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读书,就不由自主的想起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勤奋苦学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无论是匡衡、车胤、孙康,还是孙敬、苏秦,都通过读书获得了功名,有的成为大学问家,有的做了大官。可以说,他们都是通过读书达成人生最高目标的典范。 可是,芸芸众生之中,历经十年寒窗苦读书的人不少,为何只有少数人成为佼佼者呢?我们中的大部分可能会苦恼的发现这样的事实:无论怎样努力,读过的书总是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不少书,但对自己生活也并没有多少改变。于是,不自觉地对“读书无用”多了一份赞同。 真的是“读书无用”吗?曾经阅读理解力基本为零的日本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大岩俊之尝试过在一年内读完300本书,并通过研究和实践,不但破解了“读书总是记不住”之迷,而且根据读书设定了人生最高目标,且付之于行动,最终达成为了开发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的讲师、指导教学讲师,达成了独立创业的人生最高目标。他将自己睿智的思考以及成功的经验都写进了《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之中,用来指导我们收获知识、像他一样行动起来,从而达成人生最高目标,获得成功。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将通过读书达成人生最高目标的总体思路分解为三步: 1. 高效读书,即打破传统读书的思维局限,提高读书效率。 2. 牢记内容,即通过各种方法,将书中内容牢记心中。 3. 付诸行动,即将根据依据书中设定的目标,行动起来。 实际上,正如大岩俊之所说:“针对至今为止没有固定阅读习惯的人,或者读了很多收但没有付诸行动的人,只要能灵活合作本书所写的方法,相信最后都会有所进步。”我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与大家分享如下三点: 1. 带着目的去读书。 带着目的去读书的原因有二:其一,“明确目的,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再去阅读,这样就能‘集中火力’,更容易找到想知道的信息。”也就是说,带着目的去读书,才能迅速锁定目标,提高读书的效率。其二,“根据‘二八定律’,一本书中对自己不怎么重要的内容有可能就占到80%”,换句话说,一本书中对自己重要的内容只占20%。假设一本书是200页,只有40页对我们而言是重要的,倘若读书的目标明确,就没有必要试图理解全书,只选择40页重要内容理解透彻即可。 宋代有个叫陈正之的读书人,酷爱读书,每每抓住一本书,就狼吞虎咽读下去。这样,他读了一本又一本,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也不见有什么长进,非常苦恼。后来,他遇到了当时著名的大学者朱熹,朱熹了解了他的读书过程以后,建议说:“……每次只读五十字,重复读上多遍,也比这样一味往前赶效果好……”陈正之听取朱熹的忠告,果然成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在这个故事中,朱熹告诉陈正之的读书方法不就是带着目的去读书么? 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吧,那样只会徒增“书呆子”的烦恼,在日新月异的当下,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效率,快速汲取书中有用的知识,为我所用。 2. 反复阅读去牢记 带着明确目的读过的书,当然还需要记牢才能发挥作用。想要记得牢固,就得了解人类的遗忘规律。《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这本书中提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非常清楚地将遗忘的过程表示出来了。 正如我们观察到的,读过的内容在20分钟后会忘记42%;1小时后会忘记56%;1天后几乎全部被忘光啦。所以,对抗遗忘、记牢内容的最好方法就是反复阅读。下面这幅图很好地说明了反复阅读带来的成效。 我们可以发现,读过的内容经过20分钟后的重读、1小时后的重读、一周后的重读等,几乎保持了原来所读内容的全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书中,奥野宣之介绍了读书时做记号的三个步骤:第一步为通读全书,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第二步为重读,即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的另一角也折起来;第三步为标记,即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这个通过三个步骤做记号的过程,不就是反复阅读的过程么?读书家的读书方法还真是有不少相通之处啊! 正如大岩俊之所说,反复阅读这种读书方法,知道的人很多,“但实际情况是,真正将同一本书读上两三遍的人,少之又少。”是啊,许多情况下,最愚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明智的方法,“我知道”和“我去做”真的是两回事呢。 3. 细化步骤去行动 书中重要内容记牢了,接下来就应该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即付诸于行动了。毕竟,如果“心里只是想着‘什么时候做做看’,所有的事也只能止于梦想。”而付诸于行动的首要任务是依照书本设定行动目标,而行动目标越细化执行的可行性越大。 大岩俊之认为依据书本设定行动目标的行动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预见的、可达到的、实际的、有期限的,即必须遵守SMART法则。如下图所示: 还需明确现在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但是,你并不需要一下子由XX%的位置即现在的位置达到百分之百,只需由XX%加上10%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除此以外,再进一步细化到每年、每月甚至每天要达成的目标,一点点、一步步去完成,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在自传中公布了他的必胜秘笈,就是每次比赛前,他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比赛开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这是将目标细化后采取行动取得成功的范例。 山田本一说:“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这种轻松感在我迎接专业课考试中深有体会。 当时考试的专业指定教材是比砖还厚的两大本书。如何把两大本书的知识烂熟于心,让我一筹莫展。后来我索性将书按照章节拆开来,分成一本本薄薄的小册子,看完一本就暂时将其弃之一边,接着读下一本,不知不觉中竟然熟知了。就像你猜到的那样,后来的成绩还算理想。 细化行动目标让成功有了可视性,让通过读书达成人生最高目标的进程有了可测性,所以,行动目标要细化。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是作者大岩俊之通过读书达成人生最高目标的经验结晶。书中一个又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技巧以及详细又全面的步骤介绍,使之无愧于“指南”这个称号。为读书而忧思伤神的你,还犹豫什么呢?实操起来吧! |
|
来自: wenxuefeng360 >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