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眼宫娥的南唐后主李煜历史资料简介

 庶民临风 2019-09-12

  李煜(937—978年),字重光,号钟隐,又名从嘉。祖籍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又说徐州(今江苏徐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国主,961—975年在位,人称南唐后主。李煜是李経的第六子,李経迁都南都(今江西南昌市)后,被立为太子监国。北宋太宗建隆元年(960年)即位,不久北宋南征,南唐岌岌可危。李煜对危机的形势无动于衷,纵情声色,终日与周娥皇、小周后形影不离。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军攻陷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李煜向宋军投降。赵匡胤赐封李煜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上将军、违命侯。宋太宗即位后,对李煜很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他的动向,由于李煜赋词中流露出留恋过去,对现实不满。所以宋太宗赵光义用牵机毒药毒死李煜。李煜长于词画,精通音律。在他的填词中多以白描手法和贴切的比喻抒发内心情感,感人肺腑。前期作品中多写宫廷艳丽生活,无足可用。后期多表现亡国的哀痛,颇有爱国伤时的可取之处。庙号为南唐后主。

  五代时期,北方是群雄争霸,人民倍遭灾殃,但南方的江淮确出现过一块乐土,这就是杨吴和继承杨吴的南唐。南唐烈祖李絍由于奉行“保境安民”的方针,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国家富裕起来,社会也较为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是,好景不长,李絍的继承者没有在此基础上发展南唐的大好形势,相反在大好形势下忘乎所以,一味贪图享受,甚至挥霍奢侈,从而走向反面,使南唐从一片升平而步入衰落。这个过程是从李経开始的,但最后结局的主角确是李煜,这就是人们都知道的,历史上颇具名气的南唐后主。当然,这个历史悲剧的责任有李煜一部分,也有他父亲李経一份。但从悲剧角色来说,李煜却表演得最充分了。

  一、错过历史机遇


  远在杨氏吴国时期,北方正陷入后梁的战乱,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与之相比的江淮流域,战乱较少,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282《后晋纪三》记载:“自从黄巢进犯长安以来,天下血战数十年之久,然而后来各国自己割据一方称皇称帝,兵戈战争稍有休息。等到南唐烈祖即位,江淮颇为安定,连年丰收,百姓户有余粮,军队吃的供给有余。”这种太平世道,与战乱的北方相比,已是人间天堂了。据说到南唐紎元七年(943年),这时南唐境内,经过了四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殷富,人民充实,社会经济繁荣,是当时任何国家所不能对比的。其中仅德昌宫储藏的兵器钱帛有700多万,由此可知政府的财力充足。南唐的势力范围已包括鄂州(今湖北武汉)以东的长江南北广大地区,俨然与中原国家对峙。李絍是用积蓄实力来应付中原的危胁,而不急于与北方争雄。他在临死时对儿子说:“我现在已经积存了数以百万计的金银财宝,你只要好好守住这个根基,与邻国友善,国家就会永固万年。”

  烈祖李絍死后,儿子李経即位,李経是位只图享乐的庸君,据陆游的《南唐书·本纪二》记载:“南唐据有江淮,比同时的割据各国,地域大国力强,人多英才广众,又占有长江天险,很明显是一个大国呀。如果是任用人才得力,乘借王氏闽国和马氏楚国的政治混乱,一举出兵而讨平他们,然后再向东进取钱氏吴越国,最后南下五岭,形成南北之势,中原虽然想睥睨南方,怎么能轻易动手呢?不幸的是各位将领间不一致,各自贪功自诩,所以大事没能成功,国势日渐衰弱,这不是因开始时的策略上错误,而是执行者的失误呀。”陆游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是很正确的,历史的机遇被李経错过。

  李経做皇上后,没有作为,过着奢华的帝王生活,不选贤任能,轻易动兵兴武,所以一错再错,一败再败。对守卫寿州(今安徽寿县)有功的刘赡,带兵援救常州(今江苏常州市)的柴克宏,都未能很好任用,相反重用陈觉、边镐一些败将,虽然是他们指挥接连失利,但仍然一用再用。李経任用的宰相冯延已,也不是政治家,而只能说是位词人。据《钓矶立谈》记载:冯延已、冯延鲁、魏彦、陈觉、查文徽,人称为“五鬼”。而这些人又正是李経所重用。由此可见李経用人之失误。

  正因为用人失误,所以在治国方面也必然失误。历史虽然把机遇送给南唐的面前,但因为贪图享乐的李経对迎面而来的历史机遇木然无情,所以历史机遇又默默离开了南唐。

  南唐保大二年(944年)二月,王氏闽国发生内乱,闽国大将连重遇、朱文进杀掉皇上王延义,朱文进自立做了皇上。这时,王延义的弟弟王延政也在建州(今福建建瓯县)自立做了皇上,国号称殷。王氏兄弟连年兴兵征战,闽国大乱。李経因为闽国朱文进杀掉皇上王延义,所以派遣查文徽和臧循带兵进讨建州。王延政听说南唐出兵进攻建州,就派人给福州(今福建福州市)送信,说:“南唐出兵来帮助我讨伐朱文进了。”福州小朝廷听说后顿时内乱,起来合伙杀掉朱文进,向南唐军队投降。王延政又派他的侄子王继昌去守卫福州。查文徽带兵屯驻建阳(今福建建阳县),这时福州守将李仁达又把王继昌杀掉,自己称为福州留后。泉州(今福建泉州市)的守将留从效又杀掉泉州的刺史黄绍颇,又把府中存的银款全送交查文徽。当时形势对南唐非常有利,闽国朝野都把南唐看成是救世主。但后来因为南唐内部争功,南唐皇上李経昏庸无能,虽然任命王延政为镇州节度使、李仁达为福州节度使,留从経为清源节度使,不久又都与吴越勾结。吴越出兵三万支援李仁达。李経命令陈觉与冯延鲁讨伐李仁达,但陈觉与冯延鲁争功,所以陈觉军队与冯延鲁军队相互不支持,各自为战。冯延鲁与吴越首先开战,结果被打败,接着其他军队也被打败。南唐以惨败而告结束。

  南唐大保四年(946年)冬,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不久,国内政局不稳,朝廷意见不一。契丹出兵攻占了京城,一时国家陷入混乱。应当说历史的机遇又走到南唐的面前,然而南唐的统治者依然是无动于衷,使历史机遇又飘然走过。李経以陈觉等带兵于东南,无暇北顾为借口,对后晋的混乱不闻不问,对契丹为虐中原也不做任何表示。其实当时后唐无论从经济实力和军队力量,完全可以出兵北上,并能轻取胜利。而且这也正是中原人民的殷切希望,又是历史前进的大潮。李経没有任何表示,相反对提议出兵北伐的大臣,都被贬戍外地。

  南唐大保八年(950年),楚国皇上马希广被弟弟马希萼杀害,马希萼自己做了楚国皇上。但很不得人心,楚国人民起来又把马希萼囚在衡山,立其弟弟马希崇,楚国大乱。李経又派边镐攻讨楚国,又攻克潭州(今湖南湘潭市),把马氏家族迁到金陵(今江苏南京市)。这时广州(今广东广州市)的刘晟乘楚国混乱又带兵攻取桂管。李経又派将军张峦带兵与刘晟争夺桂管,结果没有夺下。当时楚国刚刚结束混乱,府库空虚,但南唐宰相冯延已不顾楚国实际情况,竟以攻克楚国的功劳为借口,向楚国重敛赋税,以此来慰劳军队。饱遭战乱的楚国百姓,又负担沉重的赋税,实在是冰上加霜。原来楚国人民非常怨恨楚国,盼望南唐来拯救他们,现在才明白,南唐也是同楚国一样,真是大失所望。刘言乘机进攻边镐,因楚国人民不支持,边镐不能守驻潭州,只好逃跑。

  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历史的机遇对南唐来说,实际是一失再失,再失而不再来。最后随之而来的是历史的惩罚。这惩罚本应落在李経的头上,但因为历史发展的连续,所以这惩罚当降落到南唐时,刚好李経已经离人世,而接替者李煜走上了皇上宝座,所以历史惩罚就自然地落在李煜的头上了。这也正合乎老子欠债儿子还债的道理,历史惩罚落在李煜的头上,也是合理的。

  二、享尽帝王荣华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即皇位,因为是南唐最后的一副皇上,又因为南唐自北周讨伐失败后,与北周签条约,除割地江北以外,取消帝号而称主,取消年号而用北周显德年号。所以李煜就自然是南唐最后一位国主,人们称之为南唐后主,又称李后主。

  李后主生来是一副福像,宽宽的前额,圆圆的脸,眼睛像项羽一样是重瞳子,很英俊。他生长在帝王家,享受帝王的家教,向来不问政事。每天读古书,练写字,是主要内容。有时又写写诗词,画画花鸟、山水、仕女画,用以调剂生活。当然为了生活丰富多彩,也有时弹弹琵琶,看看宫女舞蹈。总之,李煜是一位文人气息很浓的皇上。皇上本来是个政治气味极浓的头衔,相比之下,李煜显然是不相称的。

  据史书记载,李煜崇尚奢侈,经常在皇宫里面修造销金红罗幕壁,在幕壁上镶饰着白金和玳瑁。每当春季到来时,又在各宫殿中的栋梁上,窗壁间,柱拱上,宫阶上,都装设上插筒,里面插上各种奇花异草,绚丽多彩,人称之为锦天洞。然后,李煜与皇后、姬妃在里面游玩,文武百官也在后面跟随玩耍。每逢七月初七,李煜就命令宫人用数百匹红、白罗缎做成月宫和天河,天河迎着微风泛起微波时,真让人分不清是天上人间。李煜与后妃在月宫和天河中游玩观赏,又让文人墨客来作陪,一时热闹非凡,皇上与后妃几乎成了仙人。

  李煜做了皇上,但他想做仙人,虽然是仙洞、月宫、天河,供他与皇后诸妃游玩,还不满足。李煜又想成佛,在皇宫中修建佛寺十几处,供自己与后妃烧香修行专用。又在李煜的建议下,首都金陵的佛寺更多,还有佛塔无数。李煜非常信崇佛门,天天亲自办佛事,又虔诚的主持佛寺的供奉,烧香、诵经,并拿出很多的金银向寺庙施舍。在李煜倡导下,各寺庙的和尚众多如云,而且和尚们享受的待育也特别优厚。和尚的待育已进统治层范围内。李煜为了表现自己虔诚信佛,又自己亲自向百姓募集金钱给寺庙。更甚者李煜又倡导百姓出家为和尚修行,这样南唐的和尚越来越多。而朝廷对和尚供养的花销也越来越大,李煜从不吝惜。李煜信佛信到荒唐地步,他穿上袈裟戴上僧帽,跪在佛前诵经,并做揖叩头,据说李煜为给佛叩头竟把前额磕成大包,痛的呲牙咧嘴。李煜这样做的后果是朝廷百官也都跟随皇上信佛崇佛,如狂如痴,国事无人过问。百姓也信佛者日众,行善诵经风行。南唐一度成了信佛的国度,社会也成了和尚的海洋。这样由上而下,信佛诵经,积月成年,整个社会陷入停滞状态。对南唐信佛的忧虑也大有人在,当时的名士、进士汪焕就曾冒着生命危险给皇上上书,说:“我们都知道南朝梁武帝萧衍就狂信佛门,结果最后自己在台城饿死,没有人过问。国家最后也因为崇信佛门而灭亡。皇上崇信佛门,我看将来有一天恐怕比梁武帝的下场还要悲惨!”汪焕的切肤之言极为正确,但昏庸的李煜却是置若罔闻。与李煜成明显对比的后周,确截然相反,后周世宗柴荣极力采取抑制佛门的政策,凡是没有经过朝廷特旨批准的寺院,一律作废。又禁止私度僧尼。受戒者必须有家长同意。因此朝廷上下一派生机。

  李煜除了崇信佛门外,又与皇后宫女成天陷入诗词作画中。李煜的皇后周娥皇,是位绝代佳人。周娥皇是南唐开国功臣周宗的大女儿,她生长在官宦大家之中,聪明美丽,受到良好家教,因此天资聪慧,多才多艺。周娥皇通晓书史,能诗善文,会歌会舞,又弹一手好琵琶。在当时的宫中从容貌到才华,都是在压倒群芳。尽管李煜宫中美女如云,而周娥皇依然是首屈一指。据记载李煜做皇上后与周娥皇感情很好,而周娥皇的花容月貌,实在受到李煜的喜欢。周娥皇颇具有艺术天赋,她能体查李煜的心理,又特别善于梳妆打扮。她为了让李煜每天都能从自己身上有新鲜感觉,就从穿的衣服,戴的首饰,梳的发型,下过一番功夫,用过一番脑筋。因此周娥皇的梳妆打扮一时成了人们效仿的榜样。宫中的宫女,朝廷的国戚皇亲乃至官僚贵族的妻妾,无不在学仿周娥皇的梳妆打扮。周娥皇不止美丽多姿,还会伴舞,有时陪李煜翩翩起舞,如云如风,令人倾倒。当时在伴舞之余,周娥皇又与李煜赋诗填词。如果是从才貌而论,周娥皇与李煜确实是一对美满夫妻。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从舞蹈、弹琴、赋诗填词,乃至作画、游泳,施展着他们的才华。但李煜毕竟又是一位皇上,这样游荡在艺术海洋中,那些国家大事怎么办呢?又由谁去管理呢?对此满朝文武大臣无不为之焦急,同时为国家前途担心。

  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周娥皇患病死去,这对于沉缅艳情的李煜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不过历来帝王都是多情郎,李煜自然也不例外,正好周娥皇的妹妹小周也与娥皇一样美貌,又因平日与姐姐来往时常出入宫中,李煜也看过小周的美丽。所以在周娥皇死后不久,李煜又与小周成婚。后来李煜又册立小周为皇后,所以人们称她为小周后。李煜与小周后也如与周娥皇一样,形影不离,成天的歌舞相随,再不就是酒醉度日。李煜不愧是个皇上,他在玩的水平也是百姓所想不到的,为了与小周后玩得甜蜜过瘾,在宫中的御花园里的花丛中,修建一个奢华无比的亭子,亭子上面蒙上鲜艳的红罗,在红罗上面又镶饰着玳瑁和象牙。然后,李煜与小周后坐在亭子里饮酒作乐。歌声乐声,悠扬回荡。真是不是神仙,胜过神仙;不是天宫,胜过天宫。

  李煜非常爱看宫女跳舞,有位宫女窅娘,体态纤丽,舞姿轻盈,跳起舞来能使李煜如醉如痴。李煜为了让窅娘充分发挥好舞蹈艺术的天赋,给她做了一个6尺高的金莲花,然后让她在金莲花上面起舞。窅娘为了取得李煜的喜欢,又用很长的白帛把脚缠起来,缠成新月形状。这样在金光闪闪的金莲花上面,一位体态轻盈,舞姿飘逸,新月纤足的宫女,在漫展舞姿,一定会让李煜看后如痴如狂。有位诗人对窅娘在金莲花上跳舞这件事很有感触,他写到:

  “莲中花更好,云里月常新。”

  (见《全唐诗》卷795第8952页齐镐诗句)

  窅娘缠足成为一时之美,后人竞相效仿,从此开始了妇女缠足的丑俗,并遗陋千年。这遗传千年的丑习,首创者虽然是窅娘,而推广者是李煜,因此罪过当然与李煜分不开。

  李煜做为南唐后主,真是享尽帝王的荣华,度过了穷奢极侈的宫中时光,结局自然是位名符其实的亡国之君,又是亡命之君。

  三、囚徒随时待毙


  每天都沉浸在纵情郑声之中的李煜,对国事和人民的疾苦,从来不闻不问。他所关心的就是小周后,他所询问的就是锦洞天和七月七日,还有就是饮酒作乐、窅娘起舞,南唐满朝大小官吏都在为李煜这花天酒地,醉生梦死而上下忙碌不暇。南唐完全陷入了腐朽透顶的地步。

  就在南唐腐朽透顶的同时,北方确出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强大的赵宋。赵匡胤自从陈桥兵变取代了后周,就在后周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实现统一大业。赵匡胤首先巩固了中原,又整顿了军队,并很快在南唐的北边布署好几十万大兵,准备一举消灭南唐。当南唐李煜听说赵匡胤即将出兵南唐时,顿时吓得魂不附体。李煜在宋朝进攻面前,只好苦苦哀求,卑躬屈膝,请求宋兵不要南下。其实早在李煜做皇上之始,就曾派遣冯延鲁去宋朝上表称臣,向赵匡胤表示一定做宋朝的臣属,尊奉宋朝并按宋朝法令办事。后来又每年向宋朝朝贡,给宋朝送去无数金银财宝。李煜为了表示对宋朝的忠心不二,下令贬损南朝各项制度,又把政府部门也改名,意思是比宋朝低一等。改中书、门下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又把赐封的诸王全降为公。又把皇宫屋脊两端用来表示皇帝尊严的鸱吻也取掉,向宋朝表示臣服。尽管李煜挖空心思,想尽各种方法,向宋朝表示臣服,但是也无济于事。宋太祖赵匡胤消灭南唐的布署依然进行。首先消灭小国,然后灭亡南唐。北宋开宝三年(970年),赵匡胤命令大将潭州防御使潘美出兵驻守白霞,于秋季对南汉展开全面进攻。首先是潘美指挥大军直指贺州(今广西贺县),十月又攻克昭州(今广西平乐县),又接着攻克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十一月克复连州(今广东连县)。势如破竹,南汉全面溃败。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正月,潘美大军又扫荡英(今广东英德县)、雄(今广东英德县东)二州,兵度马迳,南汉皇上刘絎已如瓮中之鳖。向北宋投降,潘美不纳。后来刘絎携带珠宝宫妃数十船逃跑,途中被截,素衣白马向宋军投降。南汉宣告灭亡。宋军消灭南汉后,集驻在汉阳(今湖北汉阳市),这当然会引起南唐的恐慌。李煜对气焰嚣张的宋军也是惧怕万分,急忙派遣宰相冯延已去宋朝朝贡。为了缓解北宋大军危逼的气焰,自己提出把南唐国主改名为江南国主,取消独立的国号,企图以此来换取赵匡胤的宽容和缓让。不用说这是李煜的痴心妄想,赵匡胤早已下定决心消灭南唐。如果说消灭南汉是准备阶段,那么现在南汉已经被灭亡,因此消灭南唐已经进入正式阶段了。

  赵匡胤首先是沿长江布置好兵力,尤其在荆南(今湖北江陵)布置好千余条战船,一旦下令,水陆大军就如同万箭齐发,向南唐发动总攻。尤其是南汉和后蜀灭亡后,后方平稳无事。而主力全部聚集在沿江一带。宋兵的战斗力也很强大,因为通过南汉、后蜀的战争,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宋军正虎视眈眈,南唐束手无策。尤其是李煜醉生梦,没有一点国君的神气。其实对赵匡胤的军事行动很早就有人报知给李煜,而李煜是愁眉苦脸,下不定决心,拿不出主意。对于忠心竭诚的将领建议又不认真对待,使形势发展一再恶化。南都留守林仁肇是位战功赫赫的将领,很有谋略,又敢战敢杀。林仁肇根据掌握的宋兵情况,秘密向李煜建议:“宋军连续作战,兵疲将乏,已经消耗殆尽。长江沿岸唯有扬州(今江苏扬州市)兵力最弱,请准许我带几万兵马由这里北上收复江北失地,一定获胜。万一不胜,宋兵围攻的话,我也可坚守江淮,成江南屏障。为了稳妥,皇上可以宣布我是叛军,让我坐守江淮。成功的话,打败宋兵,对国家有利;不成功的话,可以诛灭我的全家。”林仁肇以此表示对李煜的忠诚报国。但昏庸的李煜完全听不进去。相反,为了讨好宋军,又把林仁肇主张抗击宋军的情况告知了宋军。赵匡胤得知这情况后,召集谋事想办法除掉林仁肇。一群谋士暝思苦想没有什么好办法,后来有一谋士搜肠刮肚地想出了谋杀林仁肇的办法。赵匡胤派一名画师潜进南唐,偷偷把林仁肇的模样画下来,然后又偷偷地带回汴京,悬挂在专设的房间里。一次南唐的使臣来北宋晋见,待晋见完毕就把南唐使臣带到这屋里来。南唐使臣坐好后,猛然看见墙上悬挂的画像,自然不禁惊奇。宋臣这时故意询问:“阁下认识这个人是谁吗?”南唐使臣沉思一下后回答说:“这不是我们的南都留守林仁肇吗?他的画像怎么悬挂在这里呢?”宋臣又故意装作神秘的样子告诉南唐使臣,“你已经看到画像,我就直接告诉你吧,你们的南都留守也很佩服我们皇上,他埋怨在南唐不被重用,因此决定想投奔这里来。先用画像为联系暗号,等时机成熟,就带兵北上。”又指着外边的一幢豪华楼阁说,你看这多么豪华,就是为林留守准备的。南唐使臣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南唐使者回去后,急忙把在汴京所见所闻,一一向李煜禀报。李煜听了以后,完全信以为真,顿时惊恐万状,然后下决心要除掉这个暗藏的叛国投敌的内奸。于是,李煜就把毒药放在酒里,然后派人送给林仁肇,说是慰劳他作战有功。林仁肇当然没想到酒里有毒药,一听说是皇上送来的慰劳御酒,就高兴地喝了。很快毒药发作,林仁肇七窍出血,一命呜呼。林仁肇死后,南唐失去了一位英勇的将领。大臣陈乔悲痛地说:“现在国难当头,忠臣被害,这不是国家将要灭亡吗?”李煜害怕宋朝执迷不悟,对宋朝只知送礼称臣,敬奉宋朝皇上,还给宋朝宰相赵普偷偷送去五万两白银,企求他为南唐说情,其实这是痴心妄想。

  李唐李煜一个劲儿向北宋送礼乞求宽容,而赵匡胤确加紧消灭南唐的步骤,北宋开宝六年(973年),赵匡胤消灭南唐的战争正式开始。首先派出大臣卢多逊来到南唐,向李煜要江南各州的地图,其实这是要接管南唐政权的信号。李煜也深知形势不妙,忙派使臣去宋朝,向赵匡胤哀求不要出兵,他甘愿称臣,只要赐封个爵号就可以了。愚蠢的李煜以为这样称臣哀求就会改变赵匡胤的想法,就会阻止宋军进攻,这纯是白日做梦。

  南唐朝野对赵匡胤的野心看得非常清楚,纷纷给李煜上书,其中以内史舍人潘佑最为激烈。上疏说:

  “皇上历来庇护坏人,好听假话和谎话,杀害忠臣良将,不理睬贤良大臣,所以使国家暗无天日,好像没有太阳一样。古代的暴君中有过夏桀、商纣和三国孙吴的孙皓,他们都是亡国之君,国家都是灭亡在他们手里。他们做了不少罪孽,被千古所耻笑。今天皇上败乱国家,作为一国的皇上,还不如夏桀、商纣和吴国孙皓呀!为臣我呢,不能和奸臣坏蛋相共处,也不会侍奉灭亡国家的皇上,愿皇上赐给为臣我以死吧,以此来酬谢朝廷内外。”

  潘佑这篇陈辞慷慨的上书,代表了南唐人民的声音,表达了当时人民的心愿。潘佑为官正派,很有见识,曾多次劝说李煜,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富国之道,在厚农桑。他又多次指出要清除腐败无能之吏,要取消阿谀奉迎之辈,推行清明政治。但李煜不但不听,反而更加昏庸暴虐,因此潘佑又给李煜上疏,实际是诀命词。李煜对潘佑用心血写的上书,因为刺痛他的痛处,所以勃然大怒,派人把潘佑投进大狱。入狱后,潘佑也如梦方醒,知道惹下弥天大祸,接着而来的弥天大罪。前思后想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便操起利剑自刎而死。

  赵匡胤索取江南地图,虽然说是进攻南唐的信号,但使南唐失去了一位忠臣,南朝内外更加混乱不堪。北宋开宝七年(974年),赵匡胤认为时机成熟,就派大将曹彬兴兵讨伐南唐。在讨伐之前,赵匡胤又耍个花招,让李煜北上来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参加天子祭天大典。李煜接到通知后,深知这次参加大典是凶多吉少,所以假借有病为名没有前往。正好赵匡胤就以李煜不听王命而兴师问罪。10万大军,分水路和陆路同时并发,一时长江从北岸向南岸,长百余里摆开战场。曹彬的水兵从荆南(今湖北江陵市)顺江而下,很快占领池州(今安徽贵池县),又战铜陵(今安徽铜陵县),战败南唐2万大军的拦截。曹彬又以铜陵为据点,加紧架设横跨长江的大浮桥,由于士兵的努力,指挥得力,只用3天时间浮桥架设完毕,这时宋兵源源不断从江北向江南进发。接着潘美带领的陆兵也从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西)上岸,又一举战败在那里守卫的南唐大将郑彦华、林真的两万大军。进攻南唐,宋军旗开得胜,南唐节节败退。宋军渡江后迅速向金陵推进,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先后攻克金陵,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外围的南唐据点和重镇,完全陷入宋军手中。接着又从秦淮河涉水而渡的10万大军,也向金陵包围而来。金陵一时被围得风雨不透,于是南唐军队与宋军展开激烈争夺战。宋军烧毁江南水寨,攻克金陵城阙。南唐小朝也调兵遣将,来保卫金陵。形势异常危机,但李煜对此确一无所知。因为当时指挥作战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玩忽职守,他既不想指挥作战,又不想抵抗宋军,而为自己购置产业,霸占名园,蓄养声妓。在李煜几次召见皇甫继勋时,他都以军务繁忙为理由而没有晋见,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过问军务,只是在后院召集僧侣,设坛诵经念咒求佛,祈求神佛保祐。

  金陵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李煜对此是一无所知,仍然是与小周后在宫中饮酒作乐。据说一天登城远望,看见城外遍地是北宋军旌旗,才知道金陵已被宋军包围。当他把皇甫继勋召来,问为什么隐瞒军情时,皇甫继勋回答很简单,“宋军强大无比,南唐没有人能抵抗。就是我天天去向皇上禀报宋军围困京城,满朝大臣也是白白震惊,皇上也没有什么办法。”李煜听过后愤怒已极,气极败坏地问:“要照你这样说,那我们只有等宋军进城了?那我也只能把江山送给宋朝了?像你这样将领又有什么用呢?”后来李煜把皇甫继勋投入大狱,不久又处死。金陵是六朝古都,又经过南唐烈祖李絍的修建,坚固异常,所以宋军虽然是重重围困,也一时没能攻克。到了秋季,镇南节度使朱斌受李煜命令带十几万水军赶来金陵解围,从江上火攻宋军,不料因为逆风而遭惨败。金陵解围失败后,城内粮食吃光,很多人饿死。南唐君臣上下,日守愁城,一筹莫展。糊里糊涂的李煜本来已经陷入绝境,但他还是对赵匡胤抱有幻想,就派能说会道的左仆射知左右内史事徐铉,携带很多珠宝,请求宋军暂停攻城。宋朝大将不敢私自决定暂停攻城,只好把徐铉送到汴京赵匡胤那里。从此宋军虽然没攻克金陵,没有消灭南唐,但实际上南唐已经只等待灭亡了。

  尽管徐铉能言善辩,但在赵匡胤面前又能说什么呢?从他们的两次对话中完全明白了事实真象。

  一次,徐铉说:“李煜没有罪,皇上出兵无名。李煜待皇上如同儿子孝敬父亲一样毕恭毕敬,为什么还要惩他呢?”赵匡胤用讽刺的口吻说:“既然是父子,就不当再分两家了。”

  又一次,徐铉又受李煜之命去与赵匡胤会谈,这次所谈的中心已经不是出兵不出兵了,而是保全李煜一伙性命了。徐铉反复向赵匡胤说明李煜对他的孝敬,恳求他开恩,不要加害于李煜。赵匡胤平静地听着徐铉的絮叨,当听到徐铉说:“李煜这样恭顺皇上,还要惩伐他,这样皇上不是有点寡恩吗?”赵匡胤即刻阴沉的脸,发烦地说:“少费话,江南没有罪,我也不惩罚江南。现在是一家天下,应当一个皇上。难道在我的床旁边还能让别人打鼾声!”

  两次会谈宣告李煜求和想法的破产,又告诉了我们在江山面前,任何帝王都是冷酷的,对此徐铉现在才明白。徐铉返回南唐,于十一月二十七日,宋军攻克金陵。就在被围困时,李煜仍然每天去庙里听和尚法师诵经,还请隐士到宫中讲解(《易经》),卜筮吉凶。在宋军进城时,李煜正在宫中与小周后填词一首《临江仙》,这首词的第一句是“樱花落尽春归去”,刚填到这里,内侍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禀报说宋兵已进皇宫了。顿时,李煜吓得呆若木鸡,诗兴也全飞天外。接着是他带群臣列队宫前,袒肉请降了。南唐彻底灭亡,李煜从北宋建隆二年到北宋开宝八年(961—975年)做了15年皇上,没有自己年号,到后来国号也没有了,但也没逃脱灭亡的命运。

  北宋开宝九年(796年)正月初四日,赵匡胤命令把李煜带到开封,穿着白衣服戴着白纱帽,跪在明德殿前,向赵匡胤献俘投降,这对皇上来说是最大的耻辱了。宋太祖赵匡胤没有杀掉李煜,又封他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上将军,又赐封他为“违命侯”。很明显,其他头衔都是虚的,只有“违命侯”是实衔,而实质就是囚徒。宋太祖死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宋太宗免去太祖赐封李煜的一切头衔,而改封为陇西郡公,取消以前优厚的待遇,囚徒的日子也越来越不好过了。

  做惯皇上的人一旦又做囚徒,自然会有一种强烈的落差感,也不免会发些牢骚,尤其是像李煜这样的人,又多情善感,又能诗善文。偶尔李煜借诗词来抒发自己的忧伤和悲愤,因此招来杀身大祸。对李煜的一切表现,宋太宗赵光义从来就不放心,经常派人监视。据说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赵光义又派老臣徐铉去看望李煜。徐铉和李煜是南唐的老臣和故主,互相都很知己。徐铉知道李煜的内心想什么,而李煜对徐铉又有一种特殊的情意。昔日的君臣今日相见,真可以说心绪万千。但徐铉岂敢流露呢?他深知赵光义的阴险。而李煜呢虽然也有所控制,但没有徐铉狡猾,可能想起过去君臣旧情心情激荡,竟然放声大哭起来。李煜又内疚地说:“我太后悔了,当年把忠心耿耿的潘佑杀害了,真不应该。”徐铉听过后顿时吓的头冒冷汗,很怕李煜再说什么触犯宋朝忌讳的话,就慌忙告辞了。徐铉回来后,很快被宋太宗召见,徐铉为了保全自己,自然不隐瞒李煜所说的话。徐铉把李煜所说的话,如实向宋太宗禀报。宋太宗听了后非常不满,知道李煜还不老实,就派人给李煜送去牵机药酒。牵机药酒是一种剧毒药酒,人喝了以后就像牵机一样,头和脚相碰,前后数十次才死。李煜接受宋太宗送来的酒,自知这酒不是好酒,但又不能不喝,他端着酒杯说:“皇上如果允许我不死,我愿做个开封百姓,好看看当今太平盛世。请求皇上开恩不要杀我。”李煜虽然又是一次乞求活命,但也无计于事,终于喝下了那杯酒。随着毒酒下腹,李煜也就像牵机似的头脚相碰,直至命归地府。时年42岁,这就是历史上李后主的下场。

  四、尝尽历史悲伤


  李煜这位南唐李后主,天资聪慧,很有文学才华,留下一些很受人们称赞的篇,如果说从皇上的角度来看他是昏庸;那么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李煜又颇有成就。而且这些作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一直很有影响。

  李煜的词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也分两大段。前期是做南唐后主时期,这个时期的词主要写些宫廷生活,也就是艳丽淫靡的宫体诗。应当说无论是从内容到写作技巧,都没有什么更多值得肯定的。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词与那些典型的宫廷体词相比,又有一些生活气息。如“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砌下落梅如乱雪,拂了一身还满。”“秋风多,而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窝,夜长人奈何!”等等,这些词句清新真切,是来自生活又准确反映生活。内含意境淡雅,让读者玩味不尽。写作技巧也很高超,自成一派。这些是那些工丽哀艳的宫廷诗词所没法相比的。不过在做国主时,好的词不多,相反情调消极的、颓唐的,甚至是病态的词不少,这也是自然的。

  后期,李煜成了囚徒。这时期的词多是些反映悲伤回顾故国的词。内容更为真实,艺术技巧也高,思想性更为可取些。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这些千古名句,向来为人们传颂。李煜的这些词虽然没有那些蓬勃进取精神,但他告诉人们要珍视生活,更珍视美好生活,当然也含有让人们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意思。但很明显李煜是留恋过去,又无力再现过去,所以他的词是以悲愁伤感为主体,一直到他饮牵机酒时为止。

  李煜做个皇上,没有一点政治作为,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虽然不是暴君,但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庸君,最后牵机而死,十分悲惨。文学方面有些成就,这是应当肯定的,余怀在《玉琴斋词序》中说:“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其所作之词,一字一珠,非他家所能及也。”余怀的话也还有些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