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伟天英 2019-09-11

提及诸子百家中的四大显学,想必很多人都会张口而出,即列出以孔丘代表的儒家,以老聃代表的道家,以商鞅代表的法家和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其实,这四大显学的排名,是后人根据其学术影响的范围和深度,从而排列出来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只有两家的学术可以称得上是“显学”,即儒家和墨家。有句成语说得好,即“孔席不暖,墨途不黔”,说的就是儒家的宗师孔子和墨家创始人墨子,他们都为了宣扬自己的学术理论四处奔波,没有一刻的懈怠和休息。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墨家既然能够同儒家并列为当时的两大显学流派,却为何在秦朝覆灭,汉朝建立的这几百年的时间内,就渐渐的在历史中隐去了其踪迹呢?更有甚至,自东汉开始,在学术界中似乎就再无墨家的一席之地,其学理术论也只能够从先人留下的典籍中窥视一二,再之后,也无人自诩为墨家子弟,这一盛极一时的学派,似乎就这样在历史的夜空中彻底隐去了踪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墨家所推崇的理论

众所周知,但凡提及“兼爱非攻”这一词语,很多人都会在第一时刻联想到墨家吧?

没错,尽管兼爱非攻的思想理论在当时比较超前,是一种极端民主的体现。但是,它和孔子所推崇的克己复礼还是有所不同。儒墨两家的思想学说在当时虽然都不被统治者接受,且与儒家相比,墨家的观点似乎更容易遭到统治阶层的排斥。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先来说说兼爱,兼爱与儒家的仁爱不同。在墨子看来,世间的万类万物都是平等的,所以我们在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上,都要保持一致性,不能因等级尊卑而取舍,同样的,就算是坏人,也要将其感怀,做到“兼相爱”的地步。

想必亲们看到这里,已经发现问题了吧?虽然墨子的兼爱理论其出发点是好的,但却忽略了人性和社会性这两个问题。别说是在那样一个封建的年代,就算是放到现在,我们也不能保证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人。

正如近期大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那句著名的台词说的那样: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每个人在为人处世的时候都会带有成见,就算是被世人供奉为圣人的孔子,也曾因成见的问题做出过“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事情。因此,人性的问题就摆在眼前,再加上社会的复杂性,“兼爱”便成为了一种空想主义,根本就是空中楼阁,无法得以实现。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退一万步来说,墨家除了推崇兼相爱,还提倡交相利。即收获的利益要与众人分享,不可贪功。尽管我们现在也一直在提倡这样一种思想,但奈何,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有纷争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利益这一关键因素从中作祟。

人的本性,其实是自私的。所以,墨家交相利的思想在当时也并没有形成多大的影响力。毕竟,各大诸侯都忙于问鼎中原,自顾尚且不暇,谁还有功夫去讨论和实现兼相爱和交相利呢?

其次,非攻的思想更多的侧重于守御

根据《墨子》一书中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仅从战略理论和攻防战术上来看,《墨子》与《孙武兵法》的实力实则不相上下。再加上,墨家是一个组织纪律极为严明,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据记载,继墨子之后的一位矩子孟胜,在为阳城君守城失败后,孟胜战死,其“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

即:但凡加入了墨家的人,都怀有“赴汤蹈火,死不还踵”的觉悟。这样一来,墨家的这种组织对于封建集权的统治者来说,便是最大的威胁。更何况,正如前面说的那样,非攻之所以能够为我方提供强大的防守能力,则是因为防守与进攻相辅相成,墨家守御的本领十分强大,且指挥作战,研发高级作战器械的能力同样不可小觑。如此,墨家的组织严密,能力又强,既能防守又擅进攻,试问哪个统治者愿意在自己管辖的领土中,出现这样一个团体呢?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所以,墨家“兼爱”的理论很难得以实现,而“非攻”的理论又容易被统治阶层所忌惮和排斥。所以,随着秦汉封建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墨家失去了民众基础,又遭到了朝廷不同程度上的打压,自然也就渐渐销声匿迹。

除此之外,儒家的异军突起也是墨家学术消亡的一大原因。汉武帝时代,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旨意下达,这样一个曾经同儒家平分秋色的学派,自然也就被得势的儒家子弟不断削弱其影响力。以至于,墨家自身发展的空间不断地被压缩。再加上,当时墨家内部又发生了分歧,先后出现了相里氏墨、相夫氏墨和邓陵氏墨。三家对墨家的信仰和学论观点产生不一,也同样在内部削弱着墨家的力量,致使墨家很快便走向了土崩瓦解的地步,再也无法形成统一严密的组织机构。

这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墨家组织机构的阶级问题

墨子本人,是战国时期新兴的一种自由平民阶级的人,即独立小手工业者。这也就是为什么墨子本身也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原因。不过,随着秦朝的建立,封建集权制度得到了大幅度强化,新兴的封建阶级占据了社会阶级中的主导地位,其余一些小的新兴的阶级也就被无限地打压,最终,走向消亡。墨家,正是由于其阶级地位不断下降,组织的阶级基础逐渐消失,这才最终导致整个学派走向覆灭。

曾经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为何在秦汉年间逐步走向衰亡

因此,墨家的消亡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否认,墨家诸多学术理论中,有许多精华部分,其理论的先进性,时至今日,仍旧值得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