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一天(23)

 人也昔兮 2019-09-13

“我的一天”写到这里,应该回头理一下头绪。我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如此写我的一天。说实话,写“我的一天”我什么打算也没有。我每天都写一篇杂记。二0一九年开始的时候,我把每天写的东西叫杂记。意思是想写什么都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实际上,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安慰。我有很多时候,到了晚上,枯坐好长时间,什么也写不出来。这时候,我会觉得很难受。难受是一个模糊的词语,用它来表达我写不出来的心情,实际上是没有说清楚。难受应该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滋味。我不想一样一样细说,那样有些费时间,也没有太多的意思。有意思的是,很多时候,我已经想好了写什么,但很快又觉得不好(不好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是说,我把想好要写的否定了。接着依否定的所想去写,又很快否定了。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否定,一个根本的原因是觉得写那些东西都没有意思,只觉得自己没有话说了。觉得自己无话可说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因为这让我感觉到不知道还有能干什么。一个人不知道能干什么,差不多等于没意思地活着。杂记是对我无话可说的安慰,意思是,写什么都行。只要写,别管写什么,也不管有意思没意思,写就是意思。杂记的杂,对于我来说,就是这么个意思。

我前面说过,八月十五日那天晚上,我没有写“我的一天”,因为我没有写出来。过了两天,我还是想写这个话题,就开始写了。从八月十五日那天到过了两天开始写“我的一天”,我都想的是写八月十五日那一天的事,从早晨起床写到晚上睡觉。就是说,我打算写一千多字最多三字。如果只写那一天的事,一千字也可以,三千字也行。那天晚上一开始写,有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我的一天”应该这样理解:二0一九年八月十五日那一天,这一天之前的每一天,这一天之前的每一天的总和。如何总和?当时没有想,但有一点所想是有的,那就是写着写着就知道如何总和了。

这应该是我理的第一个头绪。

我以八月十五日为“我的一天”来写这篇杂记,写到今天,差不多已经有了六万字,但如果从八月十五日这一条线来看,我也只写了早晨起来,做了一个唤醒运动,洗了一个冷水澡,做了早餐,下楼在小区七号楼前的草坪空地活动了将近一个小时。在昨天我写的第22节里,算是写完了我活动回来吃早餐。从时间看,还不到十点半,离着八月十五日那天我夜里十一点半睡觉还有很长时间,而在这十三个小时里,我还做了一些事,它们也是要写的。

前面写的那些事,用了六万多字,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对于八月十五日那天从早晨起来到活动完回到家,不过那些事,实在用不着这么多话。我能说的是,在那些没有很多话的事情里,有着我的“很多的一天”。这就是说,在后面写到的一些事情里,也会有我的“很多的一天”。这也许就是“我的一天”的总和。但这总和,又不能是1+9=10这样的算法。这就是所谓的文理不同。按照严密的数学计算,这个世界早已不存在了。人类文明到了今天,一心把自己规范到理性上去,不知道这样的理性文明,会制造出很多垃圾,这些垃圾如今差不多埋掉了人类的三分之二。据说,一些所谓的精英在想办法把地球人口减少到十九亿。就是说被减掉的五十多亿已经成了理性文明的垃圾。这话又扯远了,但这也算理头绪。我的总和方法是,1+3=10。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三天还没有活出味道,剩下的活着基本上就是在熬时间。从人性的总和看,就是这样。按照这样的总和方法,“我的一天”写到今天,我已经很清楚我想总和出来一个什么意思。

这个意思是:“我的一天”除了作为一个人做了什么的记录外,再没有任何意义。当我记述我的一天的所言所想所为时,发现,这一切只对我必须作为一个人如此那样,当我稍微向后退一步,再来看我自己的所作所为,真的看到了什么意思也没有。这就是说,人是不能朝着自己向后退的。可是,我在记述“我的一天”时,差不多向自己的后面退回了几十年的步,每退一步,这个总和的意义就会越发清晰。

这也是我必须理出的一个头绪,一个很重要的头绪。

接下来,我走进了书房,搬来了好几本书,并把那只茶杯放在了窗台上。窗台下,有一只藤椅,我坐在藤椅上,背对着窗户,开始这一天的看书。但如果我只是记述这一天的看书,就不会感觉“我的一天”的总和意义。就是说,当我把我的看书从这一天退回到很久以前的一天又一天,我才真正看清了看书这件事是多么地无聊,多么的没有意思。但作为我,作为一个只属于我的人,我习惯了这样的看书。这样的看书,也是我的一天。事实就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