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唐元宗李璟简介资料

 庶民临风 2019-09-12

  一钩初月临妆镜,蝉鬓凤钗慵不整。重廉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

  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

  这首工整骑丽的 《应天长》词的作者乃是一个皇帝。词中描写一个少妇伤春伤别,情绪忧郁。与其说是写少妇,不如说是写自己。作者李璟,乃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史称唐中主。他是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初名徐景通,字伯玉。李璟在位达二十年之久,在五代十国数十个皇帝中,他当皇帝的时间可以说是最长的一个。他在政治上没有什么作为,但在文学上却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一、不是当皇帝的料

  天祐十二年 (915),南方吴国的重臣徐知诰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徐景通,也就是后来的李璟。景通的母亲宋福金,起先是徐知诰正妻王氏的侍女,在战乱中他与亲生父母失去联系,升州刺史王戎收养了她,后来就随王戎之女陪嫁给徐知诰为媵。王氏早死没有生子,宋福金得抉为继室,她为徐知诰生了三个儿子,长子曰景通,次子曰景迁,三子曰景达。宋氏十分贤慧,不仅是徐知诰的贤内助,也是徐景通的好母亲。

  景通从小热爱文学,风度优雅,10岁时曾封官驾部郎中,后来又加诸卫将军。父亲执掌吴国大政之后,又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诸军事等官。后来徐知诰领兵坐镇金陵,就命景通率军留守广陵。景通在广陵没有留下什么政绩,这也非怪,因为他当时年龄还小,不久他又调任去金陵,而由弟弟景迁继任,景迁年龄更小,但治军掌政却比哥哥景通要强得多。

  天祚三年 (937),徐景通已是22岁的青年了。其父徐知诰终于在这一年篡吴自立,当了南唐皇帝。于是乃封景通为吴王,至升元四年(940) 又改封为齐王。徐景通在这三年中做的一件最重要的是劝父皇恢复李姓,父亲改名李昪,他也改名李璟,自认为是唐太宗的后裔。李璟在当时朝廷中的职位是诸道兵马大元帅,封齐王,但并不是皇太子。

  这年八月,李璟终于以嫡长子得立为皇太子。为什么立国四年才得立为皇储呢?这可能与其父李昪认为他不堪作人主,不是当皇帝的料,欲传位于其弟李景迁有关。

  李 (徐) 景迁是烈祖李昪的第二个儿子,自小就显示了文武才干,及年长,娶吴上饶公主杨氏为妻,为附马都尉。虽贵幸无比,却不尚华侈,服用俭素。李昪认为景迁类己,十分喜欢,后历任各种军职。徐温死后,李昪掌吴大政,坐镇金陵,因长子李璟“天性儒懦,素昧威武”,就以景迁代之。时李景迁的官职是左仆射参政事,是吴国的辅政大臣。景迁在具体施政中表现出才能在其兄之上,李昪建立南唐后,一直在考虑让景迁作储君,希望景迁能继承自己的事业,因为在乱世争雄的环境中,必须要有强武的国君。李璟本人倒不在意,既然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就不当吧! 他本人并没有当皇帝的欲望,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在传统上是应该继承父位的,这才使李璟犹豫不决。

  不料,景迁因病暴逝,年仅十九,这使李昪十分悲痛。当时民间曾传流着景迁继大统的流言,而且李昇的确也特别器重这个儿子。景迁的早逝,并没有使李璟马上就得立为太子,李昇仍然对长子李璟的政治才能深感担忧。于是命第三子景遂代景迁任东都留守、江都尹。皇太子之位,则属意于第四子景达。景达孝友纯真,才华出众,不仅父亲喜欢他,三个哥哥也都喜欢他,但毕竟年龄太小,难以越次。李昪考虑再三,还是让老大李璟当皇太子。李璟为此谦让再三,最后总算是当了皇储。

  李昪病危时,对李璟的继立仍然不放心,曾密信召景达,医官吴庭绍把此事告诉李昪,才使人追回密信。李璟于是也知道父亲对自己不放心,内心十分空虚。升元七年(943),李昪死,李璟哭得很伤心,他没有马上即皇帝位,而是又提出要让位给弟弟景遂。经几个大臣着力劝阻才止。于是改元“保大”,即皇帝位,大赦境内。“保大”,即保持太平,不动干戈的意思。这年李璟28岁。

  就是在登基当了皇帝之后,仍有不少大臣对李璟不放心,怕他任用东宫佞臣,把政治搅乱。中书侍郎孙晟就曾请李璟的母亲宋福金临朝称制,但宋太后没有答应,说:“这是武则天干的事,我怎么能干呢?”宋太后以后至死也没有干预儿子的政事。

  李璟立妻钟氏为皇后,不立皇太子,封弟景遂为燕王,景达为鄂王,长子弘冀为南昌王。几个月后,又改封景遂为齐王,景达为燕王,命景遂为诸道兵马元帅、太尉、中书令,居东宫,景达为副元帅。李璟又在父亲柩前起誓,约兄弟世世继位。李璟的意思是,自己死后,皇位传景遂、景遂再传景达。景遂辞让,李璟执意不许。给事中萧俨上疏谏曰: “夏商之后,父子相传,已成为不易之典,请陛下遵循古制,立长子为皇太子,以使国家安宁。”谁知李璟听了很不高兴,拒绝回答,他还以为自己做得很高尚,是没有私心,希望有人来奉承夸耀他几句,但却始终没有人说他这样做得好,使他自感莫明奇妙。

  做为一个谦谦君子,李璟对自己的弟弟十分亲善,对先前的政敌也不歧视,他统治南唐长达十九年,内部没有发生重大矛盾。李璟对待臣下十分讲究礼貌,谦恭有致,没有皇帝的威严,更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子,他接群臣如布衣交,有时在小殿接见学士,一时没有穿礼服,便随和地说: “不要紧,大家都一样,我没有穿礼服,你们也可以脱帽,”这就使臣下感到他特别和蔼可亲。李璟为人仁慈恭俭,礼贤爱民,为臣民所爱戴,但在乱世争霸的五代时期,毕竟算不上是理想的君主,他做太平天子行,做乱世君主的都很不中用,这也是他父亲不愿让他继位而又不得不由他继位的原因。

  李璟后来又立弟景遂为皇太弟,景遂居东宫十三年,屡请归藩,又取老子 “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易名字为“退身”,表示坚持不当皇帝。当了一段时间,李璟才最后立长子弘冀为皇太子。但弘冀生怕叔父景遂还会夺取他的皇位继承权,乃派人下毒把景遂毒死,而李璟竟不知道此事。弘冀很有文武才,很果决,能断大事,但却不幸早夭。李璟自己在皇位问题上兄弟相让,但儿子却当仁不让,并毒死亲叔父,这又是李璟没有料想到的。

  二、治国无方

  李璟没有政治才能,在乱世当皇帝是十分艰难的,其父李昪很明白这一点,因此临死之时谆谆告诫李璟,要把战略的注意力集中于北方的中原王朝,处理好和南方小国的睦邻友好关系。为了对付中原的后晋政权,李璟在位时作了长时间的准备,光德昌宫就储有戎器金帛七百余万,一旦中原有变,便可乘机大举,逐鹿中原,最后统一全国。

  但是,李昪死后不久,李璟便改变了父亲的既定政策。他践祚之后,不用父亲留下的元老宿臣,而信任原先在东宫侍侯他的冯延己、冯延鲁、魏岑、陈觉、查文徽等五人,付以机要之务,言听什么。这五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缺乏长远的战略思想,在他们的撺掇下,李璟用兵闽楚,结果用尽了父亲留下的库藏。他乘父亲的余威,一时扩地很广,攻灭了闽、楚,使南唐的领土在原来的二十八州外,又增加了闽地建、汀、漳、泉、剑等七州,总共有三十五州,成为当时仅次于中原后晋王朝的最大国家,南方第一强国。但其后闽土经常反叛,南唐兵为镇压叛乱而往来疲命。湖湘虽占有了,也没有为国家增加赋税,反而耗去大量军费,牵制了南唐的军力,使南唐失去了先前安稳清静,安居乐业的状局,国势从此一落千丈。

  李昪生前曾预感中原不久必出现重大变故,积蓄力量俟机北伐。果然,保大四年(946),契丹军南下攻陷汴梁,后晋灭亡。后晋将领皇甫晖、王健不甘奴事契丹,举众归降南唐,淮北抗辽起义诸部也纷纷请命于南唐,北伐的大好时机来到了。但由于李璟正用兵闽界,非但无力北伐,坐失了千载难逢的时机,反而遣使向契丹主道贺,并请求诣长安修复唐朝十八帝的陵墓。这种示弱的行为,遭到了契丹的轻视,他们断然拒绝了李璟修复唐诸陵的请求,使南唐遭受了屈辱。

  当时大臣韩熙载上疏说:“陛下想恢复大唐祖业,今天正是最好的机会,若契丹人北归,中原有主,建立了新的王朝,我们就难以进取了。”这话正是李璟父皇李昪的多年战略考虑。如果李璟当时不在南方闽地耗费军力,大举北伐,招纳淮北起义诸部,安抚人民,收降诸州杀辽将请命者,则席卷洛汴不过是举手之劳。但李璟却不能采纳。

  李璟不以光复李唐故国为号召,出仗义之师及时北伐,驱逐契丹,以恢复中原,而当契丹主耶律德光北窜死于途中,主将肖翰弃汴京北逃,中原空虚无主之际,却又想乘机兴兵北上了。他以大将李金全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举兵经略北方。但当时已晚了,坐镇太原的后晋大将刘知远出兵在先,迅速入洛汴,使中原有主了。南唐兵遂不敢前进。于是,刘知远在后晋故土上建立了后汉政权。

  后来,在后汉隐帝刘承祐统治时,中原衰弱,内乱又起,淮北农民起义队伍为反抗后汉暴政,多把希望寄托于南唐,向李璟送款,但李璟此时偏偏又用兵湖湘,损耗惨重,又一次失去了进兵中原的机会。李璟又采取联合契丹,扶植叛乱的策略来经营中原,当然也不会有什么功效。乾祐元年 (948),河中节度使李守贞联合关内两个节镇叛乱,向南唐、辽、后蜀求救,李璟不顾河中道远,力量难及,盲目地命李金全出兵淮北,但大军进入沂州境,几乎中了埋伏,加上士卒厌战,没有斗志,遂退了回来,结果是劳而无功。最后,不得不向后汉请和,要求通商旅。李璟也天真得可爱,吃了败仗后竟请求后汉赦免李守贞。后汉自然不理,李璟又遭到了屈辱。

  李璟改变了李昪的战略方针,使南唐坐失了入居中原的良机。同时,李瓌还改变了李璟的施政方针,改变了先帝成法,使南唐朝内外腐败之风蔓延,残暴贪浊者与日俱增,政风于是大坏。

  冯延己等五人都是一些贪功逐利、滋事生非,器小识浅,浮华轻佻的小人,他们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当时人称之为 “五鬼”。“五鬼” 当权,政治当然腐败。如冯延己为了给自己买姬妾开方便之门,利用草烈祖遗诏的机会,擅自加上“听民卖男女”一条,私改朝廷法度。这件事被大理寺肖俨揭发,经查对属实,而李璟却姑息不问,说什么“遗诏已执行,算了算了!”这样,祖宗的成法就肆无忌惮地被篡改或废弃不用了。

  李璟伐闽楚,连年用兵,把烈祖李昪积蓄的库藏耗费干尽。由于军费不足,只得增加赋敛,设盐铁榷场。但搜敛所得远不能偿损耗之费,于是竭泽而鱼,而内外官员上下其手,贪污受贿者比比皆是。如寿春镇将刘彦真唯务聚敛,不知纪极,岁积百亿。庐州镇将张崇恣行非法,百姓怨恨,巴不得他赶快调走。德昌宫使刘承勋监守自盗,极事淫侈,蓄妓达数百人。对此,李璟都不加过问,贪官污吏于是个个都姿行所肆,使百姓苦不堪言。昔日烈祖时的清廉政风被彻底断送了。

  李璟在遣大将边镐灭马氏楚国之后,得意忘形,但不久南唐军就在湖湘兵败,所攻掠扩张的土地得而复失,在闽中所得数州不久也失去了。李璟群臣极为震惊,这才后悔没有听从先帝教诲,有人劝李璟: “愿陛下数十年不再见兵,或许可以达到小康。”李璟回答: “岂至数十年,将终身不用兵。”但是,这时烈祖李昪“保境息民”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形势发生了变化,北方中原出现了强大的后周王朝,为统一中国,后周把兵锋转向了南方,李璟虽想终身不用兵,别人却把干戈强加于他身上了。

 三、丧权辱国

  南唐与后周的战端起于广顺元年 (951)。时后周初建,镇将慕容彦超据兖州反,结辽和南唐为外援。李璟先前失去了北伐的好机会,这下又想侥幸成功。乃派燕敬权等四将率五千兵驻下邳声援。

  五千兵当然太少,李璟不过是想乘机捞一把,并不是真想进兵。结果,五千南唐兵和周军一触即溃,燕叔权等四员大将均被俘虏,慕容彦超也被铲平。后周太祖郭威把俘虏的南唐兵将全部放还,并赐衣服金帛。南唐礼亏兵败,只得偿还因兵乱而损失的茶价,向后周赠茶一万八千斤,作为答谢。唐周初次交锋,虽然军事上后周的胜利不算太大,但政治上的胜利却更为深远。李璟采取扶植叛乱的冒险策略,又一次使自己隐于被动。后周太祖郭威初立而未边远略,对南唐采取了高姿态。但这只是暂时的,南唐无统一中国之大志、北周却在着手统一大业了。到周世宗柴荣时,后周就主动地向南唐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李璟招架不住,不得不俯首称臣了。

  保大十一年 (954),金陵发生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南唐府库损失惨重。第二年(955),全国发生大饥荒,人民死亡很多,天灾人祸削弱了南唐的力量。到十三年(956) 十一月,后周世宗柴荣乘虚而发动了对南唐的大规模南征。柴荣以李谷为营都部署,先进攻南唐在淮河上的据点寿州(今安徽寿县)。李璟被迫调兵遣将迎敌,但李璟不用国内足与李谷相匹敌的韩熙载为元帅,却以贪鄙无才略的刘彦贞为神武统军,率军援助寿州镇将刘仁赡。

  刘彦贞依仗水军优势,企图先进攻周军在淮水上架起的浮桥,迫使李谷退军。但恰好周世宗柴荣亲自赶来,派李重进袭击刘彦贞军,当时南唐军行军疲劳,未及吃饭,周军突然大至,使南唐军手忙脚乱,未及抵抗就四散而逃。结果,南唐军大败,刘彦贞被俘。周军大举深入,分兵占领了江淮间许多州县。李璟赶忙派牙将王知郎到柴荣处,移唐皇帝奉书,愿效贡赋,对周以兄事之。柴荣没有理采,又派兵攻占了南唐更多的州县,南唐许多守将纷纷向周投降,连李璟的佞臣冯延鲁也被周军俘虏了。李璟更加害怕,又派钟谟、李德明奉表向柴荣称臣,献犒牛五百头,酒二千石,金银和绫罗绸缎成万上千,并提出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以求罢兵。柴荣又不答,并分兵攻占了南唐的东都杨州以及泰州,李璟吓得手无所措,坐立不安。在百般无奈之际,只好遣人怀蜡丸书北走契丹求救,结果又被周军抓住。到保大十四年 (957) 三月,李璟又派司空孙晟、礼部尚书王崇质奉表请和。周世宗仍然不答应。钟谟、李德明从后周军中回到南唐,请李璟尽献江北之地,大臣们经过一番争吵,大都认为不可。李璟于是斩李德明,求和不成,只有再打下去了。

  李璟倾全国之力,派弟弟李景达统陈觉,边镐,许文缜率水陆大军五万救援寿春。因天热下雨,后周军队自扬州一线主动退兵,集中于寿州城下。退兵时,周军秋毫无犯而去,江淮人民提壶浆而送。李景达率大军到达寿州城下,筑甬道向城内输粮饷。结果,手下大将朱元因受猜疑忌而率部一万投降后周,南唐军于是全线崩溃,大将边镐、许文缜、陈觉均被俘虏,仅李景达逃得快,乘一叶扁舟回到了金陵。周军乘胜攻克寿州,接着又攻破楚州,很快就几乎尽得江北诸州,并进军到长江边上,威胁着南唐首都金陵的安全。

  在大兵压境,连遭败绩的情况下,李璟不得不同意划长江为界,把还没被周军占领的江北庐、舒、蕲、春四州献给后周,于是长江以北的全部领土纳入了后周的版图。周世宗柴荣达到了战略目的,这才同意了南唐的请和要求,于是签订了城下之盟。南唐不仅失地,还要赔款,年年要向后周朝贡聘问,主权和国格遭受了极大的凌辱,南唐已经变成了后周的附属国。

  盟后,后周释放了钟谟、冯延鲁以及边镐、陈觉、许文缜等南唐大臣将领。惟孙晟被柴荣杀死,当时柴荣问孙晟江南虚实,晟默不作答,柴荣大怒,乃杀使者。杀使者在交战双方是不合礼义的暴行,但事后李璟也不敢过问。南唐又遣归国不久的钟谟去汴梁朝觐,李璟亲笔撰表文,卑词称什么“天地父母之恩不可报”,要求后周把自己当藩镇看待,不必称国王,低三下四,丧尽了人格。当然,李璟自认为这是忍辱负重,以保社稷,他没有力量去对抗强大的后周军队,只能搞这样一套了。

  李璟内心很伤心悲痛,他以长子弘冀任皇太子,打算退位,把皇位传给儿子,但这也要上书后周,求得周世宗柴荣的同意。李璟想把南唐这个烂摊子甩给儿子,却也没有获得批准,不久皇太弟景遂和皇太子弘冀又相继死于非命。李璟虽然极不愿做皇帝,却也不得不把皇帝做下去。于是改元中兴,把公元958年称为中兴元年,但国家残破,国土损失了近一半,将相大臣上下离心,那有一点中兴的迹象。李璟心灰意冷,不几个月又改年号,称交泰元年。又下令去帝号,称国王,甚至干脆用后周年号,称显德五年。又改自己的名字璟为景,以避周讳,天下仪制皆从降损,其地位与儿皇帝已差不多了。

  李璟立次子从嘉为吴王,居东宫,后又立从嘉为皇太子,这时金陵已处在后周大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江北即是敌营。李璟于是与大臣商量,谋迁都洪州,群臣都不赞成,但李璟怕遭北边的兵祸,坚决要迁,加上枢密使唐镐又赞成,于是升洪州为南昌 (今江西省南昌市),称南都。这时东都扬州早已归于后周,李璟把南昌升为南都,使南唐又有了两个都城了。交泰三年 (961),后周政权已被赵匡胤篡夺,李璟就继续向北宋称臣。于是留太守从嘉于金陵监国,自己率领群侍诸妃迁往南都。在溯江而上时因遭暴风,龙舟几乎被吹到长江北岸,差点落入北岸宋军手中。三月,李璟丧魂落魄,总算到达了南都。

  南昌只是一个小城,街道狭窄,宫室盛不下诸多嫔妃,官舍也容不下众多的官僚。于是上下怨望,群心思归,李璟也思念金陵,退朝时,常向北远望叹息,郁郁不乐。没有办法,只好归罪于唐镐,唐镐害怕,给吓死了。于是又商议迁回金陵,但未及行,李璟就病了。吃不下饭,只能喝甘蔗浆。到六月,病转重,他知道自己要死了,乃下遗诏要求留葬南昌的西山,只求薄葬,搞一个几尺高的坟头就行了,不用皇帝陵寝。李璟当皇帝实在当够了,他希望安安稳稳地躺在地下,于是告诫说: “不听我的话,就不是忠臣孝子。” 不久就崩于南都长春殿,时年46岁。

  继位的皇太子从嘉并没有听从李璟的告诫,他不忍心象一个平民一样埋葬父亲,而是迎梓宫还归金陵,建造了宏大的陵墓。又告哀于北宋,要求以皇帝礼归葬,追复帝号,得到了批准。于是谥李璟曰 “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葬于顺陵。

  四、帝王词人

  李璟虽然在政治上庸懦无能,可是他“多才艺,好读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具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和修养,是一个著名的帝王词人。

  李璟治下的南唐战乱较少,文化事业也较发达。李璟继承父亲篡夺的江山,国势日衰,不得不向后周屈服纳贡,但南唐君臣不图振作,反倒把时间和精力转于宫廷游宴、诗词创作。在他们的创作中,除了宫廷生活的奢华艳情之外,还有一种伤感的浓重色调,如我们开首引录的 《应天长》词即是。

  又如李璟的两首代表作 《摊破浣溪沙》词云: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徹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 倚栏干。

  又:

  手捲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这两首词虽充满了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但较能脱去华艳雕琢的习气,具有比较真实的生活感情,刻画了李璟在皇帝位上内心的空虚,情调凄伤低沉。另一方面,这位无可奈何的皇帝表面上写的是离愁别恨,实际上却也是忧虑国命,感慨甚为深沉,境界也比较阔大,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艺术上来讲都是上乘之作,具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一首词通过普通的景物和情事来说明自己的郁积着的愁恨,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第二首词更是充满了愁恨和感慨: 一开廉即满怀春恨,并且是积累下来的跟往常一样的春恨,这情绪是多么饱满! 风里落花是高度集中的写法,是举出一种最突出的景物来象征春恨的内涵。从这种景象看,很明显,这是在徬徨不安,无可告诉的情况之下产生出来的,因而接着就说,没有信使传达消息,而愁恨越发固结不可解。情况糟到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办法呢? 只有对着值得依恋的广漠的江天寄托浩渺的怀思而已。细看这词,在深长愁恨中表露出徬徨无措的心情,又对着江天致其无穷的依恋,当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李璟当南唐受后周威胁得很厉害的时候借这首小词来寄托自己的遭遇和情怀的。情调沉郁而凄伤,艺术感染力也是很强的。

  李璟以帝王之尊,创作诗词,他左右的大臣如冯延已、韩熙载、李建勋、徐铉等在其周围相与讲论文学,形成了一个文学团体,在文学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冯延已的词在当时最受握崇,如为后人熟知的《谒金门》词: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经里,手挼红杏蕊。斗鸡栏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虽然内容不脱女人相思之类,描写的是官僚的享乐生活。但作品写得清丽多采,委婉深情,没有令人发腻的脂粉气。冯延已虽是一个政治上很平庸的大臣,亦 “托儿女之辞,写君臣之事。”有些词也透露了他对南唐的关心和忧伤,表现了处于亡国无日之际的内心忧郁之情。李璟及其周围有了这样一个诗作群体,互相促进,君臣诗词唱和,形成风气,凝造了一代词风,到李璟之子李煜的词里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李璟词大部分迭散了。他流传下来的著作,在文章方面,只有后人辑录的书、表、小札等十七篇,而且还未必都是李璟自己写的。诗,只有全唐诗录出的一首七律,一首不完整的七古和一些断句。词,只有《直斋书录解题·南唐二主词一卷》 中所录出的开头四首,也就是本文前已引录的 《应天长》一首和 《浣溪沙》二首,这里我们再将其剩下的一首《望远行》词引录于下,来结束这位帝王词人的传记。《望远行》词是写所怀未遂的心愿,是一首抒写怀念远人的小词: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警: 征人归日二毛生!

  一代词人,以其深沉浓郁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后代人的心,人们不禁叹惜再三: 李璟真不该做皇帝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