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咳嗽,全家就难受」,听见孩子咳咳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各种心疼,上天下地想方设法给孩子止咳,生怕娃咳出问题。 可要知道,咳嗽并不一定是坏事,盲目给孩子止咳有风险,特别是下面这几种「止咳药」,不但帮不了娃还可能会坑娃。 哪几类止咳药,宝宝要慎用? (图片来源于搜狐) 含可待因成分的药物具有一定成瘾性,某些止咳药还含有麻黄碱! 这些成分不仅容易使人对药物产生依赖,大剂量服用还可能会引发致幻现象,同时对儿童肾脏、肝脏等脏器也会造成损害。使用不当还会出现抑制呼吸,导致死亡的情况。 从某种意义上该成分药物属于一种“隐形毒品”,存在一定的风险。 所以,在2018年9月6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对含可待因的药品说明书提出修订要求。其中,明确指出含可待因的药品必须在【禁忌症】或【儿童用药】一栏中标注: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 各位宝妈奶爸们千万别觉得含可待因的药物离宝宝很远,因为可待因又称甲基吗啡,是弱阿片类药物的一种,对于止咳效果非常好,疗效较为迅速,除了止咳还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所以被广泛用于感冒药、止咳药、止咳溶液中。 而且大部分药物的名称以及成分中会表明“可待因”字样,但也有标注“罂粟壳”“阿片粉”“樟脑酊”等字样来替代说明,含这类成分的药物同样需要粑粑麻麻们警惕起来。它们分别是: (图片来源:疫苗小豆苗) 异丙嗪属于副作用较大的一种成分,它会抑制儿童呼吸,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警告:非那根(异丙嗪)严禁用于 2 岁以下的儿童,并禁止作为镇咳药物来使用。 不仅是西药,有一些中成药也会含有异丙嗪成分。比如:伤风止咳糖浆、复方桔梗枇杷糖浆这两种常见药,尽量不要让宝宝吃! 咳嗽就要吃止咳药? 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 某些家长发现孩子稍有咳嗽,便急于给孩子服用各种止咳药、止咳糖浆。止咳药进入人体后能迅速作用于咳嗽中枢,产生强有力的止咳效果。这种做法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却会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 因此,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乱喂止咳药。 当然了,4 个月以下的婴儿咳嗽应立刻去看医生,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家长不能判断咳嗽的原因,或是孩子有下列症状时,最好也咨询医生: 呼吸困难、呼吸有杂音或呼吸急促;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于呼吸急促的定义为: < 2 个月,呼吸频率 ≥ 60 次/分钟 2~12 个月,呼吸频率 ≥ 50 次/分钟 1~5 岁,呼吸频率 ≥ 40 次/分钟
正确护理咳嗽,帮助孩子减轻痛苦 再回到「咳得睡不着怎么办」这个话题,虽然我们说不要止咳,但也不是说孩子咳嗽我们只能在旁边干看着啥也不做,正确掌握咳嗽护理的姿势,可以让孩子在咳嗽期间的痛苦减轻。 我们可以: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无论是治疗引起咳嗽的疾病,还是对咳嗽本身进行护理,都无法立刻消除咳嗽的症状,因此在正确的处理之外,家长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