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易得,人心难收。 品牌包装得再漂亮,服务体验不好,立马会被拉黑。 服务品质是品牌的顶梁柱,靠的是人。 激发人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多医院领导挖空心思的头疼事。高薪、豪宅、户口、封官、画饼……这些油腻的老套路能够招蜂引蝶,却无法让人死心塌地。 要想让人像初恋情人一样对您百依百顺不离不弃,要想让人像亲爹亲妈一样争先恐后的把您伺候得体贴周到,光靠那些老套路不管用,您还要学会一招: 让品牌有姿色,有文化。 品牌文化如酒,醉人于无形之中。要让人记得住、看得到、摸得着、品得香,必须酿的接地气、酿的有口感、酿的有特色。 只有在这种特性化的品牌文化微醺之中,您的同事们才能放下心中的小九九,才能称兄道弟勾肩搭背,和医院卿卿我我荣辱与共,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举一个荔枝。 南有西湖,北有东昌。位于东昌湖畔的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是聊城市首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聊城东昌医疗保健集团重要成员。 和国内众多县级妇幼保健医院一样,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曾经面临城区改造后的“地荒”,选址迁建的“钱荒”,后继乏才的“人荒”,术业不专的“技荒”,管理低效的“智荒”。医院一度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和生存困境,内部管理困难重重。 从何处能又快又好的破局? 医院领导思来想去,觉得只有用品牌文化来把人心激活,把人心点热,才能走出一片天。但文化建设不仅难以下手,耗时费钱,还极易流于形式。 怎么做? 找特性! 他们根据聊城地区的人文特点,将“家文化”作为医院品牌文化的姿色进行打造,在医院门诊大厅的文化墙上就刻有“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用“家”这种看似传统的文化理念,使医院文化更容易被认可和接受,成为吸引人才、激活人才、提升服务品质,获得吃瓜群众认可的磁铁。 为此,这家医院院长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一个观点:“凡是不孝敬父母的,家庭不和睦的,就不提拔、不重用,这是医院选人用人的标尺。” 这一招厉害啊!他把医院管理伦理和员工家庭伦理及中华道德伦理三合一,直抵人心,从道德层面获得了员工家属和吃瓜群众的认可接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是从多个维度,让“家文化”落地生根: 家文化让员工心动:医院从人员培训入手,在新员工入院的时候就要求员工要学会互称家人,学会包容和接纳。每年投入经费,邀请专家来院进行道德文化培训,让员工从心智上接受家文化,理解家文化。 家文化让员工乐动:从员工的柴米油盐开始,从各种细微之处给予家人的照顾。领导带头腾挪办公室,为员工开设健身房。在国内医院中率先开设生态蔬菜种植园,为职工种植无公害蔬菜。建立了职工子女助学基金,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定期为员工的家人进行亲情体检,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家文化让员工感动:医院把职工家庭和睦作为医院发展的一个“小目标”。每年春节举办孝亲联欢会,把员工的父母请到一起拜年贺岁,为他们表彰颁奖,陪他们看演出叙家常,请员工上台向家人诉衷肠,让医护人员的家人们为自己的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更多一份宽容和理解。 家文化让员工激动: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精打细算,打破人才职业发展屏障,建立了行政系统主任助理、行政系统青年后备人才、护士长助理、护理系统后备人才、护理服务礼仪、临床系统主任助理、临床系统青年后备人才、医技保健系统主任助理、医技保健系统青年后备人才等“特训班”,让人才系统化的成长,让每一个员工的理想都有飞翔的翅膀,让每一个员工都觉得在这样的集体里有奔头,有干劲。 家文化让员工主动:医院设立了“孝亲家庭奖”、“感动人物奖”、“四德榜”,把评选表彰道德人物进行了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鼓励员工把患者当家人,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入手,为患者提供家人般的优质服务。 家文化让这所医院在短短五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就诊量较五年前增长了2.5倍,住院量较五年前增长了2.1倍,业务收入较五年前增长了3.1倍,职工总数较五年前增长了1.8倍,固定资产较五年前增长了1.7倍,被评为“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 品牌文化其实就这么简单,别玩虚的,找准合适自家的路,好好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