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万志勇/又到正月正

 潇湘原创之家 2021-02-22

又到正月正

作者:万志勇

又到正月正,就到了拜年的日子。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有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我们老家的年俗是,大年初一拜父母,初二拜岳父母,初三开始再去拜其他亲戚和朋友,一直拜到正月十五。也有“有心拜端午,重阳也不迟”的说法,那是说“只要心诚,拜年不分先后”。不过只是说说而已,一过十五,即使想拜,也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在老家的时候,大年初一早上起来,一定忘不了去给长辈拜年,因为即使在生活最窘困的时候,红包总是有的。早早地起床,我就领着弟弟们去给长辈拜年。因为除夕夜守岁很晚,除了母亲早早起来给大家煮长寿面,其他长辈一般还在床上。我们迫不及待地来到床前,排成一排,双手合十,把他们从被窝里拜起来。红包是头天就准备好了的,放在枕头底下,一人一个,一般是五毛钱,年成好的时候也有装上一元钱的。在家拜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吃完长寿面,爷爷就催着我们弟兄去堂爷爷和堂叔叔家去拜年。一季拜年下来,压岁钱收入一般也有十大几元,有时也达到二十多元。我们家的压岁钱从前都是给我们买糖买炮买玩具的,有时也买图书。后来家运不济,妈妈就把我们的压岁钱收走,说是帮我们保管,留着交学费。从那以后,拜年的积极性就受到很大影响了。

拜完父母长辈,人们都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去村子里相互拜年。进门作个揖,说句祝福的话就可以了,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长者带领晚辈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的。到了每家每户,都会受到热情的接待,坐在火塘边,唠唠家常,泡来鸡蛋茶、姜盐茶,吃着自制的爆米糖、芝麻糖,家境较好的还会用买来的雪枣(又称猪屎筒子)招待拜年的客人。
亲戚间需要走动,走动一般在过年的时候。给亲戚拜年,一定要带礼物。一般是送两条鱼,或者是一刀肉,或者是点心、红糖、水果罐头。也有送糍粑鸡鸭的。你送给我,我送给他,送来转去,大家都舍不得吃。那些有包装的礼物,直到包装散了,无法再送了,才给孩子们吃。调皮的孩子就故意将包装弄散,以饱口福。拜年也是感恩的好时机,对于恩人,是一定要拜年的。李校长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是我们的恩人,妈妈要我去给他拜年。我从没去过他家,那年我15岁,背个大大的糍粑,提了个土鸡,渡过长江,步行30多里,来到校长所住的村上,打听到一个姓李的校长,和我要找的李校长的姓名只相差一个字,让我给弄混了。那个李校长不在,校长夫人很热情地给我煮了蛋茶。妈妈告诉过我,校长夫人也是老师,姓华。我便问校长夫人:您是华老师吧?夫人说:我不是华老师。我想一定是弄错了,蛋茶也顾不得吃,趁校长夫人不注意,背起糍粑,拿上土鸡,溜之大吉。一打听,原来这个村有两位李校长,窘得我不得了。后来李校长去了上海,不能在正月正去拜年了。但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去看望老人家的,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拜端午,重阳也不迟”吧?

玩龙舞狮是最热闹的拜年。十几条汉子举起一条长龙,后面跟着采莲船,敲锣打鼓,穿行在每家每户,家家鞭炮迎接。我们大队的玩龙队很厉害,名扬十里八乡。长龙在鞭炮和呐喊声中翻滚飞舞,变幻出各种不同的花样,热闹非凡。采莲船里一位采莲姑娘,周边四个帅气小伙,后面跟着个媒婆,配合做出各种滑稽的舞蹈动作,笑得人们前仰后合。晚上玩龙,还安排打坐。打坐就是吃夜宵,一般就是吃碗汤面,但一摆就是上十桌,几十桌,排场很大。晚上玩龙,许多志愿者举着亮壳子灯,跟在龙的后面,行进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形成一条长长的蜿蜒的灯龙,很是壮观,把拜年推向了高潮。

来到城里,拜年就简单多了。在家拜完父母,一般就不出去串门拜年。早些年还有领导带着去老干部家中拜年,现在好像也淡化了。很多情况下就是在放假前搞个团拜,吃顿饭,就算拜年了。兴趣相投的朋友主要是相约在一起互相祝贺,然后就坐下来玩牌或者麻将,以娱乐为主,拜年的意义就很淡了。同事朋友之间的拜年,前些年主要是打电话。尤其是除夕晚上辞旧迎新的时候,电话一个接一个,有时一个座机接不赢,手机也同时来,应接不暇。接了还要打,几百个拜年电话打下来,耳朵也直轰轰。电话拜年也不轻松。

如今最时兴的是微信短信拜年。现代人交往的圈子广,又有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手机,给每个朋友送上一条微信短信祝福,表达美好的愿望,的确是很好的拜年方式。今年是牛年,最喜欢“嗨皮牛爷”这条祝福语,它既是英语“新年快乐”的音译,又有称赞对方“牛”的意思,还把对方尊重为“爷”,实在是高人所写。选一条喜欢的祝福语,大家互相克隆,收到后再转发,效率很高。我收到600多条祝福微信,有同事、同学、亲戚、邮友、网友、乡友,回信时根据不同的对象,也只发了3个版本。偷一点懒,转发“克隆微信”,甚至来个群发,表达祝福的意思,也可以理解。微信拜年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人们对它的内容并不重视,祝福而已,愉悦而已。明代文征明的《拜年》诗说:“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诗中所说的用送拜帖代替上门拜年,就象是克隆微信拜年的古装版。尽管不免有人情淡薄的慨叹,但作为新的年俗,相信有它存在的理由。
年还要不断地过,年也要继续地拜。拜年的方式还会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但是拜年表达的愿望只有一个: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作者简介

万志勇,退休干部。曾在中小学任教,做过中学校长、教研员,后来做教育行政工作。退休后读点书,写点字,唱点歌,散点步,养点花,种点菜,自得其乐。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