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荣人物生平主要事迹介绍

 庶民临风 2019-09-12

  显德元年(954)正月,后周太祖郭威因病驾崩。内廷宣出遗制:“晋王荣可于柩前即位。”晋王荣即柴荣,后周第二代皇帝、年轻有为的周世宗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一、从养子到皇帝

  柴荣是邢州 (今河北邢台) 龙冈人。父亲柴守礼,字克让,是一个庄园主。柴荣的姑母,乃郭威的结发妻子。据说,守礼的父亲,即柴荣的祖父有一天大笑不止,人问其故,先不答,酒后乃慢吞吞地告诉大家,“上帝有命,郭郎当为天子”。弄得一家哭笑不得。龙德元年(921) 九月,柴荣生于邢州柴家庄园。后因姑母无子,柴荣从小由姑母收养,住在郭威家里。郭威对这个内子很是喜欢,就收他为养子,视同己出。

  柴荣小时聪明伶利,且为人谨慎。当时姑父家里并不富裕,经济情况相当拮据,柴荣就经常帮助姑母料理家务。时郭威在外做“马铺卒使”的小差使,有时也出外经商,很是劳累。柴荣年稍长,即跟随姑父出外做生意,尽量多给郭威搞一些额外收入,以补家用。他曾跟随大商人颉跌氏远走江陵,做茶叶生意。由于从小跟从原本贫寒的姑父郭威,行商走贩跑过许多地方,接触到下层社会各色人物,所以柴荣既懂得民间疾苦,也看到官吏的腐败与残暴,深知当时社会的积弊。柴荣最痛恨称霸地方的大豪猾,这些豪猾不务正业,专门挑唆人们诉讼,以从中取利,加之地方官吏的纵容,使各地豪猾胆大包天,为非作歹,乡里百姓见了就怕。柴荣的幼小心灵萌发出要改革社会的宏愿,他发誓要扫除这些社会的害虫。

  当然,柴荣年尚小,且很穷。他当时干不了什么大事,但他的才能在治理家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姑父郭威因在外当差太忙,就把家中产业及其事务交给内子掌管,由于柴荣会当家,原本相当拮据的家计逐渐能维持收支平衡,家道也逐渐好了起来。这使郭威十分高兴,自后对柴荣更是倍加信任了。

  由于郭威长期担任军职,柴荣也跟随姑父学会了十八般武艺,尤善骑射,并且粗通书史,逐步地培养起军事和政治才能。开运四年 (947),郭威帮助后晋镇将刘智远建立了后汉政权,并因功升任代理枢密副使,一跃而成为后汉王朝的统兵大将。柴荣也因跟随姑父立功获得了左监门卫将军的头衔,这可以说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

  乾祐三年 (950),郭威领重兵坐镇河北,任鄴都 (今河北大名县) 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柴荣亦随之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协助姑父掌军。这一年冬天,后汉王朝内部发生政变,宰相、枢密使杨邠、史弘肇等被隐帝刘承祐灭族,刘承祐信用群小,企图将父亲留下的勋臣全部杀掉。他命令郭威的部下取郭威的头来领赏,并把郭威留在开封的家小全杀害了,连柴荣的家小亦遭杀害。这样,郭威便不得不举兵反叛了。他和柴荣商讨对策,决定郭威率大军南下,柴荣留在鄴都驻守。第二年,郭威攻下开封,刘承祐被部下杀死,将士拥郭威做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柴荣则以 “皇子” 身份担任澶州 (今河南濮阳县) 节度使,受封为太原郡侯。这预示着柴荣有着无量的前程。

  柴荣坐镇澶州,主管一州军政事务,得以初步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他管内,政治相当清明。当时,澶州城很小,街道低湿而又狭窄,官舍因长年失修而残破不堪。柴荣于是率领军民扩修街道,增建廨舍,使澶州的面貌焕然一新。州内人民多年以来捐税苛重,除正税以外,还有杂课,又有差役调拨,人民不堪其苦。柴荣奏请放免,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日子逐渐过得下去了。柴荣的治绩使他在地方上嬴得了好名声。

  柴荣的政治才能和声誉,深得郭威的欢喜,但却遭到了权臣王峻的妒忌。王峻曾帮助郭威称帝,时任总掌全国兵马的枢密使,王峻为人奸诈,他有自己的政治野心。柴荣坐镇外藩,多次上表请求入朝,王峻怕兵权为柴荣所夺,于是从中作梗,极力阻挠。广顺三年(953)正月,王峻奉命外出监修河堤,柴荣来到开封朝见郭威,王峻听到后竟丢下监修河堤的使命赶回来作崇。柴荣对王峻的跋扈深恶痛绝,对姑父的姑息态度也深表不满。当然,郭威对柴荣是信任的,虽然没有把柴荣留在朝中,但对他一直寄予厚望。兖州节度使慕容彦超反叛时,郭威就曾对群臣说:“我若不亲征,只有澶州我儿子出征才行。”同年三月,王峻被郭威黜往外地,柴荣才得回京,封晋王,改官为开封尹。

  开封尹主掌首都的行政,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柴荣任开封尹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仍然做了不少好事。这时,柴荣作为一个政治家,已经逐渐成熟了。朝中大臣都喜欢与他论事,希望他主政统军。柴荣更加得人心了。

  不平凡的经历造就了柴荣,饱受战乱灾难的人民也需要一位有能力的政治家。太祖郭威的皇后柴氏无子,虽然后来娶的姬妾生了两个儿子,亦被后汉隐帝刘承祐杀死。所以,郭威一死,皇位很自然地落到了柴荣身上。这时柴荣34岁,正是年富力强充满活力的时候。

  二、高平之战

  显德元年 (954)二月,柴荣刚即位不久,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边关就传来敌情,原来北汉主刘崇趁后周国丧,内部未稳,领兵报仇来了。

  刘崇乃突厥沙陀族人,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一直坐镇河东,为太原留守。郭威起兵攻灭刘承祐后,一度曾假意立刘崇之子刘赟为帝,后来又一刀把刘赟剁了。郭威夺了刘姓天下又杀了刘崇的儿子,国恨家仇可谓深矣! 自后刘崇便认契丹主为叔父,依附契丹长年与后周作对。他保据河东一隅之地自称皇帝,继承后汉国统,并时刻不忘复仇南侵。郭威一死,他认为机会来了,立即禀报契丹主,契丹派杨袞率了一万多骑兵来助,刘崇自己点起三万大军,两军合在一处向南进发。

  消息传来,后周朝臣一片慌乱。柴荣召群臣商讨对策,并提出自己要亲征,宰相冯道为首的一批老臣大力反对柴荣亲征。冯道说:“刘崇势弱,先帝时连吃败仗,已不可能复振。此来不过是虚张声势,陛下新嗣位,先帝的陵墓尚未修好,人心易摇,不宜轻举,陛下坐镇朝堂,派一个大将去抵挡一阵也就行了。

  柴荣深不以为然,他情绪有些激动,振臂回答说:“昔日唐太宗创建大业,那一次不是亲自出征,我又何敢偷安不出马呢?”

  迂腐的冯道摇了摇头,竟质问道: “陛下未必能学得唐太宗。”

  柴荣的情绪更加激动了,厉声回答说:“以我强大的军队去迎战刘崇的乌合之众,必定象以山压卵一样。”

  冯道还唠叨不停,反问道: “不知陛下是否作得了山?”

  柴荣已感到气愤了。他知道和这样的老朽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只有亲自出征打一个大胜仗来给他们瞧瞧。他果敢地作了一些部署。三月三日,他命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领兵袭击北汉军后路,又命河中节订使王彦超自晋州 (今山西临汾) 东下,夹击刘崇。最后,又命禁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宣徽使向训等率军从正面往泽州(今山西晋城县) 迎击敌军。到三月十一日,柴荣便亲自带兵出发,亲征北汉契丹敌寇。

  高崇自太原出兵后一路上很顺利,他先在邢州打败了后周昭义节度使李筠的军队,李筠逃到潞州,婴城固守,为了争取时间,刘崇不攻潞州城,引兵绕道径自南下,直抵高平(今山西省境)。柴荣从开封出发后亦兼程疾进,十八日至泽州,吃过一顿饭,柴荣即身着戎服,往东北郊高地观察敌情,其夜即宿于州城十五里外的村舍。到第二天,即在高平县与北汉契丹的军队接战。

  两军在高平县南发生前哨线,周军获小胜。柴荣乃命侍卫马步军都虞侯李重进,滑州节度使白重赞居阵西厢为左军; 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居阵东厢为右军; 宣徽使向训、郑州防御使史彦超以精骑居中为中军。三路大军一齐向敌阵冲杀过去。这时,刘崇亦在高平县南巴公原列阵; 契丹杨袞居西为右军; 先锋张元徽居东为左军; 高崇亲率大军三万为中军。其阵势亦十分严整。

  战幕拉开,柴荣由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所率禁卫军护驾,坐在马上督战。当时,由于后周河阳节度使刘词所率领的后路大军尚未到达,军队较少,因此有些将领先胆怯起来。而刘崇见后周兵少,却先骄傲起来。杨袞劝刘崇不要轻敌,他不加理采,反而叫契丹骑兵不必出战,把杨袞撇在一边,想让后汉军队收取全功,而不是集中力量一决雌雄。刘崇也太自信了,他深信胜券在握,为了表示镇静,竟张乐饮酒。

  两军交锋不久,后周右军樊爱能、何徽在敌军的挑战面前首先怯阵,扔下部队率少数骑从逃离阵地。于是,东厢骑兵大乱,步军数千人逃之不及,皆丢下兵杖向敌军投降,柴荣的右军溃败了。樊爱能、何徽没命地逃窜,一边跑一边造谣,说后周已经战败投降,并且阻止后军刘词的部队向前进发,扰乱军心。溃军还一路抢劫,柴荣派使者命令他们停止逃跑,他们反而杀害使者,不停地遁逃。在这种情势下,稳定军心特别重要,若有半点慌乱,整个大军可能就会象决堤的水一样四散溃逃。柴荣这时表现得极为镇定,虽然处境已十分危险,他却没有半点惊惶失措的样子,为了给将士作表率,他果敢地跃马入阵,亲自投入战斗,率五十骑兵直赴刘崇的牙帐。周军将士见皇帝亲自冲锋陷阵,也都个个争先,奋勇冲杀,一时杀声震天,号角动地。,周军虽然右军溃散,但中军和左军仍然完整,禁卫军将领张永德和赵匡胤又率禁军分左右两冀直赴敌阵。北汉军没有料到周军来势如此凶猛,他们刚才还因战胜周军右军而兴高采烈。杨袞的契丹骑兵根本就没有参加战斗,他因刘崇不重视他而很不乐意,当看到周军冲杀过来便带着骑兵先溜走了。北汉的左军阵势先乱,主将张元徽被乱军所杀。刘崇大败,仓惶收兵。

  刘崇收集残兵,仍有一万多人,于是临涧水结阵,企图阻止周军前进。入夜,后周刘词的后军赶到,柴荣大喜,立即组织生力军冲杀敌阵,不给刘崇以喘息机会。北汉军经受不起接二连三的打击,再次溃退,枢密使王延嗣又在混乱中被周军斩首。于是柴荣命令诸将分路穷追,北汉军被彻底打垮,士卒伤亡惨重,僵尸填满了山谷。周军获辎重、兵器、驼马、舆服不可胜记。刘崇仅带了一百余骑逃回太原。

  高平一仗,周军大获全胜。这是柴荣即位后指挥的第一仗。他临危不惧、英武果断的气慨,成为这一仗的决定性因素。获得了全军将士由衷的敬佩,使其威望大大提高了。

  次日,柴荣进驻高平县城,开始对军队进行整顿。他与大将张永德商量后,把临阵逃跑的樊爱能,何徽以及偏裨将领七十余人统统按军法处斩。临阵投敌的士兵亦皆就戮,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事。使得军队风气大变,悍将知有戒惧,军威更加振奋。

  稍事整顿之后,柴荣即命诸军乘胜进攻北汉首都太原,北汉州县慑于周军的声威,纷纷投降,形势十分有利。四月中旬,前锋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率军进抵太原城下。五月三日,柴荣亲率大军到来,将太原城团团围住。周军声势甚壮,但准备不足,城久攻不下,于是粮饷发生了问题。虽然柴荣下诏加紧调运,但将士为解燃眉之急不免有抢掠行为,北汉人民本来争以食物迎周师,州县从降如流,当他们看到周军大肆抢劫,不禁大失所望,马上改变了态度,由迎降而改为抵抗了。他们保聚山谷,不时袭击周军。北方契丹政权也派兵援助北汉,并在忻口战役中斩后周大将史彦超。时连日大雨,到六月初军士已劳苦疲惫而不堪战阵。柴荣只得下令班师回朝。

  由于退兵命令下得突然,一时部队纷乱,无复严整,先前不遵守军纪的骄兵也口出怨言。当时从山东各州县征集来的粮草数十万石积于太原城下,刚运到就焚毁抛弃了。刘崇趁机出兵追击,虽然被后周后军药元福击退,但辎重兵杖却损失很多,所获州县也全部放弃。但毕竟沉重打击了北汉政权,也煞了契丹贵族的气焰。自此北汉再也无力来争夺中原了。

  通过这次出征,柴荣认识到整顿军纪的重要,回都后更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整顿军队的工作。对于作战有功的人,皆加官行赏,如赵匡胤因作战得力,升为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对于怯敌逃阵的人,则予惩罚,他严明军纪,凡有犯法,不论何人,一概处罚。这年九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纵容吏卒敲诈百姓,即被免官放逐。十月,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放纵部下鱼肉人民,向百姓“厚纳”正税以外的“耗余”,激起民愤,柴荣将其处死。有人说孟汉卿的罪不至于死,柴荣说:“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要以此来惩戒旁人。”十分坚定的表示,绝不允许军队犯法侵扰百姓。

  柴荣又特别对禁卫军进行了整顿,他命诸将逐个点选中央军中的步兵和骑兵,强壮者留,老弱胆小者尽行裁汰。他又招募天下壮士,将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招来充当禁卫军。这既增加了朝廷兵力,又消弥了寇盗。柴荣还亲自检阅诸军,挑选武艺超群者和身体特别强健者为“殿前诸班”,即皇家禁卫,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由猛将赵匡胤统率。通过整军,后周中央的武装力量加强了,皇权也得以加强,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这为以后的征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柴荣自己也萌发了要统一中国的雄心。

 三、政治改革

  要想统一中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提高军力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国家的物质基础。由于连年战争,民生凋弊。后周地处中原,为四战之地,遭受战争的破坏更为严重。要提高国力,必须安定社会,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在太祖郭威当政之时,曾推行了一些政治改革措施,缓和剥削,招徕流民,发展经济。柴荣继承郭威,进一步地推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推行改革,首先得网罗一批富有进取心的人才。柴荣思贤若渴,一即位就下诏求贤求谏。他学唐太宗,让各级官员上封事,凡有所见,都可以写成表章呈上,若对政事有所陈述,也可以请求引见面商,使君臣上下沟通,并从中发现和选拔经国之才。史书上说柴荣“好拔奇取俊,有自布衣上书,下位言事者,多不次进用。”只要有才能,不管名位资历,柴荣都设法搜罗来,委予官号,加以录用。如魏仁浦不是科举正途出身,柴荣不顾众人反对,破格任为宰相。柴荣还对科举作了整顿。显德二年 (955)考进士时,礼部侍郎主考因循苟且,不作选择,柴荣命令重考,结果原取进士十六人只有四人及第。显德五年(958)又重考过一场,右谏议大夫刘涛因选人不当而被贬官。柴荣还恢复久不举行的制科考试,广泛搜罗有用的人才。因此,柴荣很快就有了一批干练的人才,有些文臣武将直到北宋仍是朝廷重臣。

  柴荣又着手澄清吏治,大力反对贪污腐化。他自己自小艰苦朴素,称帝后依然保持了俭朴的作风,生活上力戒奢华。他不贪游宴,宫内浮浪无用之人一律裁减,摒绝珠宝珍玩,禁止地方官进贡甘鲜食品。并要求各级政府中不急事务也一律停办,以减轻人民的负担。皇帝以身作则,下面就不敢越轨。贪官污吏一经发现,即会遭到严厉处罚。有人曾对柴荣说:“如今百姓常干坏事”,柴荣答道:“这不是百姓的过错,而是由于治民的官吏不好,往后要精选县令等官,以免百姓遭害受苦。”柴荣对官吏贪赃枉法处罚很严。供奉官孙延希督役时残酷榨取民工,弄得他们用瓦片当饭碗,树枝当筷子,柴荣知道后大怒,下令将其处死;防御史张顺要楚州吞没税钱五十万,官丝绵二千两,亦被斩首;唐州方城县令陈守愚扣留县民蚕盐一千五百斤,也被处死; 莱州刺史叶仁鲁虽是郭威的老部下,因贪赃绢一万五千匹,钱一千缗,柴荣不讲情面,下令啊法处死。由于柴荣严格法制,力求做到刑戮不滥,狱讼无冤,使他的统治进一步稳固了。

  要加强国家实力,发展农业生产是大事。柴荣在即位的当月就下诏: 凡军队中老弱伤痛情愿回家种田者统统可退伍放免,这使五代以来农民长年被束缚在军队中的现象有了改变。同月又下令招抚各地流民,将无主荒地分配给流民耕种,让他们安居乐业。当时要发展生产,劳动力是头等大事,由于战乱,人口大量减少,加上官僚地主兼并土地,农民多流亡在外,大量土地抛荒不种。郭威在位时曾将官田官牛分给农民作为永业,柴荣在继承郭威做法的基础上,于显德二年(955)正月二十五日颁布了处理逃户庄田的法律,规定凡无主荒田,流亡户的庄田皆可向政府申请租佃承种,田主三年回来,则将庄田交还他一半,五年内回来则交还三分之一,五年以后回来则不予交还。北方庄主若是被契丹虏去,则五年内回来得交还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得交还一半,十五年内回来交还三分之一,十五年以后回来则不交还。柴荣又规定流亡户的庄田若无人承种,州县应设法招还庄主,又规定承种的第一年都免除租税。此法一公布,大量流民承种土地,大量抛荒地重新得到开垦,对于恢复和发展中原地区的农业,起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使贫苦的农民有喘息的机会,柴荣在显德元年 (954) 三月,也就是他即位的第三个月,下令减免租税,凡诸道州府人民去年所欠夏秋两税以及其它杂税,一皆放免。后来又多次放免租税。显德三年(956)十月,规定夏税六月一日征收,秋税十月一日征收。改变了以前不按时日,粮食还没收割就收租的弊病。这也使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而待这些农民富足后,国家实际可征的租税又大为增加,即使国用充足,又使农民安居乐业。

  为了获得更多的劳动人手,柴荣把手伸向了佛教寺院,佛教自南北朝以来发展很快,当时国内寺院林立,僧尼百万,有许多逃户为逃避国家赋役,托名僧尼,甚至将庄园托名寺产。军队中的逃兵、无业游民、逃亡奴婢、罪犯等也都遁迹寺院,求得庇护。这既不利于后周政权的稳定,亦使国家失去了大量劳动人手。因此,显德二年(955)五月六日,柴荣下令毁佛,凡后周境内佛教寺庙,除有皇帝敕额的得以保留外,其余一律拆毁,每县只留寺庙一所,官僚贵族自后不得奏请建造寺院和剃度僧尼。人欲为僧,不但要得到官府同意,还必须得到父母同意、男子必须年满15岁、女子13岁,能背诵佛经七十纸到一百纸者才可申请。山林亡命、罪犯、奴婢皆不许为僧。禁止自残手足遁入空门。有私度者科以重刑。于是,毁去寺院三万零三百三十六所,还俗僧尼近百万。这些人大都重新回到了土地上,成为国家的课税户。其中有文武才干愿当官的,或强壮骁勇愿参军的,亦量材录用。此举除去了一大批社会寄生虫,朝廷获得了大量户口,增强了国力。

  政府没收了大量寺产,寺庙、寺田、寺材都收归国有,另外,还获得了大量的铜和金银。因为佛教寺院造佛象、法器用去了大量贵金属,许多贵族官僚也曾大量施舍金银造佛像,以积功德,这就使市面上发生了钱荒。柴荣在显德二年(955)九月下令将民间的佛象、铜器一并收齐,销溶铸钱。国家因此获得了大量钱币,充实了国库,社会上的钱荒也得以缓解,促进了商品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拆毁佛像时,许多人不敢动手,怕来世报应。面对阴森可怕的大铜佛,人们好象看到了释迦牟尼。柴荣为消除人们的疑虑,解释说: “佛是佛、铜像是铜象。况且佛说要施舍利民,自己身上的肉,眼睛都要拿出来施舍,我们把佛象砸了铸钱,于民有利,佛也是会同意的”。

  经济问题是改革的中心问题,改革进行到第四年,显德四年(957)九月以后,柴荣又准备推行均定田租的改革。中书舍人窦严上书指陈田租不公,说朝廷虽多次下诏要农民垦种荒地,允许暂不交租,但荒地垦出来了,政府却按熟地加租,使农民不敢垦荒。荒地不垦,粮食就难以增加。柴荣对这个意见深表赞成。而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官僚地主荫蔽土地。国家租税无所出,只好加在新开垦的土地之上。第二年,柴荣下令进行大规模的查田,实行均租。结果单在开封就查出了隐漏之田四万二千多顷。查田沉重地打击了地主豪滑,减轻了普通农民的租税负担,又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为后周乃至北宋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这是柴荣的一大政绩。

  柴荣还注意兴修水利。由于黄河长年失修,加之战乱人为的破坏,黄河多次决口,对河南山东一带造成极大的祸害,严重地威胁着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柴荣即位之初,就派大臣李谷在黄河下游检查河堤,一次就动员了六万民夫来修河堤。显德六年(959),黄河又于原武决口,柴荣派吴延祚征调两万民工,修复了河堤,减少了黄河的灾害。柴荣还对运河进行了疏浚,使江淮的船运直达开封。对农田灌溉,也兴修了一些工程,这些,都有利于国计民生。

  柴荣对京城开封进行了扩建。开封在唐以前从未当过首都,本为节度使的军镇,朱温篡唐后逐渐成为五代各朝的政治中心。但开封城郭不大,街道狭仄,地方低温,道路泥泞,没有京城的气派,生活诸方面亦不便利。显德二年(955) 四月,柴荣下令扩建京城,加宽巷道,加筑外城。发动十万民工前后干了三年,终于使开封规模宏伟。到北宋开封终于成为全国性的首都。这也是柴荣的一项政绩。

  柴荣的政绩还表现在文化事业方面,在整理历法、刑律、音乐等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工作。柴荣曾请精通历数的王朴修订历法,制成《显德钦天历》,并加以使用,取代了以前各种混乱不堪的历法。柴荣还命群臣编订《大周刑统》的新法律,颁布施行。柴荣又请窦俨考正雅乐,王朴也通音乐,柴荣时常亲自和王朴讨论,有关问题使失传多年的唐代音乐得以恢复,并流传到宋代。柴荣还开史馆,显德三年 (956),他命令史臣张昭等修编太祖郭威实录,并修编了后梁末帝朱友贞。后唐闵帝李从厚与末帝王从珂的实录,填补了多项空白。柴荣还下诏搜求遗书,使散落民间的典籍保存于国家史馆; 组织文士校勘唐朝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三十卷,雕板印行于世。柴荣当皇帝的时间并不长,在日理万机,戎马倥偬之际,尚能注意文化事业,这在五代皇帝中是极为罕见的。

  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改革,后周国富民强,于是,柴荣统兵南征北讨,开始了统一中国的征程。

  四、为统一而征战

  柴荣在进行国内整顿改革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统一的工作,他一方面在京主持改革,一方面调兵遣将向四周割据者发动进攻,甚至亲自征讨。

  显德二年 (955),柴荣命令臣僚各写《为君难为臣不易》和 《平边策》各一篇,让群臣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提供治国方略和进取大策,这说明柴荣已在着手进行统一战争。这时,后周政治稳定,国库充盈,已具备了统一中国的条件。但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君臣意见不一,许多大臣建言先攻江淮以及江左的南唐,柴荣采纳了这个意见。

  在进攻南唐之前,柴荣先遣将从后蜀手中收回了秦、凤、成、阶 (均在今甘肃省境内) 四州。

  秦凤四州是后晋时没入后蜀的。后蜀主孟昶为政苛暴,蜀人怨愤,四州人民更是民不聊生。人民痛恨后蜀政权,先后多次派人到开封要求后周收复旧地。显德二年 (955)四月,柴荣调兵遣将,向四州进攻,至五月,节度使王景率军由陕西大瓌关出击,攻下了秦州以东的黄牛寨等地。由于粮运不继,此后周军攻击不力,进展不大。个别将领提出罢兵回师,但柴荣不同意,坚决要求收复四州之地。他派赵匡胤去视察形势,赵匡胤到前线后了解到当地人民拥护周军,后蜀士气不振,就向柴荣报告四州可取。七月一日,柴荣再次下达了进攻命令。

  蜀主孟昶荒于游戏,不理政事。他生于太原,竟致书柴荣欲攀乡里之谊。柴荣不予理睬,命令部队加紧进攻。孟昶派大将李廷珪、高彦俦等来救援,均被周军击败。秦州节度使韩继勋眼见周军势大,弃众间道逃归成都,其部下随即以城投降。成、阶二州守将见秦州已降,也举相继投降。到十一月,周军最后攻克凤州,俘敌节度使王环,收复了四州之地。柴荣下令四州人民除两税以外,其它杂税一律免征,废除后蜀暴政,使当地人民欢天喜地。

  安定了西部边境之后,柴荣因蜀道艰难,没有乘胜入川推翻孟昶政权,而是把兵锋转向了占领江淮地区的南唐。时南唐已灭掉闽、楚两个割据政权,领土向南扩张到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是仅次于后周的较大国家。南唐还遣使者浮海交结契丹,甚至联络北汉,与后周政权作对。郭威在位时,南唐曾支持叛将慕容彦超,与后周军接战。虎视中原,威胁后周。柴荣为进攻南唐进行了长期的准备,恰好其时南唐皇帝李璟喜好小人,政治腐败,吴赵钱氏趁机掠取福州,刘言攻占湖南。南唐国力空虚,柴荣感到机会到了。

  显德二年(955)十一月,些荣任命李谷为淮南道行军都部署,王彦超为副部署,统率禁军进攻寿州(今安徽寿县)。南唐则派神武统军刘彦贞、奉化节度使皇甫晖率兵入援。李谷率大军来到淮河边,他命将士搭起了一座浮桥,大军顺利地渡过淮河,来到寿州城下,将寿州城团团围住。刘彦贞率南唐援军也赶到寿州西南,两军对峙,一时胜负难分。

  柴荣十分关心前线的动向,显德三年(956)正月,他决定亲自出马,指挥这一重大战役。

  后周军虽拥有马步兵优势,但南唐军却拥有水军优势。南唐统帅刘彦贞扬长避短,不和周军在陆地上交战,却派水军乘战船数百只,沿淮河向西推进,企图攻打周军浮桥,截断周军粮道和退路。这是相当厉害的一着,李谷怕腹背受敌,决定退兵保守俘桥,并把辎重粮草烧掉了。消息传来,正赶赴前线的柴荣十分着急,赶紧加派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带兵奔赴战场,绕到南唐军的后面出击。李重进星夜兼程,在正阳 (寿县西) 与南唐军遭遇。南唐军猝不及防,没有料到这样一支生力军的突然降临,接战不利,主帅刘彦贞战死,于是大败。皇甫晖军则后退到滁州清流关一带拒守。后周军取得了出师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柴荣不久也赶到正阳,他察看了战场,认为不应给敌人喘息机会,于是率大军再次将寿州包围。此时,南唐江北州县皆处于周军的兵锋之下,处境已十分艰难,但寿州守将刘仁赡乃南唐名将,坚守不降。周军久攻不下,柴荣便留一部分军队围城,其余分兵略地,攻取南唐江淮之间各州县。二月,柴荣命赵匡胤攻滁州南唐皇甫晖军,赵匡胤不愧为一代名将,他率军奇袭清流关,一举擒获皇甫晖,歼灭了南唐一支劲旅。柴荣又命韩令坤率兵直取扬州和泰州,一直攻到长江边。到三月,周军已攻取了南唐江北大部分城镇,使寿州更陷于孤立境地。

  这时南唐朝野震动,李璟眼看周师锐不可挡,手足无措,于是派翰林学士钟谟和李德明来到周军帐前请求割地消兵。柴荣十分轻蔑南唐一小撮腐朽的王公大臣,不予答复。李璟急得团团转,打又打不嬴,和又和不成,无奈之际,再派宰相孙晟和礼部尚书王崇质前去周军帐中输款请和。柴荣还是不答应,因为柴荣这次举兵是要尽收江北之地,因此,周军在柴荣督促下更加紧了进攻。柴荣又放李德明、王崇质回去劝李璟放弃江北之地,李璟当然也不肯答应。于是,双方攻战不息。

  虽然周军实际上已占有江淮广大土地,但寿州始终未能攻下,加之暑雨天气,柴荣决定留向训坐镇扬州,李重进继续围攻寿州,自己于五月十日启程回京,以图再作部署。

  柴荣回到开封后,开始编练水军,因为他在江淮实战中看到那一带水网地区水军作用极大,南唐正是凭藉其水军据江淮以守,拒不投降。要最后打败南唐,没有水军是不行的。柴荣从南唐降兵挑选了数百水手,教习水战,严格训练几个月之后,一支精锐的水师建成了,这就使南唐的水上优势受到了挑战。但柴荣回京后不久,由于周军缺乏军事上的统一指挥,加上粮饷不继而不得不进行抢劫,激怒了江淮人民,遭到当地人民组织的小股武装的不断袭击,受到了一些挫折,形势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期间,李璟因议和不成,乃倾全国之力,派弟弟李景达率军向周反攻,收复了不少失地。后周淮南节度使向训感到难以持久,便向柴荣建策撤退扬州周军,全力攻寿州。于是,江淮之间的周军齐集寿州城周围,全力进攻,却仍然未能攻下。李景达亦统率大军北进,并派大将边镐、朱元、许文稹等领数万军驰援寿州。唐援军在寿州城边的紫金山扎营,和城内刘仁赡守军遥相呼应,并输粮支援城内军民。南唐军在寿州多次打败周军,两军在城外旷日持久地塵战,形势渐渐对后周不利了。有不少大将上表柴荣要求罢兵。

  在这关键时刻,柴荣没有允许前线军队后退,而是第二次奔赴前线,亲自督战。显德四年(957)二月,柴荣统军南下,并派右饶卫大将军王环率新建成的水军,沿颖水进入淮河,直赴敌阵。南唐军没有料到后周也有了水军,以为是海龙王来相助,个个大惊失色,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柴荣的这一着,其气焰顿时就收煞了。

  三月,柴荣披甲执锐,来到寿州前线,亲自指挥作战。他命令切断城外南唐军给城内输粮所筑的甬道,重新把寿州城围得如同铁桶一般。面对周军的凌厉攻势,南唐军发生内哄,大将朱元率领万人向后周投降,其余部队顿时慌乱,柴荣乘势向南唐军发动全面进攻,将寿州城外十八寨唐军杀了个人仰马翻,落花流水。敌主将边镐、许文慎被周军所俘。残敌沿淮河乘船溃逃,风帆一鼓,好不快哉! 柴荣命自己的水军也鼓足风帆直追,骑兵亦夹河穷追猛打,于是南唐援助寿州的外围军队遭到全歼,共消灭和俘虏了四万多人,缴获战船、兵器不计其数。这时,寿州城内的南唐军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办才好,守将刘仁赡急出了一场大病,不能理军,其部下于是开城投降。柴荣终于占领了这一战略要地,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柴荣命令部队稍作休整,又下令寿州城五十里内陆方免交两税,并开仓赈济,实行大赦,稳定了新占领区的统治。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显德四年(957)十月,柴荣又第三次亲征南唐,其目标是务求全部夺取江淮土地。这一次,柴荣不仅带了马、步、水军,还从北方带来一队骆驼,当时一般人并不知其用场。时南唐在濠州阻淮水设防,十一月,周军进抵濠州,柴荣命令士兵骑骆驼渡淮河,南军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战法,以为是天兵天将,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弃杖而逃。于是,柴荣很轻易地就占领了濠州水寨,濠州城守将郭廷谓知道形势不妙,赶忙派人去见李璟,请求准许他投降。

  这时,李璟派来的援军已开到离濠州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在战船数百只,柴荣于是撇下濠往州城,指挥大军连夜袭击这支援军。结果,又大获全胜,并一直追到泗州城下。十二月,敌泗州守将投降。这时,又侦得淮水上还有一支南唐水军,有战船数百艘。柴荣很快又展开了攻势,他命自己的水军沿淮河顺流东下,命大将赵匡胤领步骑沿淮河南岸推进,自己率军沿淮河北岸推进,三路齐发,浩浩荡荡。南唐水军没命地逃,周军拼命地追,一直追到楚州 (今江苏淮安) 边,将敌战船三百多艘全部俘获,并俘敌主将陈承昭。这样,南唐的水军几乎全部被歼,已没有什么力量来和周军作战了。濠州守将眼看前途无望,没有等到李璟批准就举城投降了。这样,淮河上的南唐据点,只剩下楚州了。

  柴荣立即自率大军进攻楚州,又分兵略地,进攻扬州、泰州等地。南唐根本无法阻挡后周大军,于是尽驱江北居民南渡长江。周军没有费多大的劲便占领了扬州、泰州。楚州防御使倒还拼命抵抗了一阵,显德五年(958)正月,柴荣攻拔楚州。于是,柴荣在楚州凿通老鸦河,率水军则淮河转入长江。二月,柴荣进达扬州。这时,南唐江淮地区除庐、舒、蕲、黄四州外,已全部被后周占领。

  柴荣水陆大军进抵长江,直接威胁到南唐的江南地区,南唐政权几乎无力抵抗,已面临崩溃了。李璟不得不再次派使臣向柴荣请和,尽献江北之地,表示愿将庐、舒、蕲、黄四州送给后周,划长江为界。这时,柴荣如果拒绝请和,乘胜过江并非难事。但预期目标既已达到,虽然不少大臣进策劝继续进军,但柴荣感到北边的契丹正虎视中原,北汉也在蠢蠢欲动,这才是最大的敌人,更大的危险。而南唐此败已无法恢复,不会对后周有什么威胁了。周军已在江淮作战经年,若再下江南,恐契丹在后方乘虚来攻,于是,接受了南唐的投降,和南唐鉴订了城下之盟。

  攻南唐的战争,柴荣共获得江淮间十四州之地,共六十县,户二十二万六千五百。根据协议,南唐须交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叶五十万斤、米二十万石给后周,以犒军。以后每年还要向后周进贡,因南唐失去了海边产盐之地,后周则每年供给南唐盐三十万斛。南唐尽失江北之地,在金陵已站不住脚,于是迁都洪州 (今南昌),再也不能威胁后周了。

  柴荣在占领区又施行了一些善政,减免了一些残税,废除了一些苛捐杂课,又在几个州开仓账济饥民,很快巩固了在江淮的统治。柴荣的英名经这一仗更传布四方,占据泉州的刘从效以及荆南

 五、北征契丹收复三关

  柴荣在夺取南唐江北十四州土地人民的一年之后,又踏上新的征途,亲自率兵去攻打契丹,收复被契丹占领的燕云十六州汉人世代居住的土地。

  燕云十六州即瀛、莫、幽、涿、檀、蓟、顺、蔚、新、妫、儒、武、朔、云、应、寰等州,分布在今河北山西省北部,大部是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十六州掌于异族之手,使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大门洞开,无险可守,国防上处于极被动的境地,中原王朝于是长期受到契丹铁骑的威胁。在柴荣进攻南唐时,契丹就曾乘虚入寇,所以,柴荣要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收复燕云十六州,征讨契丹,就成了他的最为艰巨而又势必进行的任务。

  显德六年(959)三月,柴荣亲自统军北伐,这次北伐,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当时,契丹正处在国势衰落的时期,契丹主耶律述律爱好打猎,酗酒如命,且喜欢饮酒,白天则呼呼睡得如死猪一般。这样一个国王当然难于治理国家,他连年出兵进击中原,却没有得到什么收获,反倒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竭,国内矛盾激化了。这对柴荣来说,正是北伐的好机会。

  柴荣命侍卫亲军都虞侯韩通率先遣军,沿途修整北运河水道,以便大军乘船运粮饷并进,这也是柴荣从南唐那里学来的方法。从水道可以直达瀛、莫二州。四月,柴荣到达沧州,挥师直趋边关,契丹的宁州刺史汉人王洪首先举城投降。不战而得城,使士气大为振奋。十六州的汉族百姓长年受契丹贵族的奴役和侮辱,早就希望中原军队的到来,于是迎降者如流。后周军队纪律严明,到处受到人民的欢迎。柴荣命周军加快进军速度,大军神速地进抵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契丹守将终延辉又开关投降。周军兵不血刃,又夺得了一个重要关口。这时,水路渐绝,柴荣命令周军舍舟步行,继续前进。

  由于柴荣进军太快,后续大军还没有赶到,柴荣只带了很少军队孤军深入,但柴荣知道沦陷于异族多年的汉族人民是支持他的事业的,于是大胆进发。他曾带着几百个士兵,深入到敌后,观察形势,随从官佐都深为担忧,柴荣却泰然自若。

  不久,大将赵匡胤率领大部队赶到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契丹守将汉人姚内斌又举城投降。接着,又恢复了淤口关。三个关口的收复,使后周处于极有利的战略位置上。不久,契丹莫州刺史汉人刘楚信、瀛州刺史汉人高彦晖等又接连举城归降。柴荣出兵才四十多天,兵不血刃,已收复了三关,共得三州十七县之地,户口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柴荣的部将定州节度使孙行友也攻下了易州,俘敌刺史李在钦。另一部将都指挥使张藏英也夺取了固安县,正当攻势凌厉、进军顺利的关头,柴荣突然患病,攻势不得不停下来。

  这天,乃五月二日,柴荣大宴诸将,词气豪迈地号召大家努力奋战,继续前进,以收复十六州全部失地。到了晚上,柴荣就病倒了。只得回师。柴荣在已收复的三关作了一些部署,命将把守,自己则回到开封,北伐就此停止了。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如果柴荣不病倒,是完全可以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全部失地的。周军收复三关,其实并未打仗,各地伪地方官闻风来降,而且,其他各州也盼望着周军的到来,都在准备迎降,驻扎在幽州的契丹军队早已胆战心惊,吓得不敢久留,连夜逃走。耶律述律甚至派使者到北汉,请求刘崇帮忙,出兵抄周军后路,以解脱其困境。然而,柴荣的病退却使这一收复失地的大好机会失去了,使北伐契丹的战争中途而废,好不可惜。

  六、壮志未酬,英主早逝

  显德六年(959)五月三十日,柴荣车驾回到开封,抱病处理了一些政务。他立符氏为皇后,封年幼的皇长子柴宗训为梁王,特进、左卫上将军。二子宗让封燕国公,任左骁卫大将军。又提拔和任命了一些官吏和将领。

  柴荣还念叨着出师北伐,希望病好后又上征途,但他的病却越来越重,六月十八日竟病死于榻。时年仅39岁。谥号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葬于庆陵。

  临死前,柴荣留下了遗诏,立其长子梁王柴宗训为帝,而当时,宗训年仅6岁。

  柴荣的死,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损失,中国失去了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柴荣统一全国的事业才开始,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地的征伐也只刚刚起始,虽然此后不久继立的赵匡胤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北宋王朝,但北方燕云十三州之地却始终没能收复,成为威胁中国长达数百年之久的隐患。

  柴荣虽然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伟大事业,但他所进行的政治改革、军事改革却为后来北宋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柴荣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在五代所有皇帝中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皇帝中,柴荣也算得上是一个极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早夭,的确是十分可惜的

高氏,吴赵钱氏都遣使朝贡,后周王朝的声威大大提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