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很多美国南北战争题材的电影都将南方塑造成了正面形象,北方则是叛军强盗的形象?

 Loading69 2019-09-13

因为北方军在战争中的行为比强盗还残暴。

尽管我们所知道的南北战争宣称是因“解放黑奴”而起,但在当时的南北双方看来,“奴隶”问题从来不是核心问题,真正的关键是“关税”、“州自主性”,乃至于更重要的“宪法权利”问题。

事实上,在北美独立战争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都不能称之为“国家”,而是一个相对松散的“邦联”,也就是“州”的联合体,美国政府只是拥有非常有限权力的弱势中央,无论是军事还是财政,都羸弱不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美国“州权”极大,甚至拥有退出联邦的权力。

在我们看来,林肯是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在美国人,尤其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看来,至少南部邦联各州要求退出美国是完全“合理”、“合法”的诉求,而好莱坞本身就有浓郁的左翼知识分子调性,所以,其一方面追求种族观念上的政治正确,比如电影里动辄总统就是黑人;另一方面,又对于这种“程序正义”的诉求表示同情。

更重要的是,在南北战争中的对抗双方,南方军队由于一直是联邦军队的支柱,甚至早期重要军校都在南方,且南方种植园贵族本就有很强的军事传统,所以,南方军的将领和军官的专业化程度反倒比人口更多、工业力量更强的北方军更高。

而19世纪的战争传统仍继承了欧洲王朝战争的“文质彬彬”,哪怕是拼死搏杀时也讲究“骑士精神”,所以南军事实上的行为表现要比北军更讲究。

反观北军,由于素质较差,加之战争初期的屡战屡败,人口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北军反而出现了兵源问题,所以,甚至有强征爱尔兰饥荒难民直接进入军队的“拉壮丁”举动,可以参看电影《纽约黑帮》,里面就有相关情节。

这就更加拉低了整个军队的专业素质,所以,哪怕是存在纪律约束,北军中的这些“地痞无赖”照样是胡作非为,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南方由于棉花种植园经济的存在,大量出口英国,富裕程度、生活水平要比上述的赤贫新移民要强太多了,黑眼珠子见不得白花花的银子,自然就有大量的不法行为。

更重要的是,北方军为了战争的胜利,在东西两个战场开战的过程中,还开辟了第三个战场,就是“经济战”,通过封锁南部各州,试图造成粮食短缺和经济崩溃,1861年,北军封锁南部各港,接着夺取了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权,并大肆破坏南部铁路网,以便阻碍粮食和物资的分配。从1861年到1863年,食物价格飙升了7倍,导致好几座南方城市发生骚乱。

但是把这一战场彻底推向“高潮”的是1864年,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担任北军总司令,他一方面用主力牵制罗伯特·李统帅的南方军主力,另一方面,派出小部队对南方军的后方物资主产区进行“焦土战争”,比如弗吉尼亚州的谢南多厄河谷,作为重要的物资来源地,农作物被毁灭、谷仓、磨坊都被摧毁,彻底消灭收成。

更疯狂的是威廉·谢尔曼将军在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所进行的“焦土战争”,沿着铁路线,谢尔曼将军直抵亚特兰大,这个南方铁路的中心枢纽,自此开始行军480公里的“向大海行军”,即横扫南部邦联腹地。

按照美国作家斯坦迪奇在《舌尖上的历史——食物、世界大事件与人类文明的脚步》一书中的描述:

行军在11月开始,正当秋收之后,因此粮仓中装满了谷物、饲料和棉花。每个旅派出一支“无赖”(bummers)搜索队,他们徒步出发,带着一车车的食物回来,前头还赶着牛群。谢尔曼的部队成扇形散开、蹂躏乡土,自行拿取新鲜的羊肉、熏肉、火鸡、鸡、谷粉、甘薯和其他东西。除了拿走他们赖以维生的粮食之外,联邦军人也杀猪羊、宰家禽,焚烧并洗劫许多房舍——尽管他们所接受的命令内容正好相反。

谢尔曼在其回忆录中记述,搜索行动变成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抢夺,而且不像他所命令的,只有正规搜索队可执行:“一个士兵走过我身旁,毛瑟枪上挂着一条火腿,胳膊下夹着一罐高粱糖浆,手里拿着一大块蜂蜜,正一面吃着。见到我在看他,他低声向一名同胞说:‘征粮自由。’”谢尔曼声称自己不赞成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但这完全符合他对格兰特夸下的海口:他将“让佐治亚哀号”。

除了洗劫并破坏农场和磨坊之外,北军士兵也拆毁他们遇到的所有铁道,还想出各种巧妙的花招儿,以确保铁道无法修复,譬如将铁轨加热、扭曲,再缠绕在树干上。

谢尔曼报告称:“从亚特兰大到萨瓦纳的铁路线,其两侧各48公里的乡村区域内,玉米和饲料都被我们耗尽,还有甘薯、牛、猪、羊和家禽;我们也带走1万多匹马和骡子,以及无数的黑奴。据我估计,佐治亚州及其军事资源所遭受的损失高达1亿美元,其中至少有2000万发挥了助长我方优势的作用,其余则完全是浪费与破坏。”

伤害并非到此为止。谢尔曼接着转向北,继续其破坏性的行军,于1865年春穿过南、北卡罗来纳州,留下宽达64公里的破坏痕迹。

谢尔曼的毁灭性战法,彻底摧毁了南方军的经济基础,最终令无法支撑下去的罗伯特·李将军缴枪投降,但是,这一路对“同胞”的毁灭,也在美国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