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真卿《祭侄文稿》,篆籀遒劲的圆转,笔以中锋

 苯墨子社 2019-09-12

今天被问及一所临的《祭侄文稿》如何?这书写的哥们~秘鲁书法家协会的,也是国家级艺术机构。说到临文本身,要说的其实很多,等我专门写此一篇的析吧。不朽的经典,就是不可复制,包括其本人,王羲之于兰亭,苏东坡于寒食,之后也写过数次,但要还原来之境质,已然不济。

临经典,可以兰亭,可以寒食,唯祭侄不可,为什么?经典之作或者说是天意,更是情驱,是心的动力,只有在当时的情景,当时的作者的心情才能驱使笔墨,使之情景交融。颜真卿的此篇情驱动力,比之兰,寒尤甚,可以赏析,可以临字,临篇是临不了的,因为你缺乏所有情的条件。他的用笔是篆籀遒劲的圆转,笔以中锋,但这个笔就已经让许多临者望而却步,是颜真卿顺手拿起的一枝近于废弃的短秃硬毫,再辅之以浓墨,麻纸所一蹴而就的。

在他的笔下即使不看文字内容,你也完全可以感到他情绪的起伏波动,心性与笔墨高度的一体,不计工拙只为情抒。在祭侄文稿中不仅有情,而且有理,书法的哲学全篇而布,多不胜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凝重峻涩&神采飞动。由行变草,一泻千里又不过度的放纵,太多太多不是一般的学书之人可以临学到位的。经典的名帖,对其没有背景的了解,人物的理解,是临不出其神,学不得其意的。而这一篇临,我想权当书者的书间调剂吧,而从学书而言,则没有多大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