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求恩式好医生”的“湘雅十二时辰”

 昵称65625155 2019-09-11

8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医师协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人文》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学人文大会在北京召开。包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手显微外科主任唐举玉教授在内的全国97名医务工作者在会上获评“白求恩式好医生”荣誉称号。

创面重建、神经修复、断肢再植……这些普通人知之甚少的专业术语,是唐举玉教授与他的团队每天都要面对的课题。2019年“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用图片记录唐举玉教授一天的工作,从旁观者角度观察一名“白求恩式好医生”每天经历的“累并快乐”的生活。

早上7点,唐举玉与科室医生们一起参加一周一次的文献汇报会。为了提高团队科研能力和临床水平,唐举玉从2014年起策划组织全科医生、研究生的文献汇报会,至今已经是第451期。

早上8点,唐举玉匆匆赶回病区进行交班,所有科室人员都要准时参加。湘雅医院是我国最早开展手外科、显微外科技术的医院之一,目前年相关手术量达3000余台次。

唐举玉带领科室医生查房。目前由他负责的患者共有30位,每到一个病床,他都要仔细询问患者情况,并与科室医生交流探讨。

上午9点,唐举玉在手术室外进行手部清洗。他说自己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锻炼身体,因为“有时候一天五六台手术,要做到凌晨两三点,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力非常重要”。

唐举玉医疗技术精湛,他曾成功救治因舍身救人被渣土车碾压受重伤的长沙市望城区12岁小英雄周美玲,也曾运用“断肢寄养”手术为患者免除截肢之苦。2016年,他荣获中国外科领域最高荣誉“金柳叶刀奖”。

下午1点半,第一台手术结束,此时的工作餐厅已经只有寥寥几人。匆匆扒了几口饭,唐举玉又要赶回手术室迎接第二台手术。

下午2点15分,手术还没有准备完毕。由于当天下午还安排了专家门诊,唐举玉只能将手术交接给其他同事。他的专家门诊室往往集中了慕名前业的相关疑难杂症患者。

原本预计4点半结束的专家门诊,因为接待了几位从外地赶来的加号病人又推迟了1个小时。来不及多作休息,唐举玉赶回病区办公室,与早早等候在那里的博士研究生研究论文修改和安排其明年毕业等有关事宜。

时针悄然指向6点半,唐举玉一天的工作仍然没有结束,当晚他还要参加进修医生欢送会、修改学术论文等。虽然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但在他看来,“救死扶伤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累,并快乐着”。

人才报/民生网通讯员 罗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