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前思考的重心在于研究学情

 张富群 2019-09-13

                                陕西省丹凤中学张富群邮编:726200

           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学研究中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课后反思上,这没错。但我认为,课前备课思考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思考的重心在于研究学情。

        从解答学生预习中疑惑研究学情。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阶段。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主预习,要创设学生自主预习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自主预习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积极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预习,解答学生自主预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连同提出问题学生的名字记录在自己的随笔上,使所掌握的学情具有具体生动鲜活的立体感。

       从课堂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中研究学情。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前后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经常研究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细节。从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具体内容和思路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学生思考问题思路的合理性与存在的偏差等,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现状,作为教学前思考研究学情的素材,制定适度的标高,使学优生游刃有余,使学困生学有收获。

       从批阅学生导学案中研究学情。导学案是学生课前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认真批阅导学案,学生就会认真完成导学案,也才能有效发挥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价值。教师从批阅学生导学案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当前学习的理解水平和存在问题,以便确定那些地方需要精心预设,那些地方可以不讲。

        从与学生个别交流中研究学情。为了使课前备课思考更多的符合学生当前学习实际,教师可以把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邀请到自己的办公室,与他们进行个别交流,设置几个问题,听取学生的看法,从中了解学情。也可以让学科代表收集学生学习意见、建议信息,向老师传递。

       教师在课前备课思考中研究学情,深化了教学研究的内涵,拓宽了教学研究的外延,使自己的教学研究更加符合学生当前学习需要和实际,接上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气,有效的提升课程学习质量。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生动鲜活。对一线教师来说,从来没有抽象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具体生动鲜活的生命个体。但是,在一些教师的课程教学中,心目中的学生是抽象的,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只按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进行备课。在课堂提问时,不顾学生的具体感受,总是希望学生的回答与自己预设的现成标准答案相一致。一些教师给学生代了多年课,讲完课就走人,叫不出学生的名字,与学生形同陌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研究学情,特别地,经常听取和记录提出问题学生的名字,就会使一个个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具体生动鲜活起来,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立体感,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走近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使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营造、同生共长的和谐生态。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终由学生这一实践主体来检验。教师在课前备课思考中研究学情,就会明确学生的学习需要,设置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突破学生的学习难点。在预设课堂提问时,有针对性的提问那些对这一问题有困惑的学生来回答,为他们创设展示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将他们的思考延伸到更深更远处,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现师生双边活动有效对接。教师在课前备课思考中研究学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学生有问题时,就会主动找老师商量,与老师共同研讨新知识和问题,形成师生乐此不疲追求科学知识真理的校园教学文化氛围。学生从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获得了研讨问题的生命愉悦快感,扩大了知识学习和研讨的时空,提高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了研讨问题的兴趣,积淀了终生学习文化底蕴。与此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困惑中拓宽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在解答学生疑惑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知识素养,从学生不同创新见解中得到了新知识,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和发展中获得了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