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背后|外滩15号:倍高的梦

 李平东方明珠 2019-09-13

转过曲折的弄堂

推开厚重的大门

打开尘封的记忆

聆听岁月的诉说

每周日,三生“门背后”系列,特邀著名专栏作家乔争月撰写《外滩·上海梦传奇》系列,为您讲述关于“外滩梦”的故事。

外滩15号的原型是迦布里尔(Ange-Jacques Gabriel)在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中为静居的蓬巴杜夫人修建的小特里阿农宫 ,它还是上海最早按西方古典主义章法运用柱式的实例。

建筑档案

昨天:华俄道胜银行

今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建造年代:1902年

建筑师:倍高(Hein-rich Becker)、希尔(R. Seel)

建筑风格:西方古典主义

1902年的秋天,华俄道胜银行新楼甫一竣工即大获好评。舆论称其超越了“地球这一隅迄今为止所取得的建筑艺术”。这一年,主持设计大楼的德国建筑师倍高(Heinrich Becker)年仅34岁。

外滩15号是他的上海滩处女作,上海现存最早的西方古典主义建筑。

设计15号项目时,倍高得到曾设计日本东京政府项目的英籍建筑师希尔(R.Seel)的大力协助。两位建筑师摒弃以纸筋灰浆粉刷的惯用手法,用花岗石作为外墙,并在表面镶贴乳白色的釉面砖,开创了先河。至今这些釉面砖仍有不少保留完好。修缮团队在保留老砖的同时,又复制了三种深浅不同的釉面砖修补缺损部分,让色差尽量不显眼。

在《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中,郑时龄院士指出大楼原型是迦布里尔(Ange-Jacques Gabriel)在法国凡尔赛宫的花园中为静居的蓬巴杜夫人修建的小特里阿农宫。他认为该楼还是上海最早按西方古典主义章法运用柱式的实例。正立面装点着三种古典柱式——方形爱奥尼克壁柱,半圆形爱奥尼克柱和塔司干双门柱,庄严而典雅。

在15号的修缮过程中,施工团队凿开地坪后发现了原始缸砖背面均印有“Villeroy & Boch Mettlach”字样。 这个创始于1748年的古老陶瓷品牌就是今日著名的唯宝(Villeroy & Boch)品牌,1852年曾推出深受好评的梅特拉赫花纹地砖,如今仍制造经销高档瓷砖和瓷器,在上海设有专柜。上世纪初倍高为外滩15号选用了这种图案精美又结实耐用的花砖,而同样的建筑材料在泰坦尼克号和科隆大教堂等世界知名的项目上也使用过。

与同时代外滩建筑相比,15号堪称精美的杰作。今日的外滩15号看上去纯粹而古典,116年前却是跨时代的先锋之作。对此1902年10月的本地德文报纸这样报道: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有史以来整个中国沿岸最结实耐用且最为昂贵的建筑。德国建筑师们完成了这个任务,其难度是外行根本无法想象的。设计方案巧夺天工,施工精益求精,这为两位辛劳的建筑大师——希尔和倍高—赢得了最高的荣誉。”

撰文|乔争月

专栏作家

乔争月

上海日报城市和建筑历史专栏作家、主任记者。著有《上海外滩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英文作者),译有《邬达克》《绿房子》等专著。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