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水培的不说哈),通过根与土壤的接触,植物和土壤进行着频繁的物质交换。控制土壤各项因素就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我会种的坛子上不断出现各种作物问题,比如酸化、缺素、重茬、菌病、虫害等等,在我们看来都是跟土壤系统出问题有关,然而目前各种常用的解决方法,仍然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层面上。比如ph低就用石灰(不考虑钙离子对于镁钾铁等阳离子的拮抗作用),缺哪种元素补哪种元素(还是钙的例子,钙离子过高导致的镁铁缺失,光补铁镁效果差),菌病更是猛上杀菌药(治标不治本,菌病的发病根源跟土壤环境酸化,透气性差有一定关联,如果不改善土壤环境,药效过后,差劲的土壤仍然适宜有害菌的爆发)。 国际对于土壤健康的定义为:土壤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具有的维持其功能的持续能力。作为一个动态生命系统,土壤的各项因素是互相正向反向影响,因此,对于土壤的保护,也应该有一套系统的理解及方法论。 事实上国外及国内学术界和一些种植者对于土壤的持续耕种利用维护已经有了行之有效的持续性方法,即——平衡施肥。在此,我们结合日本的土壤体系以及国内实际,聊聊我们理解的平衡施肥,也请各位我会种的老师们指导完善!
一,土壤指标-指导思想 还是先上一个老帖子 日本测土为啥要测这几个指标 健康的土壤,除了营养物质的有效含量,为什么还要测PH(酸碱度)、CEC(阳离子交换容量)、BS(盐基饱和度)、EC(电导率)?因为这几个数字能够反应到土壤中各种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情况。
PH(酸碱度) 首先,不同作物喜好不同的PH环境。其次,PH对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吸收、土壤细菌群的活性等都有影响。
不同PH环境下,营养的吸收利用效率。 不同ph环境下,细菌的数目。酸性越大、细菌数目呈几何级的下降。
BS(盐基饱和度)和CEC(阳离子交换容量) 直接上图,我们知道营养元素都是以离子形式进入土壤,再和土壤中的胶粒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结构,植物吸收离子时,通过根系释放H离子,跟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Na、Mg、K、Ca、Fe、铵等)交换。 土壤胶粒能够吸收多少阳离子(就是有多少个坑可以填Na、Mg、K、Ca、Fe、铵和H),这个就是CEC。 土壤胶粒上面,除了H离子之外,占坑的Na、Mg、K、Ca、Fe、铵等占所有坑的比例,就是BS。
EC(电导率) 土壤中所有离子浓度,一张图就看懂鸟。
EC值过高,简单说就是土壤中营养太多,结果就是烧根。
了解了指标的含义,我们就能够有以下的一些推论 推论一,PH就是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BS高,就是H少,阳离子多,那PH就高。所以调节PH就是调节BS,深入一点,为什么我很反对单一大量使用石灰来调节酸性土壤?这个坑我们后面详细讲。(一个坑) 推论二,如何能够让土壤能够保存更多的营养?提高CEC,让土壤胶粒能够吸收更多的阳离子。那如何提高CEC?多用碳氮比高的有机肥,能够有效提高土壤CEC!提高土壤CEC有啥实际用处?1、CEC高土壤中含有的营养就越多,肥效是不是更好,能不能更长效供应肥料?一次过量施肥出现烧根,提高CEC,是不是能够吸收部分营养离子,缓解烧根情况。换一个方向,土壤CEC高,多用肥还能不烧根。后面我们开帖子详细讲。(两个坑) 推论三: 利用PH和EC,我们就可以简单判断土壤营养状况,然后针对用肥。
土壤PH和EC的简易诊断 呃,先挖这些坑,回头慢慢填。 (版权归我们广州野村安田所有,各位转载可以,不过记得帮我做广告哈。) |
|
来自: 刘彪e80vcrwa2j > 《土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