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一利阳光故事会 2019-09-12

摘要:本文介绍了定远县现代农业发展成效,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问题;建议

安徽省定远县立足农业大县资源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为抓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大力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发展成效

(一)农业结构深入调整。种植业稳粮、优经、扩饲,粮经饲三元结构趋于合理。稳粮方面,粮食总面积基本稳定,2017年夏粮总产达47万吨,增长6.4%。但区域布局、品种、品质有所调整,压缩玉米4万亩、中籼稻10万亩,优质粳稻、糯稻扩大近10万亩;专用品牌粮食进一步发展,专用小麦达到11.2万亩、专用水稻达到12.8万亩。优经方面,瓜果蔬菜、莲藕等特色经济作物面积达到34.4万亩。经济作物中发展较快的是蔬菜、经果、莲藕、瓜蒌等,种植效益明显提高。扩饲方面,青贮饲料玉米扩大3万亩,牧草扩大2万亩,改良天然草地6000亩,种植优质人工饲草1200亩。扩大推广规模高效、绿色健康养殖,温氏集团6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顺利推进;草食家畜发展较快,山羊饲养量达到27.5万只,同比增长3.9%。水产池塘循环微流水养鱼技术逐步推广,明特优水产养殖面积达23.32万亩;稻虾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达3.6万亩。全县养殖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生猪出栏60.5万头,增长1.5%;家禽出栏476万只,增长1.1%。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5%,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二)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加快绿色种植。推进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行动,核心示范区面积2.36万亩,辐射推广区总面积23万亩。实施“三推”(推广高产高效多抗新品种、推广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建设)模式和“三节”(节肥、节药、节水)技术,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提高了0.85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农业物联网加快建设,已建成1个县级物联网中心、2个农作物苗情大田观测点、7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点。实施品牌创建。全县“三品”认证总数达到156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66个,绿色农产品85个,有机农产品5个,“三品”基地面积86.5万亩,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品牌3个。启动了定远猪地理标志认定,已上报国家有关部门等待批准。(三)适度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全县流转土地面积52万亩,占二轮土地承包面积的33%,其中5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34.2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5.8%。“341”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即:3个百万生产基地(水稻、小麦、生猪);4个二十万亩生产基地(花生、瓜菜、林果、花卉苗木)和1个千万只家禽生产基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经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1600余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409个,申报了4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8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2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培育了4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市级32家。同时获批省级龙头企业“甲级队”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家。(四)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已建设2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园区7个、县级示范园区6个、乡镇级示范园区10个。金山滴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省级示范园和国家科技园“二合一”园区,同时也是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园区)。目前该园区川流蓉锦组培中心项目、江淮分水岭综合试验站项目均建成投产,水、电、路、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积极推进。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66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20家,超5000万元企业38家,2017年1—9月份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47亿元。通过招商引资,近年来,该县成功引进兰玉农业、创佳苗木、嘉恒木业、合一农业、巴哥农业、海钦盛养殖、金创羊业等一大批外地农业产业化企业落户定远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业联盟,促进了传统单一的大米、面粉加工向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一二三产融合方向发展。(五)科技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生猪、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3%和87%;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300万亩,每亩节本增效110元以上;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创业培训,累计培训10万人次,其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90人,全县务农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六)新产业新业态逐步壮大。农业电商迅速发展,已建成县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2个,22个乡镇建立乡镇快递物流营业场所50处,村级电商服务站和物流配送点354个,实现农村电子商务“三个全覆盖”。1—9月,全县网上交易额约6.5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农村产品网上销售额约1.8亿元,增长56%;土豆、紫薯、冬枣、草鸡蛋等农产品网上销售4980万元,同比增长78%。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火热发展,全县从事规模休闲农业单位82个,其中市级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已投入建设资金5.6亿元,建设特色产业基地10万余亩。上半年,全县休闲农业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利润3000万元,就业7200人,并带动了众多农户间接从休闲产业中获益,拓宽了农民创收的渠道。(七)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定远县承担着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等4项国家级“农字号”农村改革试点。着眼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多环节用力、多试点联动,做好“确、转、贷、退”文章,激活农村土地的价值,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确权定心”,完成了全县22个乡镇、231个村(社区)、5340个村民组83万承包经营权共有人、270万亩承包土地面积的核实核查工作,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18.4万本,实现了100%核发,建立了县、乡、村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得到省里充分肯定。突出“流转增效”,创新“三完善一严防”工作体系(完善流转程序、完善流转市场、完善流转行为,严防流转“非农化”、“非粮化”),创立“六大保障机制”(政府服务机制、矛盾调处机制、项目带动机制、利益导向机制、风险防范机制、劳务输出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奖励基金,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整合涉农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促进了土地流转“流得动”、“流得稳”、“流得好”。做好“贷款扶优”。作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之一,以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为主抓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金融功能实现形式。聚焦重点,完善制度,搭建平台,深化政银担合作,建立风险分担、风险补偿机制,目前已为1787户、3.4万亩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了评估抵押,发放贷款约1.2亿元。实现“退增活力”。作为国家农业部确定的第二批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县之一,定远县该项改革正处在设计阶段,初步选择了两个试点:一个是结合江巷水库建设,针对水库淹没区外围需整理的1万亩左右耕地,确定在水库淹没区涉及的两个乡镇有关村组集中用地,按照“土地银行”有偿退出模式,实行先行先试。另一个是结合温氏养殖项目,在项目所在大桥镇肖岗村选择符合条件的村民组,实行整组退出土地,目前该村吴洼组13户村民76口人,已全部提出退出申请,协议退出土地859亩。对于退地农民,不仅每年可以领取固定的退出款,还可以就近在企业务工获得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村水利设施老化、农村机耕道路不畅、承包地块小而碎等,仍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二)土地流转速度较慢。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惜地意识较浓,担心失去土地,宁愿粗放经营也不愿意流转,全县三分之二以上土地还是一家一户经营。(三)社会化服务组织水平较低。目前该县能够提供机耕、机条播、机插秧、植保、收割、烘干、收储等服务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少、水平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四)农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转型升级较慢。定远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大米生产企业较多,近年来受市场、资金等影响,经营不善,效益低下,有的濒临倒闭,农业加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五)农村改革存在制约。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经营权抵押价值不高,同时存在较大风险,土地经营权的抵押推广难;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存在退出人群数量少、退出土地难以集中连片和退出土地补偿金难以筹集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集体可经营资产不多、资源性资产有限等现象,集体资产股份量化后,农民从中获取的利益有限。

三、建议

(一)加大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联合体、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除在获得认定后给予一次性奖补外,应注重平时在项目扶持方面给予倾斜。(二)加大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除国家专项资金外,希望各级财政能够拿出一定资金用于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创建、耕地休耕轮作、地力提升、节水灌溉、标准农田改造、稻虾(稻鸭、稻鱼)共生、农业环境保护等,以资金项目化方式予以支持。

作者:韩永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