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看一次《生门》,你会不会像我那样哭一场

 休休有容2012 2019-09-13

想考验自己的智商,用百度。

想考验自己的情商,去产科。

在我曾经的从医生涯中,最让我难忘和看透人间冷暖的科室就是产科:

在这里,你会天天目睹到每一个平凡而不易的生命,都是在母亲的苦难和生死线上诞生的。

当网上网下对讲述产科故事的纪录片《生门》一片好评时,当《生门》在豆瓣获得剧版评分9.5分(影版评分8.7分)时,当《生门》全国同时段收视率高居第2位爱奇艺点击量近7000万次时,当《生门》拿到一大堆奖状奖杯时,我是不愿意去看的。

因为,太熟悉了。

不就是生孩子那点事情吗,还能拍出一朵花来吗?

但最终我还是偷偷去看了一场。

果然!粗糙的用光、不讲究的构图、蹩脚的普通话、晃动和对焦不准的镜头……

可随着片子慢慢的放着,抱着司空见惯和挑刺心态的我,渐渐被感动了。

到片子播到三分之二的时候,我哭的一塌糊涂。

以至于后来电视剧版上映的时候,我不得不躲在书房里关上门,偷偷拿着纸巾蘸着眼角看。

这是怎么样一部神奇的片子?

先让我们看看《生门》的一个小片花吧:(感谢陈茜师妹熬夜剪辑并授权)


这部纪录片里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医院的产科:

夏锦菊32岁时怀上了二胎,因为经历过一次剖腹产,她的胎盘顺着手术切口一直长到了子宫外面。

这是让产科医生闻之色变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极易导致剖宫产术中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威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当地医院不敢接收,她慕名辗转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保胎。

在病床上,她一躺就是四个月,巨大的压力让她身心困倦。

可在众人面前,她依然说说笑笑着,满脸期盼地等待宝宝降生。

尽管小心翼翼,最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手术台上取出孩子的一瞬间,她开始大量失血。

身高只有1.4米,体重只有34公斤的她,每分钟出血达到500ml,性命危在旦夕。

为了保住这位年轻妈妈的生命,李家福主任在手术室外对夏锦菊的父亲说:

“你同意切她的子宫我要切,不同意我也要切。”

可当夏锦菊再一次哀求他保留子宫的时候,李家福主任犹豫了。

“医生你再努力一下,我今年只有33岁。”


一向果敢坚决的李家福主任轻轻叹气了一声,他理解夏锦菊的心思,他想尽最大努力来成全这位年轻妈妈的心愿。

可警报声回荡在手术室里,仪器上的心电图化为了直线,夏锦菊休克了。

对所有的医生来说,病人在手术台上心跳骤停,都是噩梦。

对从医三十年的李家福主任来说,除了一位发生麻醉意外的病人外,夏锦菊是他遇到的第一个在手术台上心跳骤停的病人。

那一瞬间,他额头冒汗,来不及片刻犹豫,他立即两只手叠在一起在病人胸腔上做一次次按压。

所有人都紧绷了神经,大家全部忙碌起来,直到夏锦菊心跳恢复。

可谁都没料到,夏锦菊随后又突发了一次休克,情况变得十分棘手。

李家福与同事来到走廊,告诉夏锦菊父亲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要迎接最坏的结果。

刚才还沉浸在抱孙子喜悦中的夏锦菊父亲顿时呆若木鸡。

沉默之后,他提出要见女儿一面。

那一刻,望着手术台上生死未卜的女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撕心裂肺的痛。

从手术室出来后,这位父亲瘫坐在椅子上,忍不住掩面大哭。

而在手术室里,已有年轻医生坚持不住,悄然退出了手术室。

在所有的人都好像要绝望的时候,李家福主任沉默不语。

他计算好每一个动作的时间,以最快速度往夏锦菊肚子里填进纱布,终于堵住了血流。

从鬼门关上拉回来的夏锦菊输血超过20000毫升,相当于全身换血4遍。

四年后,当《健康报》的记者采访李家福主任,问起他从医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情时,他回忆起这件事,他说:

“这是我从业以来印象为最为深刻的一次手术,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

夏锦菊转入ICU后,李家福主任整整三个晚上都陪在她的身边。

困了,和衣而睡。

夏锦菊一有动静,他就立刻惊醒,随时观察治疗。

这一切,夏锦菊浑然不知。

当她在半昏半醒间,痛苦到手抽筋的时候,他的父亲含泪握紧了她的手。

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在颤抖。

这位老父亲头发白了很多,他靠着女儿的耳边低语道:

“坚持、

坚持、

爸爸陪着你!”

看到这里,无数人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母,瞬间泪目。

查房的时候,李家福主任感慨万千的对夏锦菊说:

“这辈子我忘不了你,你也忘不了我。”

医患,不离、不弃、不相忘。

在出院的那天,夏锦菊特意穿上喜庆的大红色,恍如隔世。

她说:“李教授是我的再生父亲。”

她说:“我觉得自己的每一天都是赚来的。一定要过好每一天,没什么好计较的。”

这就是《生门》的动心之处:

每一个镜头都没有刻意的去描绘医者的高超医术和仁心,

只是无比真实的记录下惊心动魄的抢救,

充满无奈却永不放弃的医者、

藏在内心不轻易言语的爱。

在不经意的写实里,这些轻轻的打动了我们的内心。

《生门》没有逃避社会问题,没有去拔高或者美化什么。

毕竟医院不是万能的,医生更不是神。

陈小凤家庭贫困,身世坎坷,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疼爱她的男人郑清明。

可怀孕过程中,她因大出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过后,病情逐渐稳定,但是仍有生命危险。

此时的她怀着一对双胞胎,加上糖尿病,身体虚弱,表情麻木的盯着这个残酷的世界。

整个片子里,她没有说过一句话。

她的苦,无人敢去问。

评估病情后,医生说出了最保守的治疗费用——5 万元。

这对于陈小凤的丈夫郑清明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同时又是必须筹到的救命钱。

面对医院催款,压力迎面扑来,陈小凤丈夫难以承受,掩面大哭。

无奈之下,郑清明紧向哥哥求助。

哥哥带着病情证明回到老家,可筹钱之路并不顺利。

银行拒绝了借款请求,他只能万般焦虑的在路上走来走去,只能一遍又一遍给亲朋好友拨打电话。

好在人心是善良的。

在得知他们情况后,亲戚朋友们纷纷借钱给他,有人甚至拿着结婚钱找了过来——他们很多人非常清楚,这笔钱可能借出去很难得到偿还。

可他们还是拿了出来,哪怕是十元五十元凑成的花花绿绿。

少则百余,多则上万。

坚强的哥哥数着钱,内心五味杂陈。

这一天晚上,陈小凤忽然大量出血,医生立即为她进行了紧急手术,两个早产的女娃被陆续从手术室抱了出来。

本该喜迎新的生命,可这对哥俩却脸色铁青,一言不发。

因为他们刚接到医院通知,要为这两个早产的孩子准备五至十万元医疗费用。

郑清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情急之下,他打算卖肾,又打算将孩子送给其他家庭养育。

两件事最终都没有结果。

尽管医院答应尽量减少治疗费用,可还是得去继续借钱。

五万块钱借了几十家!

这里面多少无奈和艰辛。

兄弟间患难与共的亲情,邻里守望相助的真情,不用多余的画面,尽在眼底。

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宝宝健康状况有所好转,这时候他们也花去了最后一分钱。

在医院的建议下,夫妻俩一人抱着一个婴儿,回到家乡。

生活还要继续。

陈小凤在家照顾孩子,丈夫郑清明在外努力挣钱还债。

两个孩子的姓名,把愁字拆开——郑秋,郑心。

无论多么艰难,

一家人只要在一起好好的,

哪怕是日子苦一点,

都没有忧愁。

这就是《生门》的暖心之处:

每一个镜头都是一把手术刀:克制、冷静、犀利。

为我们展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让你感到无比沮丧和绝望。

可在绝境里,总有一丝柔光提醒着你:

不管这个世界多么残酷无力,

人间是有爱的,

人是压不垮的。

在冰与火的纠结现实里,这些轻轻的温暖了我们的内心。

为了让我们感受到真实带来的诚意和感动,《生门》摄制组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汗水,在目睹生死之间,他们要时刻接受人性的拷问,保持极度的耐心、客观、冷静。

夏锦菊是摄制组接触的第一个产妇,也是“试拍”对象,但当唯一的摄像师拿着最小的机器进入现场后,没有料到,这个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看似一切正常的女人,在生产后突发了大出血。


在惊恐慌乱的氛围中,摄像师必须呈现多角度和多机位的细节——要记录生之世界:刚刚诞生的婴儿、剪断的脐带;也要记录鬼门关:手术台上止不住血的孕妇、手术台下成堆的血纱布。

这需要摄制组极强的镇定冷静,把握住感性和理性的叙事节奏。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正是这样的锋刃之下,将医生、病患与家属、吃瓜群众毫无保留的置于同一镜头前、同一阵线下,无遮无掩,冰冷却温情,让《生门》真实反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价值底色和道德温度。

这,就是《生门》能够有口皆碑的原因。

这,也是品牌策划的未来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