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旅游城市,她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多少文人墨客对她产生了念慕之情。无与伦比的黄山,冠绝天下;绚丽灿烂的徽文化,博大精深。自然与历史的多重偏爱、山水与人文的绝美融合,赋予了这方土地无限神奇与魅力。来到徽州游完黄山自然要把最具徽州古韵特色的几个代表景点深度游览一番。 中国画里乡村——宏村 宏村,是一个“牛”型村落,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村中大部分重要建筑,都围绕月沼而建。此外,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由此,村内、村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工水系,规划设计相当精致巧妙。在皖南众多的徽派民居村落中独具一格,蜚声中外,被誉为 ' 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 冬季的宏村更像一幅淡彩水墨画卷,临近春节游人稀少,能拍到一个人的宏村实属难得,慢下脚步享受这静谧的美景~ 《易经》里的风水宝地——呈坎 呈坎依山傍河而建,村内古老的龙溪河宛如玉带,呈“S”形至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村落周边矗立着八座大山,自然形成了天然八卦布局。易经中阳为“呈”,阴为“坎”,于是得名。人文八卦与天然八卦融合的巧妙布局,使呈坎成为中国古村落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里历来被视为徽州的风水宝地。 街巷全部由花岗条石铺筑。两侧民宅鳞次栉比、纵横相接、排列有序。青墙黛瓦、高低错落、黑白相间、淡雅清秀。长街短巷犬牙交错,宛如迷宫。漫步街头,一步一景。 呈坎依山傍水,全村现保存着明清建筑100余处,工艺和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彩绘,将徽州古建筑艺术的古、大、美、雅体现得淋漓尽致。被中外专家和游人誉为“中国古建筑艺术博物馆”。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这里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建筑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铺砌,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使游客如置身迷宫。
这里的古建筑汇集了徽派不同风格的亭、台、楼、阁、桥、井、祠、社及民居,巧夺天工的石雕、砖雕、木雕,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 “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屯溪老街 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整条街都是具有鲜明徽派特色的建筑,白粉墻,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墻。 老街的游客不算多,给人一种很安静舒服的感觉。老街上商铺很多,以卖土特产、茶叶、歙砚等为主,其中有不少老字号和百年老店。老街古朴的徽派建筑艺术、优雅的文化氛围、浓郁的商业气息,使人感受到徽州文化的综合效应。 所谓 ' 日游黄山,夜泊黎阳 ',傍晚的黎阳老街,溪流潺潺,游人行走在弄巷里,斑驳的粉墙黛瓦仿佛还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只是多彩的霓虹和流淌的音乐在提醒着新生活的喧闹。
古韵徽州,这些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村落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似乎在向人们无声的诉说着古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岁月如墙上斑驳的印记,再也回不去的往日时光,都沉淀在这一砖一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