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的优势在于完全没有器材的限制,拍摄街头,你可以使用任何的器材任何的焦段。但即便如此,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我们自己的拍摄风格,而决定风格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焦段。 在开始选择镜头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 我们拿着一个定焦镜头,通过移动身体改变拍摄距离,和拿着变焦镜头原地不动变换焦距,得到的画面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镜头和相机决定了等效焦距,焦距决定了视野宽窄,视野宽窄限制了拍摄距离,拍摄距离影响了透视关系,所以,虽然你走近了,但它已经不是你移动前的透视和比例了。 这个例子所揭示的本质就是:不同焦段有着不同的空间感。 【使用定焦拍摄,培养镜头感】 长期使用某一个焦段,可以培养眼睛对于这个焦段的敏感度和熟悉度,知道什么样的位置举起相机就可以捕捉到什么样的画面,更重要的是对于实际场景中各元素在照片中的空间位置关系心里有底。这对于及时抓住难得的瞬间,不错失宝贵的画面有着极大的意义。常用定焦镜头拍摄的摄影师,眼睛会像相机上的镜头那样观察周围的世界,成为了镜头的延伸,随时随地筛选出可以被定格的瞬间。 下面说几个街头摄影最常用的焦段,并看看它们在各自焦段所呈现的画面。 【超广角:24mm f/1.4G ED】 用24mm拍摄,强烈的空间感和远近景的反差会给画面加入足够的表现力,而角度上的一个小小变化也会在透视关系上表现出来,这些都是24mm的魅力所在。 不过,这个焦段也有两个问题: 其一是变形也很大,要求拍摄者具有较强的构图能力,能更好地控制透视。 其二是要求具有接近拍摄对象的更大勇气和更丰富的技巧,从这个层面讲,它更取决于个人的拍摄习惯和风格。 2015年12月,北京,雾霾红色预警。 2016年6月,跳水洼的人,致敬布列松。 【广角:35mm f/1.4G】 街头摄影常常会关注场景的表现、人物与环境的互动。35mm是广角的开始,可以在照片中适当的强化环境和空间。这种强化是温和的,它在加强画面表现力的同时,又和画面融合在一起,几乎不会让人太关注。因此,35mm成为了环境人像的最佳选择。 2015年11月,鼓浪屿,海鲜夜市。 2015年4月,成都,敲敲打打的乡愁。 2014年7月,平遥,脸谱。 【标准镜头:50mm f/1.4G】 在街头摄影中,拍摄的往往是身边的场景,需要让看到照片的人透过你的镜头体验到此时此刻你身边的场景,因此越接近人眼视角的焦段越适合街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摄影师钟爱50mm定焦的原因。 50mm是经典的,同时也是含蓄的,它保留了现场感而不是距离感。用50mm拍摄的画面可以让人完全忽略镜头的存在,呈现出来的仿佛就是世界本身。这个看似平易近人的焦段,想要用好也绝非易事,它要求拍摄者对于各种环境元素的运用和掌控更加娴熟,唯有如此,才能在平和的视角中找到惊喜的表达。 2018年12月,北京,一个人的平安夜。 ![]() 2019年9月,朝阳剧场,幕前幕后。 ![]() 2016年10月,浙江金华,窗。 【中长焦:135mm f/2D】 ![]() 135mm属于中长焦端,但它没有长焦镜头强烈的空间挤压感,更容易表现画面丰富的层次,同时8-10米的距离能够让自己完全脱离被摄主体,而不必担心距离太近而被发现的尴尬。当被摄主体意识不到相机存在的时候,往往能够呈现出更加真实的瞬间。 另外,很多人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看到的风景惊人漂亮,拍出来的照片却平淡无奇,这里面的原因,很可能是太依赖广角镜头,试图把所有的元素都塞进照片里,导致照片或喧宾夺主,或主题凌乱,很难给人留下印象。遇到这种情况不妨换用长些的焦段,只拍下让你最感兴趣的局部,或许会有意外惊喜。 ![]() 2016年10月,北宫门小学,午后。 ![]() 2016年4月,故宫文华殿,暮春。 【君子使物,不为物使】 要拍出好照片,就要先熟悉你观看世界的焦段,并用心体会。有一天,当你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精彩之处,精彩的照片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街头摄影,你会选什么镜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