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攸州刀郎 2019-09-13

这些年欣赏书法展览,有两个很深的印象,一是幅式都变长了,展厅有多高,幅式就有多长,甚至拖延到地板上。再一个是把字写丑了,竞相丑化、有意为之。想把字往美处写的人反而少了。 这说明我们缺乏自信和对书法的深度理解。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认识,尽管千百年来审美观随时迁移,但是对于用笔、结体、章法的重要性却是承认的。大书家的用笔都是精到的,小书家则未必,多败笔。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当我们把玩二王、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钅酥列纯癫莸恼判瘛⒒乘氐淖郑蓟嵊杏帽示赖母锌R患作品的美观,从微观处说,就是用笔在起作用。当代书坛盛产行草,凡延续二王一脉的继续保持了用笔的完美,而效仿明清狂放、霸悍一路的,则漠视于用笔,或甩或蹭,狂驰无度,点画狼籍,以丑为尚。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美之所以为美,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的肯定,通常认为需要和谐、完美、统一。丑之所以为丑,因为它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与否定,通常认为以“毁型”特征出现,诸如残破、缺陷、分裂、冲突。以此显示出与美所对立的另一种审美观。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其实以丑为美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总是要以追求美好为开端,融贯淬炼,达到以丑为美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书法中的丑仍然没有什么价值。在书坛沉不下来,沸沸扬扬地大举活动之时,有些作者就抱着这么一种创作思路,来迎合时下的风气。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但是完全可以看出,经过长期用笔、结体、章法训练的作者,在掌握融化了常规的一些要求之后,在创作中表现得任意些、不守法些、不周全些,反而更有意味,有一种脱化之美。而没有经过这一过程的作者,用笔如刷如扫,狂驰骤墨,则完全是丑陋粗俗。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把非审美上的丑,即生活中的丑不加提炼除杂,就想当然带入艺术殿堂。持这种心态的人也太无视中国书法的内在规定性了。所谓涂鸦就是如此。但是这一类作品却能在一些活动中堂而皇之的出现,又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相应形成了一个市俗化的欣赏系统了。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艺术之初来自民间,这是不容置疑的。许多艺术经过了由俗到雅的蜕变,其中就是文人审美观在起作用。譬如曲子词原先流行于民间市井,不可避免地携带“俗气”,当进入文人的创作领域之后,在文人自身修养的引导下,词风不断地得到雅化,成为可以清赏的案头之物。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宋人的词、书法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趋雅避俗。因此他们总是陷入矛盾的冲撞调整中,一方面在理论上要求词、书符合文人的审美趣味,雅化去俗,适意逍遥;另一方面又调笑取乐任性恣意,求新异偏颇的感官刺激。

对于一个审美素养和功力都有不足的作者而言,他的创作只能量力而行。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譬如一些长幅作品,有的作者根本没有这种挥洒能力,包括没能力延续如此的篇幅空间、没能力写这么多的字、没能力写这么大的字,最终是扭曲了自己,笔墨面日可憎。在表现中失当、夸张过度、勉强为之,只能构成丑陋,远离美意。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先秦的言意观曾经给我很深的印象,他们肯定言意的关系(即语言符合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固的,但在涉及形而上超验领域时,言意之间是不一致的,诸如“言不尽意”。如果运用在书法创作上,一般还是“言不尽意”,可是有的作者却要施展与自己本来意向不一的方式、方法,他们的表达又如何有点滴达意的可能?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关于丑态书法,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而那些美观的、细腻的、简静的、安然的作品却日渐少了,这就反映了一种追求的趋势。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谁也没有这种能力,只能靠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调节。这是需要时间的,人的审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一种平衡,但平衡太久,又需要在冲突中寻找新的形式作为补偿,那就是不平衡的使用,甚至走向了极端。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现在也有一些人为了宣传所谓的展览效应,推波助澜地张扬书法的丑态。展览效应只是审美效应之一种,案头审美并不因为幅式小形态秀美而过时,它仍然是欣赏不可缺少的部分。那些精小的册页、扇面、简牍,笔精墨妙,咫尺间充盈精神的力量,和长幅相比甚至更宜把玩。同样是一件优秀作品,凡小必趋于雅,凡大必趋于雄,相互之间固然难以论高下,只是各有审美特色。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但是,现在总是听到的都是创作为了突出展览效应的宣扬,认为这是审美意识的现代转型。我认为,审美感受是审美意识的出口,审美理想、审美心理最终要落实到审美感受上。从古代的案上观到当今的壁上观,可以视为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转型,在更大的空间里集中地体现个人的个体自由的关注方面。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但是,是否就真的在创作上体现自由呢?实际并没有实现。对于美的追求是本能的,却为了迎合某些时尚走上了丑化的道路。为什么现在许多作者不以楷书为范,接受美的结构的训练?因为楷书是古典主义色彩的、文人情调的。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楷书只适宜于那些心平气和并能耐心精雕细琢的儒雅文人的“心灵消费”,缺乏那种社会背景、语言环境,自然遭受冷落。草书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宜于功力深厚的书家释放淋漓尽致的激情,和内心深处的隐秘。

于是,草书也宜于没有功底的生活中常人涂鸦般的浮肤浅乐趣的散发,博人一粲。项穆曾批评的那种创作现象:“如瞽目丐人,烂手折足;绳穿老幼,恶状丑态,齐唱俚词,游行街市也”,如今有些作品,也进入了这个范畴,只不过共同的追逐,却以丑态为常态欣赏了。

中国书法进入“以丑为美”的时代,说明这一代人对书法非常不自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