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中秋,三起三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狂浪人生

 大白鲨rprnrb4e 2019-09-12


1000多年前的那个中秋之夜,一生纵情肆意的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儋州后,把盏独斟,62岁的老头苏东坡卸下他半生文坛硬汉的形象,独自小酌低吟,孤光摇曳,顿觉夜来风凉,于是凄然北望,留下孤独的泪水,五味杂陈,这是苏东坡最后的人生,距生命的尽头已不到3年。

 十年江湖,兄弟再见

1071年,34岁的苏轼上书谈新法的弊病,引起了王安石的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被套路的苏轼自知这样下去更不好混,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苏轼来到杭州,清理西湖,兴建三潭印月,也是在这里,他邂逅了比自己小近20岁的的王朝云,一千年后,“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都知道写的是西湖,但又何尝不是中年大叔苏轼在西子湖畔与王朝云初遇情浓呢?

三年过后,苏轼申请调往密州任知州,因为兄弟苏辙也在济南做官,加上与兄弟苏辙已经七年没见,这样一来,两兄弟可以随时见面,在政治上还可以互相照顾。

于是,苏轼从杭州踏上了北上之路。

来了密州,苏轼还是没法与兄弟苏辙见面,1076年的那个夜晚,苏轼喝的大醉,想起弟弟,他写了那首冠绝前后的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百年来,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最好的愿景。

到了第二年1077年,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要离开密州南下,第二年春天,苏辙从京师来迎接苏轼,准备与兄弟一同赶赴京师。然而不久,苏轼又改命知徐州,苏辙一直跟着哥哥来到徐州,住到中秋以后才离开,而这一次相见竟然等了差不多10年。

苏辙刚走不久,年近40的苏轼陷入深深的焦虑,政治仕途不得意,兄弟别离,妻子逝去。

那个中秋,他写下“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彷徨。

 被贬黄州,向死而生

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其实就是例行公事,但由于苏轼是诗人,笔端带有个人感情,于是被新党利用,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什么妄自尊大,包藏祸心,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也有大量学士劝谏,也有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躲过一劫。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戴罪管制的第三个年头,苏轼写下了这首《念奴娇·中秋》,读来生寒。

但,这并没有再次让40岁的苏轼就此沉沦,终究还是从一百多天的监狱中参透了过来,而从这之后,便就此开始了他豁达的人生旅程。

在被贬黄州的几年:

他写给别人的信成了“天下第二行书”的《寒食帖》;

他写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

他写出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孤寂;

他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豪情;

他写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人生思索;

他写出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随遇而安的心境。

那些些幽默的,达观的,清雅的诗词书画,大部门都是在这四年完成,从四十三到四十七岁,苏东坡完成了从人生低谷到狂浪人生的巨大转折。

  晚年被贬,一场大梦

1097年,已经六十二岁的苏轼再次被贬,据说是因苏轼字子瞻,所以从惠州又被流放到了海南儋州。

带着小儿子便去了海南,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他说“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1097年那个中秋节,62岁的晚年老苏终于终于卸掉文坛硬汉的形象,回想起一生仕途不顺,兄弟几经别离,沦落至此,不免悲愤相加,顿感人生如梦,那晚,他写下《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一个已经62岁的宋朝花甲老人,终于在千年前的那个月圆之夜神情恍惚,甚至觉得这就是一场大梦,从21岁科举考试到62岁,四十年从政生涯落得个半生飘零,垂暮之年几经周转,令人唏嘘。

海南的许多学子中,苏东坡有几位满意的学生。比如“词义兼美”的琼州人姜唐佐,当年,他非常欣赏姜唐佐这位海南的“佳士”,曾在他的扇子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姜唐佐毕竟没有让苏轼失望,后来在乡试中一举成名,成为海南第一个举人,姜唐佐没有忘记苏老师的栽培,专程去儋州拜谢恩师,而此时苏轼已获赦北归,他再没机会见到他的恩师,苏轼已经在常州去世。

姜唐佐几经辗转找到苏辙,苏辙随即补了两句。

沧海何尝断地脉,朱涯从此破天荒。

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

这是苏轼苏辙兄弟生前身后合作的一首诗。

一生纵横,快意人生

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拥有一个27岁才发奋读书的父亲,苏轼与苏辙都得到父亲不错的教育,21岁时候与弟弟苏辙进京参加考试,一战成名,欧阳修盛赞:“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从政四十余年,苏轼流落大半个中国,从四川到开封,从杭州密州,到徐州、湖州、南京、颖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常州,大半个宋朝版图,三起三落,一生却肆意纵情。

他的诗词,写下太多感人肺腑:

感情失意,绿水人家,他写下“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兄弟情深,乌台诗案,他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悼念亡妻,悲愤忧郁,他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他的豪情,贯穿了每一个阶段:

24岁,他写下“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意气风发,磅礴大气。

36岁,在杭州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邂逅仅十余岁的王朝云,情义浓浓。

45岁,被贬黄州,写下了“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

53岁,给出“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人生结局。

64岁,人生终点,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诙谐而真实的人生总结。

一生三起三落,颠沛流离,仕途不顺,一生逆旅,直到生命的尽头。

但苏轼留下的不仅是多少名篇佳句,多少美食饕餮,还有那六旬老年沦落海南时,改天换地的人生态度,晚年得遇大赦,一路向北,然凄零沦落,终老于路途。

提到中秋,苏东坡那首《水调歌头》空前绝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经典传唱。

一千年后,中秋节再也不用只对月祈祷、盼望团圆,今年回家,当然快人一步,申请建行ETC,高速路上更快通过,还送货上门,费用更低,高速费95折,京牌用户首次绑定还有110元通行费,今年中秋,早点回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