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歼敌2万人,为何能突破40万敌军包围

 沈听雪历史文集 2022-02-13

众所周知,四渡赤水是解放军历史上极为精彩的一幕战争传奇,被誉为是“神来之笔”。在4个月时间中,红一方面军3万部队克服疲劳,忽东忽西,南北转战,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跳出国军40万大军的重围,并歼敌2万人,取得了战略突围的伟大胜利。

那么,红军究竟是怎么创造这样一幕战争奇迹的呢?

回顾历史,19351月遵义会议之后,红军虽然改变了军事领导,但面对的形势却如黑云压顶一样严重。国军调集了步兵、炮兵共150个团兵力,足有40万人,并有空军配合,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围堵过来。而红军历经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从长征开始的8万余人已减员到3万左右,且没有后勤支援,无根据地立足,官兵长期奔波转战,已成疲惫之师,面临了何去何从的严峻考验。

当时国军高层判断,红军减员甚众,元气大伤,急需落脚补充。而现时能得到的支援,或是东出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或是西进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除此之外,其他路线皆无助于红军改变困境。因此,国军重点沿东西两线构筑碉堡防御体系,在北面守住长江天险,以防止红军突破。同时调集各咱部队向贵州集中,对红军发起全面围剿。

客观来说,国军高层的上述判断并没有错。红军要想摆脱困境,首先是停下来建立根据地。但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单靠红一方面军的力量做不到这点,只有或向东靠拢红二、六军团,或向西同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个既定目标是明确的,但怎么才能达到目标却是难点。

其时红军指挥层采取了高度现实的灵活战略方针,认为在眼前的情况下,只能打有把握的战斗,不能打无把握的战斗。为了有把握地消灭敌人,必须寻求有利条件下的作战。为了寻求有利条件下的作战,红军只能充分发扬两条铁腿走天下的精神,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时而走大路,时而走小路,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牺牲,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打胜仗,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这样就很好理解了。红军一渡赤水是因为土城战斗打得不理想,不能和敌人拼消耗,所以一渡赤水迅速脱离敌人。二渡赤水是因为敌人紧跟围拢上来,红军北渡长江有困难,为了扩大回旋余地,突然掉头二渡赤水,甩掉敌人,并二次攻占遵义,打出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捷。这时敌人再次齐集兵力寻求决战,红军则声东击西,三渡赤水,又摆出要北渡长江的架势。国军上当,各路人马拼命追上来围堵,此时红军出敌不意突然转向,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尔后大踏步向云南前进,将几十万追敌远远甩在了身后。

正是通过上边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战略操作,3万疲惫红军得以跳出了40万敌人的包围,并在运动中歼敌2万人,缴枪数千支,取得一定战果,先敌一步迈进了通向四川的大门。红军的这些精彩表演,不愧为“四渡赤水出奇兵”的美誉,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不朽传奇。

想分享更优质内容的朋友,欢迎长按上图二维码入驻我的小红圈“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喜欢本号文章者可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为防万一失联,请新老朋友关注上面备用号“沈听雪之江东子弟”

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