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至高境界,有表示多数、至高或至大的意思,如一言九鼎、九五之尊、九重天等。九又和“久”谐音,使人们赋予了它“长长久久”等更多的意义,形成了独特的“九”文化。 九华山自古以来 就与“九”结下了不解之缘 与“九”有关的美妙故事 数不胜数 “九华”由来 在汉代时,九华山不叫九华山,因属于陵阳县,被称为“陵阳山”。南朝梁时改称九子山。改名原因,据《九华山志》载:“此山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游遍九华山后,盛赞“楚越千万山,雄奇此山兼”。有人说,九华山“奇”就奇在有九十九峰,其中主峰有九座。 唐代诗人李白游九子山,作出“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千古绝唱,从此,九子山改名九华山。“九子”也好,“九华”也好,而“九”始终未变。 “九”字胜景 九华山自然和人文景观交融,不仅有著名的九华十景,九子峰、九子泉、九华街、九子古松等含“九”字的景观也无不引人入胜,其中“九子泉声”为古十景之一。此外,还有九华莲社、九莲禅寺等含有“九”字的寺院。 “九”字建筑 九华山古刹林立,其大小建筑也是别具一格,如月身宝殿中有九层木塔,塔前的石阶是“九九八十一”级。86版《西游记》中《误入小雷音寺》一集曾在此取景拍摄。 旃檀林内造有九龙壁浮雕,寓意圆满、蒸蒸日上的景象;化城寺的正殿内刻有栩栩如生的“九龙盘珠”木雕,为稀世珍品。 “九”字诗词 九华胜境吸引了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留下了数以千计的诗词歌赋,其中含“九”的诗句也是洋洋大观。 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杜牧诗曰:“却忆谪仙诗格俊,解吟秀出九芙蓉。”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诗曰:“九华之锋九十九,此语相传俗人口。” 清代诗人周赟诗曰:“九华山脉黄山来,九十九峰莲花胎”,“九华秀江南,芙蓉攒九九。”更有趣的是他的《九子泉声》诗,共两排九行、一行一字,两行两字,以此类推到第九行九个字结尾。 “九”字人物 说起九华山的神奇之处,更离不开一位重量级人物——金乔觉。金乔觉为新罗国王子,公元719年,不远千里落发登舟、渡海西行,并卓锡九华,潜心修行75年。圆寂那年,正好99岁。后人尊他为地藏菩萨应世。 九华山不断发生着“九”的故事,也向人们传递着百尺竿头、宁静致远的境界。 退去夏日的烦闷 少了冬日的厚重 在这个月朗清秋之际 愿九华带给您吉祥美好 本文参考资料: 【1】韩贤梅,九华山与“九”,今日中国,1999年12月 【2】姜宏豹、陈寿新,九华山名胜传奇,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