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能转静》陈少文 对于一个较为关键的民商事案件的败诉,不同的律师会有不同的应对模式:有的人反思后会抽象为自己不适合干这一领域,转做刑诉;有的人会抽象为不适合诉讼领域,转做非诉;更有甚者,会抽象为不适合做律师,最终转行。 对一个失败的案例,抽象的程度不同,最终的走向就会不同。这仅就一个案子而言,如果失败的案子变多,是否会有更多归纳性的经验,最终不可逆转,忧愁止不住。 但,这些所谓的抽象都只是反思归纳得来,而归纳本身就是情绪,是心理学上的原因,并没有什么逻辑性。我们习惯于放大一次失败对我们的重大意义,习惯用归纳反思失败的方式来否定自己,悲观就开始了。 如果把这个失败具体化,不抽象不归纳呢?一个案子的失败,总归有具体的方面,自己的专业、法官的利益考量、当事人的偏向隐瞒、证据的缺乏瑕疵等。用这样的方式,而不是否定自己,无逻辑地上升为经验。这样乐观可能就来了。 悲观来源于对失败的归纳抽象,乐观来源于对失败的具象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