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国兴衰俄罗斯8

 陆一2 2019-09-13

列位看官,晚上好!上期我们谈了俄罗斯彼得一世改革的重要背景,交代了改革具备的两个关键要素,即具备了改革的土壤和改革的风云人物。本期,我们进一步来谈彼得一世改革采取的重要措施,实现两大“宏伟目标”之目的。彼得一世在当时非常落后的俄罗斯进行革故鼎新的改革是需要超乎常人勇气的,要不遗余力地冲破一切阻力向前推进的,同时又是伴随着俄瑞北方战争的展开而深化的。这个时候,彼得一世一方面要指挥俄罗斯军队与北方强国瑞典打仗,另一方面运筹帷幄全面推进国内的改革,令其先辈黯然失色。


第二节  “让俄罗斯腾空而起”——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一世在考察欧洲回到国内以后,异常兴奋,他不断地盘算着如何在俄罗斯这块冰封的土地上全面地推行他的主张,全面地推行改革,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欧化措施来唤醒俄罗斯民族的精气神?以改革来改变俄罗斯整体落后的状况,缩小与西欧之间的差距。彼得一世反复地思考着,思考着……

二、彼得一世改革

(二)主要措施

1、大刀阔斧地进行军事改革

彼得一世进行改革是伴随着1700年开始的俄瑞北方战争而展开的,彼得首当其冲的考虑是军事问题。彼得考虑的是北方战争如何取得胜利?为俄罗斯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因此首先考虑的是军事改革。

那么,彼得军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呢?在彼得看来,军事改革总目标是加强军队的近代化建设。具体目标一是改革军事,采取西欧军事制度建立正规陆海军,加强与西欧的技术交流,用西欧模式进行训练;二是加强和巩固国防,保障国家安全;三是为俄罗斯夺取通往西欧的出海口,这是彼得梦寐以求的重要目标。

有了顶层设计,还要有具体的措施。因此,我们说军事改革是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内容,他几乎用去毕生的精力建立俄国的正规陆军和创建海军。

彼得改革军事,有没有基础呢?在改革之前,他曾做了两件事,为建立正规陆军奠定了基础:其一是,当年彼得为躲避索菲亚公主的追杀,远离了权力中心,躲到莫斯科郊外,对军事技术非常感兴趣,据说10岁时学会了发射大炮等,同时召集了600余名少年组成了一支军队,那个时候的彼得已经表露其军事才能了。据记载,而早在1691年,彼得组建了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和谢苗诺夫斯基两个“少年游戏兵团”。在后来的军事改革中,这两个兵团成了他的正规陆军的核心。其二是,1698年,彼得解散射击军,把原有2万人的射击军和其他新制团队改编成正规军。这是当时彼得几乎全部家当。

彼得一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在俄瑞北方战争期间(1700—1721年)进行的,这就决定了彼得的许多改革措施是围绕着军事改革而展开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彼得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

那么,彼得的军事改革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呢?

(1)改革措施

我们谈过,彼得的军事改革主要是围绕如何取得俄瑞北方战争而展开的,他首先考虑的是俄罗斯兵源问题。这是彼得为了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所以,他就想到了在西欧考察时西欧国家的兵制,第一就是在俄罗斯国内实行义务兵役制。

第一,实行义务兵役制。

为了击败堪称欧洲强国的瑞典,为俄罗斯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早在北方战争爆发前夕,彼得就着手仿照西欧兵制,改组军队。彼得认识到俄罗斯兵制存在着很多弊端,不改变固有的办法,靠俄罗斯现有的军队是打不过瑞典的。“战争的第一位因素不是武器,是人。”因此,彼得开始对军队动了大手术,取消雇佣制和贵族军队。

靠惯性思维,取消了雇佣制和贵族军队以后,怎么办?很多大臣很是恐慌,都在看彼得有没有新招?

1700年,也就是在对瑞典开战的那一年,彼得下令实行义务兵役制。彼得在国内颁布征兵法令,法令规定俄罗斯国内各个阶层不分贵贱,服兵役一律平等。这一法令的出台,举国震动。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俄罗斯看来,当兵是一种特殊的待遇,不是每一个都能够享受的,尤其是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现在,彼得发布的征兵令,全国老百姓服兵役一律平等,一样的待遇,很快得到了农民的积极响应。同时,征兵令规定,征兵对象主要是农民。法令还规定,贵族和僧侣免服兵役。

征兵令规定,每25户征召士兵1人,每次征召3—4万人。

这样的征兵令确保了俄罗斯军队的兵源质量,保证了俄罗斯可以建立一支足够数量的军队。

据记载,彼得在位期间,先后征兵53次,有284187人入伍。到1709年,彼得的军队改编工作基本完成。

有了一定质量和数量足够的兵源,彼得就可以建立正规陆军。

第二,建立正规陆军。

彼得借鉴西欧军事制度,考虑到俄罗斯具体情况,建立的正规陆军由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个兵种构成,其中以步兵为主。同时,对四个兵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从编制到武器,从大炮口径到军服式样都作了统一规定。以步兵为例,在吸收西欧国家军事技术的基础上,步兵继续使用滑膛火枪,新增加了三刃刺刀和手榴弹。骑兵也进行了武器的重新装备,除冷兵器外,配备了短火枪、手枪和大军刀。每个骑兵团配备2门榴弹炮和4门臼炮。炮兵也配备了重型大炮和4门轻臼炮。整个军队的武器装备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

有了兵源,有了武器装备,没有军事人才,仗也会打不赢的,因此,彼得考虑加快培养军事人才

第三,培养军事人才。

要赢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必须要培养军事指挥人才,提高军队指挥能力。这一点,彼得十分地清楚。在改革前,彼得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把俄罗斯大批贵族青年派往欧洲的意大利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去学习军事,尤其是军事指挥;另一方面,彼得以重金聘请外国人在俄国军队中担任要职,直接进行指挥。到俄瑞北方战争结束的时候,1721年,在俄国著名将领中,有14名是外籍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外国人在俄罗斯军队的任职得到了限制,这是后话。

同时,彼得还认识到单靠派出去学习欧洲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靠自己的培养,因此,当改革开始的时候,彼得在国内就开办了各种军事学校、技术学校和训练班,大力培养军事人才。据记载,1701年—1719年,彼得先后开办了炮兵学校、军事工程学校、军医学校等学校。

为了让军官真正具有指挥作战的能力,彼得规定,贵族青年到军队服役必须首先从当士兵开始,然后逐级考核升为军官,从而打破了贵族一入伍就当军官的旧制度。彼得还设立了军衔制度,军官分成14级,根据军功赏罚分明任用军官。

为使军队逐步俄罗斯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彼得看到外国人在军队任职的弊端,因此,1711年,彼得规定,外国人在俄国军队中任职不得超过俄国军官的三分之一。到1720年,陆军院发布命令,禁止外国人再到俄国军队中任职。1721年,彼得规定,炮兵军官必须从俄国军人中挑选。

随着彼得对军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有兵源、有武器装备、有军事人才的前提下,彼得没有沾沾自喜,相反的他总觉得还少了什么,他想起了在英国和荷兰考察时看到的东西,那就是军事制度。彼得觉得要制定一系列符合俄罗斯实际的军事制度,才能保障军队的战无不胜。

第四,制定主要的军事条令和章程。

为了加强军队的组织性、纪律性,确保战斗力,强化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彼得着手制定相关的军事制度。

1716年,彼得制定《陆军条例》。条例规定了军队组成、军官义务、军规军纪和军事刑法等。条例要求全体官兵大胆勇敢,意志坚强,能经受得住战争的严峻考验,懂军事技术,既能进攻,也能防御,能熟练地使用武器等等。

与此同时,彼得根据俄瑞北方战争的形势发展,几次调整统帅机构,强化对陆军的集中统一领导。同时,彼得还成立以缅希科夫为院长的陆军院,加强对陆军的领导。

彼得十分重视激发士兵的斗志。在1709年北方战争的波尔塔瓦大战前夕,彼得鼓动士兵说:“你们不是为彼得而战,而是为俄罗斯祖国而战。”这样,到彼得执政末年的1725年,一共组建了130个团的俄国正规军,人数达20万人。

有了一支上了规模的陆军,彼得还是不满意,还要有一支可以开疆拓土的海军,因此,彼得的梦想是要为俄罗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以实现历代沙皇的夙愿。

第五,建设强大的海军。

彼得说:“如果一位君王只有陆军,那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他既有陆军又有海军的话那他就有两只手。”彼得又说:“水域就是俄罗斯的需要。”

彼得从1695年对土耳其的第一次亚速战争失败以后,痛定思痛,就着手建立亚速舰队。彼得亲自动手,用他在欧洲学习到造船技术与其他工匠一起参加造船工作。同时,为了保证造船资金,彼得下令,教会领地上每8千农户集资建一艘军舰,世俗贵族领地上每1万农户集资建一艘军舰。到1696年春,俄国建成了各装有36门大炮的“圣徒彼得”号和“圣徒巴维尔”号舰船、4艘放火船、23艘帆桨大船、30只小船、1300只平底木船。到1698年,俄国建造了52艘军舰。俄罗斯的舰船已初具规模。

彼得望着停泊在港湾里的舰船洋洋自得。

俄瑞北方战争爆发后,1701年,彼得创建了波罗的海舰队。舰队舰船主要来源于瓦尔霍夫河和卢卡河造的600只平底小船和在霞西河造的6艘三桅巡洋舰。显然,海军的力量是不够的,不能满足彼得赢得战争胜利的需要,因此,彼得不断地加快海军的建设步伐。据记载,在1702—1715年期间,俄国共建造25艘战列舰、19艘三桅巡洋舰和298艘其他船只。舰队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北方战争的发展,1711年,俄罗斯枢密院会议通过决议,计划建造装载60门或50门大炮的舰船各10艘,装载26门大炮的三桅巡洋舰6艘,载有12或14门大炮的双桅侦察舰6艘。

到1724年,波罗的海舰队实际拥有装载50—96门大炮的战列舰32艘、双桅侦察舰8艘、三桅巡洋舰16艘、帆桨大船85艘、小船300多只。

为培养俄国海军方面的专门人才,1701年,彼得在莫斯科设立第一所航海学校。1715年,这所航海学校迁移到彼得堡,改为彼得堡海军学院。后来,彼得设立海军院,加强对海军的统一领导。1720—1722年,彼得陆续颁布了《海军章程》等,对海上舰队的编制、战船的等级、海军官员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权利和义务都作了明确规定。

有了陆军和海军两只手,彼得还在想什么呢?彼得想军队使用的武器装备不能靠引进,而是要国产的。因此,彼得想办军工厂,自己生产武器装备。

第六,兴办军事工业。

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彼得十分注重兴建各类兵工厂,仿照西欧样式生产新式火炮,满足国内各兵种的需要。同时,修筑国防要塞,抵御外敌入侵。

(2)评价

对于彼得一世破除国内陈规陋习,根据俄罗斯实际情况大刀阔斧进行军事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呢?对俄罗斯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呢?

客观地说,彼得一世对军事上的改革,排除阻力,采取改革兵制,培养人才,颁布条例,建立军队,造兵工厂等举措,大大增强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建立了一支符合彼得要求的近代化陆海军队,既巩固和加强了彼得在俄罗斯的统治地位,又赢得了北方战争的最终胜利。俄罗斯打败了欧洲强国瑞典,取得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实现了彼得及历代沙皇的梦想,并为俄罗斯后期的扩张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们就谈彼得一世改革的军事改革措施,彼得一世改革的其他措施,我们下期再谈,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