,你说,格雷厄姆厉害不厉害?!

八、基金也逃不掉回归平均值

根据统计显示,基金业绩最好的时候,通常也在其投资策略即将失效的时候。

除非你能洞察先机,否则你看中的基金,很可能已经涨到了顶点。

因此,虽然你紧紧地追赶潮流,却只赶上了末班车。

许多投资者就是这样在表现很差的基金即将起飞前,把资金抽出来,却投入快要涨到顶点的当红基金,如此周而复始,始终没有尝到赚钱的甜头。

基金回归平均值有个经典例子。

坤鹏论曾在《做空是最危险的交易 5个故事让你彻底搞懂它(上)》介绍过私募对冲基金——保尔森基金的老板约翰·保尔森,从1994年成立到2000年,虽然只有一年亏损,但其基金收益简直不值一提,到2000年,规模才2000万美元。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给了保尔森基金绝佳的机会,保尔森判断,那些虚高股价支撑下的并购案会“黄”掉,因此他大量卖空,在科技股暴跌的2001和2002年,保尔森基金逆势增长,投资人也随之蜂拥而来。

2003年,基金规模达到了6亿美元;

2005年,管理的总资产达到了40亿美元。

即使是如此骄人的业绩,保尔森奇迹远远还没有开始。

2005年开始,保尔森判断美国房地产已经过热,于是开始做空。

2006年,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最火热的年份,他一边做空危险的CDO,一边收购廉价的CDS,坚持看空美国房地产。

最终,2007年,保尔森在次贷危机中一战封神,被誉为“华尔街最灵的猎豹”、“华尔街空头之神”。

他旗下的两只基金分别劲升590%和352%,爆赚120亿美元,而他个人在当年净赚37亿美元!

一年37亿美元,这也是对冲基金领域迄今为止个人赚钱的最高记录!

据说,就连索罗斯都在2009年专门约饭,向他诚心请教如何做空房地产。

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市场几近崩溃。

那年,对冲基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9%。

而保尔森的基金则无一只亏损,回报最高的基金收益仍然高达37%,他的基金再度爆赚80亿美元……

两年赚200亿美元!

这是史上最大的做空!

牛到了让人感觉那么的不真实,近乎梦幻。

自此寂寂无名的保尔森登上了对冲基金之王的宝座。

与华尔街交易神殿中的巴菲特、索罗斯、伯纳德·巴鲁克和杰西·利弗莫尔齐名。

保尔森的事迹还被写入了《史上最伟大的交易》一书。

但是,回归平均值的法则说了,极端数据之后,便是向平均值回归。

2009年、2010年,保尔森虽然还在继续赚钱,但整体不如2007年和2008年。

2011年,他栽在了一家中国企业的坑里,他重仓“嘉汉林业”的股票,没想到这家企业造假被浑水发布报告做空,“空头之神”被做空,其增强优势基金当年亏损53.6%,成为当年全球对冲基金中的最差业绩。

从2012年开始,保尔森继续押注黄金,没想到黄金连续两年大跌,亏损高达65%。

2014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13.6%,而保尔森优势增强基金却全年亏损近36%。

2015年后,他押注医药股,但直到2018年初提交的报告显示,其基金管理额度从最高的360亿美元下滑到不到100亿美元。

曾经的对冲之神却连续6年成了对冲基金的倒霉鬼,简直不可思议。

难道那么牛的保尔森一下子投资能力不行了吗?

这个解释显然没有道理。

而且,他的投资哲学也堪称精辟:

一是对资产下跌准备充分,资产上涨时便不必费心;

二是风险套利不是追求赚钱,而是追求不亏钱。

最终可能还是回归平均值的说法更容易让人接受。

正如回归平均值法则所说,极好的成绩常常表明那段时间运气好到逆天,但这种极端数据之后往往是回归平均,好运不再重演。

所以,最好的解释就是,保尔森的好运到头了。

卡尼曼曾经给出了他“最喜爱的公式”,那就是:

成功=天赋+运气;

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天赋+更多的运气。

别不承认运气,连概率论都认,你凭啥不信!

当某人获得巨大成功时,你要相信,其中肯定有更多的运气存在,如果,他成功的原因与事情本质不强相关,在回归平均值的强力支持下,你完全可以预测,他必然会跌落神坛。


看过这两天的文章后,不知你有没有震撼般的启迪?

坤鹏论的认识是,“回归平均值现象的意义不亚于发现万有引力。”这个评语相当到位,相当牛!

它告诉我们,不要轻信任何所谓的奇迹,特别是金融范畴的,因为它们永远无法脱离回归平均值的万有引力。

所以,巴菲特才会主要去赚企业经营成长的钱,安守年化投资回报率20%左右的成绩,因为,这也是回归平均值能容忍的世界最好公司的增长比率。

结果,他不急不躁地成为了股神,几十年下来,无一人能将其拉下来,个中原因,最重要的便是他获得的成绩并不关回归平均值的事。

由此,我们每个人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事,努力地做事,坚持不懈地做事,这样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而且在如此强相关下获得的成绩绝对不会被回归平均值嗖地一下夺回去。

回归平均值虽然无法战胜,但起码我们可以躲得起,逆它而行,绕着它干事,都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再碰上每个人都会有的运气,不要太美吧!

要相信,运气随时可能出现,剩下的关键就是你有没有在时时刻刻做事,让它们恰好遇见!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在呢!

要不怎么说,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而机会何尝不就是运气!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人生在世,别求大富大贵,平平淡淡才是真!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坤鹏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