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片段和联想 平静而无限可能的求学生活 读书的时候,开始选专业是以大类分开的。因为从小喜欢画画,些许文艺,一度很想选择建筑专业,所以大类选择的时候就结交了很多建筑系的同学。不过最后阴差阳错还是转去了商科,现在想想,没有那种选择是绝对的,那会读书的时候按部就班,虽然没有对未来做过太多的规划,但好像未来就有无限的可能。 读书的时候不同专业同学相处起来并不会有什么区别,因为在20岁左右的年纪留学自立,对待一切的新鲜感和期待感本就填满了很大一部分。当时和几个建筑的同学做舍友,周末大家做做黑暗料理,有节日的时候聚餐,也相处的融洽,当然有项目的时候几天不见他们的人影也稀松平常,以studio为家的人也不在少数。建筑的学生和你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其实差别很大,对人设的期待感不需要,当然也分人,有的会精致些,但绝大多数并不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有什么区别。
我的建筑学启蒙是从这些朋友们那来的,可能也是他们顺带着为自己巩固了考试知识点,而且只要和建筑的朋友出去旅行,踩点刷楼的节奏是不会让你有喘息的,不过其实是有趣的,因为路人的我可能只是单纯的打卡,但建筑朋友们在打卡的同时还能给你捎带科普一些建筑解构。
归来仍是少年 很多人的人生轨迹会在毕业来临的时候越来越远,可能平时嬉笑打闹的也渐渐陌路。我们在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个建筑的朋友让每个身边的朋友给他录了一段语音,开始录的时候我还逗笑着说,你搞的这么正式说的以后见不到了一样,他回了一句,说的像是很容易见到似的。即便现在通讯发达,很多人再见之后也就是永远。 本科毕业后,我去了香港读书。建筑的朋友们散落在西方的世界各地继续深造,不过建筑这个专业是个大抵有种下一站不知道会在哪的专业,他们偶尔来因为field trip或是由着各种各样的事过来香港,细想一下,这几年来香港找过我的建筑同学也都有至少五个了吧。我这个坚定的代表处也算尽职。
其实,谁不是呢? 写的很浅,想作为一种试笔,看看自己所为的安静的灵魂是否还安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