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端宗赵昰资料简介生平经历

 庶民临风 2019-09-12

  德祐二年(1276),元兵攻陷杭州后,恭帝、太皇太后谢氏和许多官僚宗室都当了俘虏,南宋本来不多的半壁江山,也大部分列入元朝的版图。元军主帅伯颜命太皇太后谢氏发出手诏,命各地未陷州郡停止抵抗,向元朝投降。但是南宋军民的抗元斗争并没有中止,幸免于难的大臣们又在当年五月初一拥立了益王赵昰(xiǎn)为皇帝,即是宋端宗。

  端宗是度宗庶子,他的母亲是度宗淑妃杨氏。度宗驾崩后,谢太后召贾似道等入宫商议立嗣,群臣多以为战乱时节,应当抛弃旧规,赵昰为度宗长子,应当立为皇帝。但是, 贾似道为了把持朝政, 主张立嫡。 结果, 赵㬎被立为帝, 赵昰被封为吉王, 弟昺被封为信王。

  德祐二年(1276)正月,吉王赵昰被进封为益王,出判福州。信王昺进封为广王,判泉州。朝廷用意是让益王和广王二人前往经略闽、广,徐图恢复。其实,这个建议早就由文天祥提出了,当时没有答应。此时,朝廷面临元军的攻击,几乎已经绝望,宗室大臣再次提出,谢太后也只好允诺,任命驸马都尉杨镇及杨淑妃的弟弟杨亮节,广王母亲俞氏的弟弟俞如珪三人为提举二王府事。益王时仅8岁,广王5岁,二人尚不谙人事,更别提处理军国大事,经略闽、广了。三位提举皆是国戚,杨亮与俞如珪更是二王的母舅,以此三人辅政,实是代行其事。二王出判闽、广,有幸免罹被俘厄运,为恭帝以后的抗元斗争保留了一个民众向往的中心。

  元军入杭前,驸马都尉杨镇等人护送广王和益王离京,同行的还有赵昰的母亲杨淑妃。元丞相伯颜占领临安,派部将范文虎领兵追至婺州(今浙江金华),要杨镇交出二王。杨镇思忖道: “皇上已降,二王是度宗仅存的两个儿子,不能落入元人之手。”于是决定自己返回临安,临行跟二王说道:“我前往就死,以缓和追兵。两位殿下速离此地,不可滞留。”途中遇到范文虎,杨镇骗他说,二王已至任所,范文虎只好押着杨镇回去交差。杨亮节等人背负益王、广王在山中隐藏了七天,才脱离危险,逃到温州。

  临安沦陷后,南宋一些不甘就范的文臣武将,得知益王、广王抵达温州,都怀着东山再起的心情前去投奔。陆秀夫就在这时辗转来到温州。随后,张世杰率领的一支水军也扬帆赶到,陈宜中出逃带来的船队,恰好又停泊在温州附近的清澳,于是昔日宋室的这批重臣,如今又聚集在二王的麾下。温州的江心寺,宋高宗南逃时曾到过其地,高宗用过的御座还保留在那里,触景生情,众人一齐在座下痛哭起来,陈宜中、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立时拥戴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广王为副元帅,同时发布檄文,诏示各地忠臣义士紧急勤王,光复宋朝。正在这时,已经成为伯颜阶下囚的太皇太后,委派两名宦官带领百余兵丁前来温州,准备迎接二王回临安投降元朝。他们的这种甘愿为虎作伥的行径,激起帅府将士的极大愤慨,人们群起而攻,把这帮人全部沉入海底。随后元帅府迁往福州。 少帝赵㬎被掳北上后, 陈宜中, 张世杰、 陆秀夫等人就在德祐二年五月初一日,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册立杨淑妃为杨太妃,与赵昰一起听政。陈、张、陆三人各被委以重职,组成行朝的权力中枢,企图重整旗鼓,中兴朝政。

  行朝建立不久,逃出元军魔掌的抗元名将文天祥来到行朝。当时,李庭芝扼守淮东,未能及时赶到,朝臣们主张任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但文天祥和宰相陈宜中一贯不睦,只就任了枢密使同都督的职务。他请求回师温州,图谋进取。陈宜中出于私心,拒绝了这个建议,命令文天祥在南剑州建立都督府,经略江西。当时,行朝派遣的将领吴浚克复南丰、宜黄、宁都三县,翟国秀攻取秀山,傅卓到达衡、信等县以后,县中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元兵攻占婺州、衢州以后,唆都迅即派兵进攻吴浚。吴浚战败撤走,翟国秀不战而逃,傅卓战败投降。

  小皇帝赵昰即位以后,重新为亡宋的抗元斗争注入了生机。广东经略使徐直谅在帝㬎被掳后, 心灰意懒, 派部将梁雄飞到元军联系献城投降, 及至闻知帝昰继立, 徐直谅幡然悔悟,派兵阻击降元的梁雄飞,重新归心宋室。元将阿里海牙派兵急攻,徐直谅兵败出走。

  江西、广东兵败之际,扬州城也告陷落。扬州城由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和姜才防守,元将阿术久攻不下。先是派李虎到扬州劝降,被李庭芝杀死,又派使者拿来太皇太后谢氏的手诏招降, 李庭芝义正辞严地对使者说: “奉诏守城, 没听说过以诏谕降。”帝㬎和全太后被掳北上, 途经瓜州, 姜才领兵数千人出战, 想夺回帝㬎及全太后。 作战时, 元军主帅阿术再次派人劝姜才投降,姜才凛然回答道: “吾宁死,岂能作降将军!”谢氏又下诏说:“前日下诏令卿纳城投降,多日不见回报,是不是没有洞悉我的意图,还要负隅顽抗?现在,我和嗣君都已降元,卿还为谁守城?”李庭芝不予回答,下令发驽射击使者,当场射毙一人,其他人狼狈逃去。阿术派兵据守高邮、宝应,断绝他的粮道。博罗懽攻占泰州新城,又将夏贵的淮西降卒赶到城下,用以劝降。手下幕僚也劝他早想退路,庭芝说: “我只求一死而已!”元世祖亲自下诏招降,李庭芝把来使斩首,把诏书烧掉。当时,扬州已成孤城,粮食已经吃尽,就煮牛皮充饥,有的士兵甚至杀死自己的儿子充饥,但,李庭芝和姜才仍然率军继续抗战。益王在福州即位后,派使者召他们二人赶赴福州,李庭芝就让淮东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自己准备同姜才一起从海路南下。不料,李庭芝刚离扬州,朱焕就献城降元,元将得到情报后,率军急进,将李庭芝、姜才包围于泰州。泰州守将献城投降,李庭芝与姜才被俘。阿术指责姜才不及早投降,姜才扬声喊道:“我是第一个不降,要杀便杀,何用多言!”阿术见他有勇有谋,不忍心杀他。降将朱焕厚颜无耻地说:“扬州自用兵以来,白骨遍地,全是姜、李二人所致,不杀何待?”阿术将姜、李二人同时杀害,扬州百姓听到噩耗,没有不落泪的。

  攻破扬州后,元军加紧进攻真州。守将赵孟锦乘雾出袭。日出之后大雾散尽,元军见宋军人少,一齐鼓噪追击宋军,赵孟锦匆忙上船,不小心坠水而死,元军攻陷真州城,淮东州县全部陷入元军的手中。

  形势再度紧张起来,然而小朝廷内部却不融洽。赵昰即位以来,杨太妃的弟弟杨亮节居中秉权,秀王赵与择自以为国家亲贤,常常纠正时政阙失,由此,遭到许多人的嫉视。小朝廷见他得罪人太多,只好借机让他出兵浙江。有的大臣反对让秀王出朝,说秀王有刘更生那样的忠心,又象曹王皋那样仁孝,应该留朝辅政,提高朝廷威望。诋毁他的人不肯罢休,接而连三上书,秀王只好出朝去了。

 淮东沦陷后,行都福安府变得不安全了,小朝廷任命王积翁为福建招抚使,黄恮为副使。王积翁兼知南剑州,防御上三州; 黄恮兼知漳州,防御下三州,加强福安府的保卫,力保行朝的安全。

  景炎元年 (1276) 九月,元朝派出舟师和骑兵,分道由明州 (今浙江宁波) 和江西出发,大举向闽、广地区进军,力图横扫不屈的残宋臣民。

  徐直谅兵败广州之后,东筦县民熊飞起兵,联络宋制置使赵溍,攻进广州,替元人守城的降将梁雄飞遁走。熊飞率军北上,攻下韶州,新会县令曾逢龙统兵前来会师。元将吕师夔越过梅岭,挺进南雄,赵溍令熊飞、曾逢龙抗击元兵。曾逢龙战败身死,熊飞退回韶州。元军猛打猛冲,攻下韶州,熊飞战死,赵溍逃出广州,不知去向,广东大部分地区重新陷入元军手中。

  秀王出兵浙江,听说元将阿刺罕、董文柄进入处州,即率军前往阻截。两军在瑞安(今浙江宁波府)交战,秀王战败被俘。元将董文柄问他:“秀王大人,现在该投降了吧?”秀王厉声回答说: “我是国家近臣,力屈而死,名分使然,不须多嘴。”从容就义。他的弟弟、儿子及许多从官被俘虏,全都不屈而死。

  秀王兵败浙江后,元兵长驱直入福建,接连攻陷建宁、邵武、南剑三地。福安府尽失屏藩,受到很大威胁。这时,宋军在福安府周围尚屯有大量兵力,计有正规军十七万,民兵三十万,还有战斗经验丰富的淮兵一万。如果运筹得当,在闽江一带同元兵决一雌雄,胜负尚难逆料呢! 但朝中无人下此决心,元军舟师也从海上包抄过来,战机渐渐失去。陈宜中、张世杰惊惶失措,匆匆护送端宗和卫王登舟入海。大队海船刚刚下海,与元军舟师狭路相逢,幸亏大雾弥漫,两军才没有发生冲突。端宗撤走,行都福安随之陷落,此后南宋的小朝廷一直设在船上,成为海上流亡政府。

  十一月,端宗的船队逃至泉州。泉州招抚使是阿拉伯商人蒲寿庚,他曾经担任泉州市舶司使三十年,是泉州的豪富。蒲寿庚看到宋朝复国无望,早就心怀异志。端宗到泉州后,他前去谒见,请驻跸泉州。张世杰认为这不是长远之计,没有同意。之后,宋军海船不足,张世杰征用了他的大批海船,蒲寿庚大怒,尽杀在泉州的宗室和淮兵,投降元朝。端宗在泉州立不住脚,转移到潮州。不久,又转移到惠州的甲子门 (海丰县东面海口)。

  十二月,元将阿剌罕收降了泉州,派出使者到兴化军劝降。那时,朝廷任命陈文龙为知兴化军事,他耻于降元,斩掉来使,命令部将林华出战。不料,林华临阵叛变,助纣为虐,引导元兵前来攻城。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敌,陈文龙欲战无兵,欲逃无门,被敌人俘虏。元军想迫使他投降,陈文龙以手指腹说:“此中都是节义文章,怎能受你逼迫?”最后绝食而死。陈文龙的母亲被押在福州尼寺中,她为自己的儿子能为国尽节而自豪,病死前说:“我与我儿同死,还有什么遗撼的呢!”寺中的人都感叹说:“有此母,应有此子。”一齐动手掩埋了这位抗元义士的母亲。

  元将阿里海牙进攻广西。邕州知州马塈屯兵静江,前后交战几十次,士卒死伤众多。阿里海牙写信招降,许给马塈江西大都督的官衔,他不为所动。元世祖亲自下诏劝降。马塈杀掉来使,烧掉手诏,再次拒绝了元军的招降。外城攻破后,他闭守内城,内城又被攻破,他还率军巷战,最后伤重被俘,元军把他斩首,头被砍掉好一会儿,还握拳起立,不肯倒下,可谓至死不屈了。静江失陷后,广西各地相继被攻破,广西提刑邓得遇闻知静江兵败,投江自杀。临终遗言说: “宋室忠臣,邓氏孝子,不忍偷生,甘心溺死!”词气慷慨,气节极为感人。

  当时,闽北、闽东、闽南相继沦于元军手中,江西局势继续恶化,局处闽西的文天祥的处境也变得极为恶劣,但他报国之志,从未动摇。景炎二年 (1277) 春正月,元军兵临汀州(今福建长汀),他本想前往汀州据城抗战,可是,汀州守将黄去疾闻知皇上航海的消息,就已打算叛宋,文天祥只好改往漳州。不久,黄去疾和文天祥部将吴浚一起降元。二月,叛将吴浚前往漳州劝降,文天祥责以大义,将其斩首。之后,文天祥移兵广东梅州(今广东梅县)。经过一番整顿,率军越过梅岭进攻江西,收复会昌、雩都,兵锋指处,连连克捷。文天祥壮志勃发,在兴国建立大本营,派赵时赏分兵进攻吉州、赣州各县,包围赣州,江西各地抗元义士纷纷起兵响应。

  当时,广东、四川、福建各地都有宋朝故将或义兵活动,抗元的形势似乎出现了转机。

  然而,这仅是一种回光返照。原来,景炎二年三、四月间的时候,元朝内部不靖,元世祖召还了南方两军阵前的将领。七月,元朝藩王昔里吉发动叛乱,忽必烈又命主帅伯颜班师,抽兵平叛,暂且放慢了征服南方的步伐,宋朝收复了一些失地。这段时间非常有限,元朝内乱平定之后,元世祖再次发动了攻势。

  八月,元军元帅李恒派兵增援赣南,自己率军攻击文天祥的大本营,文天祥没有料到元兵的反攻如此迅速,仓皇迎战失利,所率宋兵遗散殆尽,妻子幕僚都被元军俘虏。元兵追逼甚急,部将赵时赏自愿乔装顶替,文天祥才侥幸逃脱虎口。文天祥壮志未酬,自然不会消声匿迹,先是收集散卒,退到汀州,以后辗转广东,继续为兴复宋朝努力。不过,元朝入主中原的大势已定,他只是聊尽臣子的一点忠心而已,象他的先师孔子一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南宋军民拒不臣服,激怒了元世祖忽必烈,他清楚地知道: 流亡的海上朝廷一日不除,对大元的抵抗便一日不会停止。九月,他火速命令塔出、李恒、吕师夔等率步卒进军大庾岭,忙兀台、唆都、蒲寿庚、刘深率舟师下海,双管齐下,剿灭行朝。

  七月,元将唆都增援泉州,正在攻打蒲寿庚的宋将张世杰被迫还师浅湾,元将刘深尾随追来,张世杰迎战失利,护卫赵昰逃亡秀山,又转往珠江口外的井澳。在井澳,海上刮起飓风,掀翻了帝昰的座船,幸亏抢救及时没有淹死,但小小年纪遭此大难,吓出一身病来,几天不能出声。从此,“贵恙”缠身。元将刘深追击不懈。十二月,小皇帝只得抱病浮海,刘深追至七里洋,击败宋军,生擒了赵昰的舅舅俞如珪。大陆无法立足,辽阔的大洋也无藏身之地,打算迁往占城,可是前往联络的丞相陈宜中又一去不返,事情只好不了了之。赵昰和他的小朝廷不得不继续游荡在海上。

  景炎三年 (1278) 四月,漂泊海上百余日的小皇帝赵昰再也无法承受颠簸无常的海上生涯, 病死在广州湾的��州, 年仅1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