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乙己和大碗豆

 毕之航作品 2019-09-12

鲁迅在小说《孔乙己》中用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来表现孔乙己在孩子们面前的学究气,虽然满腹经纶却因不善生计,生活困顿落拓成笑料,孔是今天被书念傻了且懒于劳动的一类人。

那时候学这篇课文,记住了茴香豆,以为是一种豆子。

这次到绍兴去。才知道茴香豆其实是一种加工了的食品,是用蚕豆(又名罗汉豆)和茴香制作出来的下酒物,类似今流行的油炸花生米。据说是先用黄酒把蚕豆浸泡,腌上,然后再用大小茴香及其它佐料进行水煮。漉出即可食用。      

而蚕豆不是它物,正是我们天水人常见的大豌豆。天水人所指豌豆,一般过去是喂马的饲料,豌豆茎叶可贮青,豌豆也给马食用。当然现在不喂马了,主要是做凉粉。而根据颗粒大小,把相对较大的蚕豆俗称为大碗豆,实际上他们完全不是一个种别,从茎叶到种子形态都不一样。大豌豆的吃法主要是炒食或油炸。

过去,天水人过二月二,有一个习俗,就是炒豆豆吃。一般就炒黄豆(大豆),豌豆和大豌豆,大豌豆其实也不是三阳川的特产,据我的记忆,大豌豆在谷雨节种上,到夏至时便可收获,但因天气太热易生病——在三阳川其实长不好大豌豆。它主要生长在寒凉的地方——海拔较高且雨水充足的山区比如甘谷古坡乡,甘肃的临夏种植的多。   

大豌豆炒制是有讲究的,一般不直接在铁锅里炒,直接炒会炒成铁豆——那种咬不动的豆子。而是先用水浸泡,泡胀后在黄土里炒。炒之前,找一口不常用的铁锅,在院里支好,把干净的黄土放在锅里用火烧,等黄土在锅里象粥一样沸腾冒泡,再把大豌豆放在锅里,继续火烧,不断搅动。这样炒出来的豆子很脆,多数会开裂,外皮和两瓣豆瓤完全裂开,等全部开裂后,即可铲出锅放到细篾的竹萝上筛滤,把黄土和豆子分离。放凉后开裂的色泽黄亮的大豌豆就可食用了。天水人会把易于嚼动的豆子说“欻”得很。现在想,先人真聪明,把黄土加热再让黄土加热豆子,保证受热均匀,且不至于过于高温,实际是在沸腾的黄土中“煮”熟的。

现在街头卖的毛栗子也是这种方法炒熟的,只不过把黄土换成了一种沥青似的东西,至于那安全与否不得而知。     

关于二月二炒豆豆的习俗,可能与过去青黄不接的时令有关,炒豆子当干粮是渡过饥荒的一种办法。也可能是在闲且无聊的二月打发织布纺线中的乏味,和磕瓜籽类似。所以过去说老年人牙齿好,会说,老人家还嚼得动大豌豆。       

前面说过,大豌豆一般适于在高寒的地方,但在鲁迅的故乡,是那么热的地方,怎么会有大豌豆种植呢?绍兴的大豌豆或许是在初春生长,我想。      

然后,再翻看《社戏》,鲁迅写他们一拨少年在看戏回程中偷了两家的罗汉豆,煮熟了当宵夜吃。而当时是随“母亲”去乡下平桥村消夏去的,可知罗汉豆确实是在夏天种植的。    

在三阳川都长不好的大豌豆竟然在热浪汹汹的绍兴能够生长,着实让人不解。    

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想。也许,是不同的品种吧。      

或许大豌豆有四个品种呢。      

不过,我不是孔乙己。

2018.09.0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