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大街上,随处可见那种背上留着刮痧拔罐痕迹的人,背上黑红的痕迹,仿佛已经成为养生达人的标配,人们通过刮痧、拔罐、艾灸等一些中医养生疗法来减少一些身体的小毛病,那么拔罐、刮痧、艾灸究竟起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和禁忌呢?小编来说一说。 刮痧是通过对人体皮肤的反复刮动,使皮肤局部出痧,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可以缓解人体的疲劳,酸痛,起到疏通经络、顺气活血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艾灸与刮痧、拔罐都是中医外治法的精髓所在,它们的最终目的一样,但是在操作过程还是有一些不同。艾灸身体虚弱和强壮的人都适合;刮痧、拔罐这些能“见血”的相对更适合身体强壮一些的人。刮痧的实质就是泻掉实邪之气,但是,刮痧必须刮在淤堵的地方才可以泻去多余的淤积气血,促进经络通畅,如果刮在经脉空虚的地方,只会让该处更加虚弱。因此,身体健壮的人刮痧可以通经络,血虚血亏的人刮痧则会伤气血。
不适合人群: 1.身体虚弱的人,如老人、儿童或者正气不足的人,仅凭借刮的力量无法把“邪”推出去,还容易适得其反——身体虚弱的人去刮痧,根本出不了痧。 2.孕妇不适合刮痧,特别是腹部、腰骶部不适合刮痧。 3.有出血倾向的病人,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等不宜刮痧。 4.皮肤高度敏感,皮肤病患者不宜刮痧。 注意事项: 个别人可能对刮痧不适,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要停止刮痧,如无好转要及时送医。需要注意的是,饭后1个小时才可刮痧,太饱和太饿、过度疲劳者不能刮痧。拔罐可补可泄,具体到“补”呢,就是用罐数量要少,引气集中一处。 人们在外面拔罐时通常总是满后背都被拔上罐,这样做主要是将气血引入膀胱经,起到利尿排毒的作用,但这对于气血虚弱的人便大为不利了。 拔罐最大的功能就是它的引血功能,但是前提是要有血可引。 不适合人群 1.拔罐时间不是越长越好,最好控制在15分钟左右。2.饱腹、空腹都不宜拔火罐操作;拔火罐前要先排净大小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火罐。3.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女性的月经期及其它出血症部位,不可拔罐;拔火罐后不要马上洗澡,尤其是冷水澡。4.高热、抽搐、痉挛等;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不宜应用。艾灸跟刮痧、拔罐最大的区别在于,艾灸本身具有培补人体阳气,生血活血的作用!就是这一点决定了艾灸的不可替代性。艾叶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达到温通经络、培补气血、补肾固元的作用。不适合人群 1.过饥、过饱、醉酒、大恐、大怒、大渴、过度或精神紧张者不宜艾灸;4.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等不宜灸。注意事项:
2.在施灸期间,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不要过饥或过饱,要吃清淡的食物,保持心情愉悦。3.施灸若忽然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出汗、颜面苍白,是为晕灸,应立即停止停止施灸,开窗通风。如需进行拔罐、刮痧、艾灸,请选择专业正规的理疗中心,在专业理疗师的指导下,结合个人体质进行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