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至味是“团圆”

 恬淡闲适 2019-09-12

与许多内陆的90后一样,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父母在沿海务工,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与父母只能在寒暑假相聚,有时候,甚至一年只能见一次。

那时过年最美好、最期盼的事,就是父母从他乡归来,带着各种美味的糖果、零食,还有新衣服。

我记得那时候,临近春节期间,每天傍晚都会在村头的路边等候守望,如一只雏鸟,盼望父母归巢。盼望那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从遥远的路的尽头归来。

尽管很多时候,父母早已在电话里说了回家的确切时间,但仍然会提前很多天,在路口翘首以盼。这种盼望等候,是喜忧参半的,会有失望,也会有空欢喜一场。因为春节还乡的人很多,常会把别家孩子的父母认错。

等到父母的身影真的出现在路口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欢呼雀跃、欣喜开心,是童年回忆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我记得有一年,父母给家里打电话很少,心中有些许埋怨,春节时父母从外省回到家时,我并没有一如往常奔跑着去迎接,而是躲到房间里,扑在被子中蒙头大哭。因为我家没电话,只能去某个亲戚家里借用,基本上只能等待父母打电话回家。

但是不管怎么样,父母回来了,心里就踏实心安了。

父母的归来,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比如有压岁钱,可以买玩具玩了,比如有吃不完的糖果,还有新衣服穿。当然,还有拜不完的年。

拜年,是古老中国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春节礼仪,甚至我觉得它具有仪式感。尽管我知道,很多小孩子,其实不喜欢走亲戚。但我们每个中国人,跟亲戚、亲人之间的血脉联系,全靠这一次次的拜年走亲戚维系着。当然,这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微信未普及之前的状况。即便是微信已经如此深入我们的生活,但这种网络的联系,丝毫取代不了走亲戚的重要性。

精神上的满足,则是前面说的心安踏实。小时候,在春节与父母团聚的这段时间里,总是很贪恋父母身上的气息,那种熟悉又陌生的,至爱亲人的气息。有一种眷恋和依赖的成分在里面。很多感受其实没法用语言来描述,只有体验过的人才会明白。

小时候,过年的另一个美好回忆是老家乡村的习俗,比如打糍粑、炸粿子、杀猪、赶年集等。

尤其是打糍粑,乡亲近邻、亲朋好友齐上阵,大人们喊着“咿呀嗨哟”的口号,挥舞着木槌轮流捶打着石臼里的糯米团,彼时的空气中飘荡着熟糯的清香,小孩子们则围在旁边看热闹,或者嬉闹玩耍。等到糯米团变成香糯弹牙的糍粑时,大人们往往会趁热扯上一撮,塞在自家小孩的嘴里。

当然,最美好的回忆,永远是一家人团圆齐聚的氛围,尤其是年夜饭,充满着温馨和美。

一大家子团团圆圆,三代同堂,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桌子上盛放着琳琅满目的鸡鸭鱼肉,桌下放着暖烘烘的炭盆,电视里放着春节联欢晚会,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温馨的情景多么令人怀念。

光阴荏苒,弹指间已过去了二十年,那个当年在村口翘首盼归的小孩已长大成人。可在回忆最深处,最美好,最怀念的,仍是小时候阖家团圆的味道。

因为只有团圆,才是人间至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