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国维早期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星河岁月 2019-09-13


王国维先生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位尝试在近代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的基础上,构建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开拓者。近日翻阅邬国义教授的《王国维早期讲义三种》(中华书局2018年8月出版),很是兴奋和欣喜。

这本书是王国维先生1904—1906年间在江苏师范学堂所授《教育学》《心理学》《教授法》三种讲义的合刊,其中《心理学》《教授法》为新发现的佚著。这三种讲义虽为译述性质的作品,但它拓展了王国维的学术领域,为学习和研究王国维早期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可以说不仅是对王国维学术资料的拯救,也是对中国近代早期教育思想的补充。

这三种讲义充分体现了王国维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源头,包含了王国维独到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创见和方法,尤其是王国维先生关于“完全之人物”的教育目的观,在《心理学》中找到了理论基础,在《教育学》中找到了实施方法,在《教授法》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进一步印证了他教育思想的完整性、丰富性、实效性,对当代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1

 “完全之人物”教育目的观启迪当代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智育的发展能够普遍得到学校、老师和家长的重视,但是,如何平衡“德、智、体、美”这“四育”的发展,始终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王国维“完全之人物”教育目的观,对于今天的以智育发展为主线的功利教育来说,意义深刻。

一是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王国维非常重视体育,认为教育之方便(法)有三种:“增进其身体之生活,必由卫生;坚固其道德的生活,必由训练;长其知识,则由教授。”在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强调相依相助;从三者的次序上,提出:“卫生最早,训练次之,教授又次之。我们知道,体育运动首先是一种以人的身体为本体的活动,简单来讲就是强健人的体魄,同时也促进人的社会化,令人产生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给予生命活力和激情。因此,强化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是德育重于智育。王国维认为:“德情者,人之所以为人所不可缺者也。……若无德情,则全失人之所以为人之价值,而不免责罚者也。”这一观念,对于当前单纯追求分数、注重升学率的教育来说仍具有启迪意义。我们常讲,要想做好事情,先学做人。教育应该首先思考如何对学生进行做人的教育。良好的道德可以弥补一个人知识上的不足,但知识却无法填补道德上的空白。因此,“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就成为新时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思想。

三是美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王国维对美育的宗旨、途径、特点和中华美育的精神都进行过精彩的阐释。他认为人对美丑的认知来自人天然具有的情感判断,这种情感判断名之曰“美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人因崇高而感到快乐、帮助人阻挡低级的趣味、预防人举止粗野和行罪恶之事三个方面。时至今日,王国维的美育主张不仅没有过时,反而越发被教育学界普遍重视,且被赋予时代新的要求。在当下物质供应极大丰富、精神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美育作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其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重要功能愈发显得不可替代。

2

教学训练中的“示例”观念启迪当代教育要重视榜样的作用。王国维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方法,“今举其第一手段,即使儿童领受善,以为道德上之要件是也。善于一面示例”。也就是把“示例”作为道德教育最好的方法。“示例”即榜样。王国维提出,示范作用主要发生在家庭和学校,示范者主要是家长、教师和学友,基于此,家长和教师要保持教育的统一性。具体体现在:

第一,母亲的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认为:“示例之最早在家族,而母又其中心也。”第二,强调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他认为:“教师平日之为人,所及于儿童之感化,比之教训、命令等,其效甚大。”第三,同学朋友的示范作用,即“学友之示例,亦有效也”。第四,强调家校合作统一,认为“父母、教师之意志之坚固,及其行为之统一,自足以感化儿童”。要求父母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意志坚定、行为统一,这样就可以感化儿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王国维的这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尤其是他关于家校合作的教育理念,开辟了我国近代家校合作教育思想的先河。

3


教育心理学观启迪当代教育要关注教育与心理学的有机结合。从教育对象来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有身心两个方面,故教育分为体育与心育两方面。然而,“人类所以优于动物者,以其心意也。则身体与心意,虽其为教育之目的,然不可不以心意中之理性,为教育之主眼”。从教育目的来看,教育要始终坚持使人身心协调发展的宗旨,所以,“然常本于人心之上,故不可不加以心理学之研究。此定教育之目的时,心理学所以不可缺也”。从教育的方法来看,王国维提出:“至达之之方法,则可分为身体之养护,知识技能之教授,及心性行为之训练。而身体之养护,当据生理学之理法。教授及训练,不可不据心理学之理法。”从教育过程来看,“教育之理法,其大半当于心理学之理法求之。故心理学之于教育,有极大之关系也”。

王国维的观点,为我们认识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笔者认为,王国维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观点,与他当时在师范学校任教的经历相关。从师资培养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告诉你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你应该在什么时间教会学生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也就是“教什么”。只有知道教什么,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怎么教”,然后实施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心理成长的需求。

王国维的观点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就是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逻辑主线。所以,教育离不开心理学,身为老师必须要学心理学。这也就是师范院校开设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原因,也是招教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心理学、教学方法与设计要占据大量分数的主要依据。

4

教授法启迪当代教育要注重教材选择的适切性。王国维在讲授方法中非常关注教材的选择。对此,他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主要观点:

一是教材的选择与教育目的相吻合:“一面须适于陶冶儿童之诸能力,一面授以一般国民所必要之实质的知识。”根据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教授的材料应当广泛采纳各种知识和技能。但是,儿童修业有年限,儿童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于是不得不根据各种知识、技能的价值,选择那些比较有用的。反观当前的教材市场,不仅版本众多,还附有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大多是只专注于幼儿智力、甚至是应试能力而设计的,因此学生有做不完的作业,成套的模拟试卷,背负沉重的学习负担,甚至缺少睡眠时间,减少锻炼身体的机会,失去童年的快乐。假如教材使用恰当,学生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的收获,也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是教材的选择与儿童的发展相适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尽可能让学习的内容和教授的方法与儿童发展的身心状态和发展水平相适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王国维认为:“欲使事物有兴味,当使其事物适于儿童之心力,而分量不多,及教授之方法得其宜。”然而,一花一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人人各有其个性,故教育者也不可不注意此点,以养成其所长,而补益其所短。”因此,教育者要注重教授的方法,“教授之事项,其性质分量,当与儿童身心之发达相应。”教材的内容也应该随着儿童的发展逐渐增加难度,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由直观渐进为感悟和思考。“而教材之有修养之效,不在其分量之多,而在儿童之能类化。故教材不但当使教师能精确教授之,且当使儿童有十分反复练习之暇。其实,王国维的这一观点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的直接体现。

三是教材要统一。王国维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提出教材的选择要统一,“不然,则乱儿童之思想,且因之而弱意志之能力。若教材统一,则各教科能互相唤发,而儿童之知识亦成整然之一团体”。同时,他提出教材要相互关联,在算术的问题中,可用地理的里程、历史的年代等作为内容;作文的问题,可采地理、历史的材料。“如此相互联络,一面增运算、作文之兴味,一面练习地理、历史及理科之知识,使更确实。诸科相助,而教授之效乃见矣。”

应该说,王国维对于教材内容的编写方法,避免了学科之间知识的割裂,增加了知识的贯通性、教师教学方法的融合性,使每一位任课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加有效地实施教学。当今的教材市场,充斥着利益的竞争,教材编写五花八门,教辅资料参差不齐;更有甚者,一些培训机构和辅导班,以某种方法自称,开发不同种类的教材和培训资料,“自成体系”,各种学习材料令人眼花缭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

所以,王国维早期教育思想中关于教材选择的观点,对我们当今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的教材选择有着深刻的启示——必须使用同一的教材,避免各类辅导资料和培训教材参差不齐的内容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徒增学生的学习负担。

(胡德海系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高闰青系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学博士。本文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19年8月28日)

《王国维早期讲义三种》(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法)

王国维 述  邬国义 整理

繁体横排

32开  平装

9787101132106

36.00元

本书包括王氏早年的三种讲义《心理学》《教育学》《教授法》,其中《心理学》《教授法》为整理者新发现的王国维佚著。因其资料弥足珍贵,故现将三种讲义整理合刊。这无论对于研究王国维早期的学术活动,还是其教育思想及与日本的关系等,都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统筹:陆藜;编辑:思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