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九月,恩师难忘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我们可以做什么》 ——南师大王海英教授 在今年2月份举办的关于“幼儿深度学习”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王海英教授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分享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 一、 什么是深度学习? 脑科学、认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等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深度学习的特点与发展阶梯。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我们可以聚焦三组关键词来理解何为深度学习。 二、如何判断幼儿是否处于深度学习中? ●主动性持久的好奇心 ●学习投入程度 ●策略的关联 ●学习中的反思状态 ●深层的思维层次 ●创造工具的能力 ●学习结果的迁移 为什么要关注幼儿深度学习呢?因为深度学习聚焦四种核心能力,而这些核心能力有助于培养具备高阶思维、自主学习和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未来人。 三、怎样支持幼儿进入深度学习? 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需要一个前提和基础。从宏观角度,幼教管理机制、措施和手段都要跟着“变”起来;从微观角度,需要从课程入手,层层分解与支持,最终落实到教师与幼儿身上,落实到推进和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上来。在这条道路上,王海英教授带领江苏省的大量公办、民办园走出了一条从课程游戏化开始的创新之路。为了支持园所落实这一理念精神,她们制定了十六个支架,而讲座中涉及到的课程审议与主体海报仅是十六个支架中的两个,即“审议和改造课题方案,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和“幼儿园空间自主化”。 王海英教授同时指出,课程游戏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的浸入,幼儿只有在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状态中,才能卷入、沉浸在深度学习之中。为此,她们做了多类实践探索,如“儿童本位的环境设计、从主题墙到主题海报、从小小拍客到儿童游戏观察者、从教师的观察记录到儿童视角的学习故事、从有准备的环境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深度学习、从儿童过程性记录到创造性符号表征的发展”等等。 |
|
来自: 紫竹天使qd9ry2 > 《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