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琉璃塔

 千冰室 2019-09-13

(一)   琉璃和琉璃塔的来历

所谓琉璃塔,是指塔(外立面)的主要材料为琉璃,以区别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的塔。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兽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中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琉璃是中国本土的玻璃”,“和陶瓷、青铜器,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工艺美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①”。

      琉璃作为建筑材料,开始于北魏时期,唐代以后逐渐盛行。主要应用在中国等级比较高的古建筑中最为璀璨的部分——屋顶——上的各部件(如鸱吻、脊兽、瓦等)。虽然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主体框架是用木材料之梁柱、斗等,但基座部分仍是以砖石结构为主,屋顶部分的构件以瓦件为主——其实用目的自然是要使得建筑坚固耐用。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的时间大概在汉代,稍早于琉璃开始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的时间。但是佛教以及佛教建筑在中国内陆的传播有个融合过程,尤其是塔的形状有个从印度“萃堵波”式向中国传统楼阁式的转变过程。所以可以认为琉璃一开始作为建筑材料就可能应用到了我国的佛塔之上。可惜唐(含)以前的琉璃塔实物现在已不可见。

(二)  琉璃塔举例

 宋代琉璃塔的实物遗存最有名的是开封铁塔。开封铁塔八角十三层,素有“天下第一塔”之称。它始建于公元1049年(北宋皇元年)。因所在地曾是开宝寺,又被称为“开宝寺塔”。它遍体砌以褐色琉璃砖,就像用铁浇铸似的,从元代起民间就给其一个诨号,叫做“铁塔”。事实上,此塔的材料是琉璃砖。本来颜色因年头太长已经褪去,不可考证。

开封铁塔

 被称为“天下第二塔”的是山西洪洞县广胜上寺的飞虹塔。该塔为明代中期作品,是八角十三层的楼阁式佛塔。“除底层为木回廊外,其他均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塔身用黄、绿、蓝、紫琉璃装饰,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塑制精细,彩绘鲜明。塔内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从底层围廊顶上的琉璃瓦,到二层以上8个主面的琉璃浮雕悬塑的千百个构件,技艺超凡,国内罕见,叹为观止。整座佛塔轮廓清晰,形象生动,制工精致,气势雄伟。塔身五彩纷呈,神奇异妙如雨后彩虹”,“飞虹塔”因而得名。

飞虹塔

      其实,还有一座很有名的琉璃塔,实出上述两塔之上。那就是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该塔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九层八面,周长百米。原是明成祖为其母亲所造(朱棣之母的身份至今仍在学术有争议)。这项工程耗时近20年,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可惜毁于太平天国之乱。

大报恩寺琉璃塔砖残片

 在北京也有两座琉璃塔很有名。一是颐和园后山上的多宝琉璃塔,也称“多宝佛塔”。高16米,八面七层。建于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而建造的。该塔为一座楼阁式与密檐式相结合的塔,塔身呈不等边的八角形,上下共分为七级。“整座塔身都是用黄、绿、青、蓝、紫五色琉璃砖镶嵌而成”。另一个是香山位于召庙后山上的琉璃塔。该塔也是八面七层。“塔身内为实体,外仿木构。每层均用黄、绿、紫、蓝各色琉璃构件砌成柱子、拱门、斗栱、额枋和檐椽、瓦陇。每层八角檐下都系有铜铃。塔刹则以巨大的琉璃宝珠作成”。该塔也是乾隆时期的作品。

多宝佛塔

香山琉璃塔

  此外由于篇幅有限,还有许多琉璃塔不能一一道来,如山西阳城海会寺塔等。这些琉璃塔多为明清时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期琉璃砖瓦的烧制技术有显著提高,同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又有较大发展。尤其是在远离京城之外的盛产琉璃砖瓦的地方,在地方建造佛塔时多就地取材,完全不顾琉璃砖瓦使用的阶级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涌现出缤纷多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琉璃塔。这些塔中的一部分最终逃脱了天灾人祸的打击,得以保留下来供我们欣赏。

阳城海会寺琉璃塔

本文引号内文字均引自互动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