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静心观察中读懂幼儿

 江山携手 2016-05-05

  孩子是谁?孩子当下行为背后的密码是什么?对于教师来说,你知道孩子已有什么,还需要什么?

  6年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启动了3项工程来寻找答案。这3项工程分别是:读名著、访名家、探童心。

  6年的坚持,银河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改变了,教育观改变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创办于2000年6月,是一所由区社会事业局直属管理的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2015年7月成立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教育集团,下辖四个园区。目前,幼儿园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主张——“胚芽使命与呵护教育”,形成了“每颗星星都闪光”为核心目标的园所文化理念体系。园所拥有一支“会看会玩、会等会说、会评会引”的专业化保教队伍,和孩子一起感知世界。2014年,该园被评为常州市基础教育课程基地、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基地。

  阳阳今年4岁。这天上午,妈妈建议阳阳画画。“妈妈,画什么呀?”妈妈指指正在打电脑的爸爸:“就画爸爸吧。”

  十多分钟后,阳阳兴致勃勃、有点迫不及待地举着作品:“我画好啦!”

  “那是什么呀?乱七八糟,黑乎乎的什么都不像!”爸爸生气地责备起来。阳阳生气地、大声地说:“这里不是有你呀!”妈妈赶紧打圆场:“我看看,怎么看不到爸爸啊?”儿子委屈地说:“爸爸一边打电脑一边抽烟,呛死人了,谁也看不见他!”

  吴亚英常常在讲座中展示这个案例。

  看到这个案例,许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和分析:案例中的阳阳表达了自己不喜欢爸爸抽烟这件事。果真如此吗?让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试着理解孩子的想法。

  任何人都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孩子们也不例外。只是,孩子有着不同于成人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有着他们自己的逻辑。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自由涂鸦期,用大人认为的乱七八糟的线条、黑乎乎的色调,表达着他对沉浸在烟雾缭绕中的爸爸的看法,不能说不逼真——真的看不清爸爸呐!

  4岁的阳阳,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的作品。他的迫不及待,不是源于他讨厌爸爸抽烟,而是他非常想和家人分享他画画的乐趣,而孩子画画的乐趣,其实很简单——我画画啦!

  而这些,作为成人,我们真的能够读懂吗?

  是教师,更是儿童

  有人觉得,真正读懂孩子很难。然而吴亚英却认为,这并不难,这是每个幼儿教师都能够做到的,只是需要教师日复一日的坚持以及对幼儿多一点再多一点的关注。

  “如今,当我用充满爱意的眼神注视着孩子们时,只需瞬间,孩子们就会接纳我,这时的我即使不说话,孩子们也知道我是用心陪伴他们的人。”说到与孩子们的心有灵犀,吴亚英的眼睛闪烁着那份属于幼教人的事业满足与幸福感。

  然而,这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多一点的关注,做起来并不简单。

  孩子们在用他们的“语言”,“诉说着”他们对世界、对事物的看法。他们的“语言”,远比成人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他们的看法,也比成人更有灵性,更精准无误;就是他们看事物、看世界的本身,也远比成人纯粹,因而也远比我们快乐。

  怎样才能看懂这些?

  吴亚英和她的团队在实践中摸索到了“钥匙”:怀着崇拜,向孩子学习,和孩子玩在一起。“牢记前人的教诲——儿童是成人之父,蹲下身子,目光应长时间、高频率地与孩子的目光接触,与全班每个孩子都有眼神的交流,我们的主观推断一定要滞后于孩子的客观表现。只有这样,我们就能真正静下心来,把自己的心门打开,用心捕捉到孩子们的童心、童真,发现他们直观的思维方式、简单的逻辑关系,以及一针见血、直指本质的灵性”。

  中班下学期。数学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下课了,孩子们或喝水或小便,可康康始终坐在垫子上不起来。再三询问下他低头轻声地说:“我上课时不小心尿尿了……”听到此话的孩子大笑起来,有的甚至跑去掀康康的坐垫……看到孩子们的表现和更加难过的康康,老师轻轻地拍着康康的头,坚定并坦然地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老师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事!”听老师这样一说,康康抬起了头,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孩子们的吵闹声也变为对自己的“声讨”:“我也尿过……”康康坦然地换下了裤子。

  稚嫩的童心在“突发”时刻显得不知所措!“此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从幼儿的立场分析和透视他们所经历的,分析他们此刻的心情,感受他们此刻的感受,用动作告诉孩子我们的理解,用语言告诉孩子我们曾经的‘突发’。”在吴亚英看来,真正有意义的教育,需要用心灵呵护心灵、用生命呵护生命。呵护,又必须落实到行动。

  “只有具备儿童视野,你才会真正看清楚孩子。只有从生命的角度对孩子的文化产生认同,你才会觉得那是多么真实、有趣而富有意义……”吴亚英认为,教师需要培养自己的回归意识,因为只有教师开始关心孩子意图背后的需要和感受时,才能真正看见孩子。

  是个体,更是团队

  在江苏师范类高校的学生中,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银河幼儿园不是一般人能进的”;而幼教同行给银河幼儿园的评价是:“银幼人,真不是一般的。”不一般,是因为银幼的每个人,都有其精彩。

  在银河幼儿园,我们常看见教师们拿着一支笔、一张记录纸、一架单反相机,静静地看着孩子。其实,在吴亚英看来,看懂孩子,只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本领之一。看懂孩子,是为了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心思;多等待、少干预,“与孩子一起投入地玩着、做着、聊着之中教一点他们需要的东西”,为的是做一个“和孩子一起感知世界”的人,做一个“等得了、说得准、引得巧”的专业人员。

  曾经,大家把幼儿教师称为阿姨,管管孩子的吃喝拉撒,后来称为小老师,教孩子唱唱跳跳。而在敬重专业的今天,幼儿教师的形象应该具有新的常态,那就是幼儿教师是“点亮孩子心灯的人”,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看见孩子——看懂孩子——发展孩子”的本领(看见与看懂之间,需要观察能力、与幼儿谈话能力、作品分析能力,看懂与发展之间,需要的是回应的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这样的教师,哪里来?

  首先在招聘机制上,吴亚英从来不拘泥于传统,坚持“不拘一格、关注后劲”的原则。不论地域、专业、性别如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心智成熟,热爱教育,会玩、会带着孩子一起玩。

  而在培养机制上,吴亚英坚持“要者上、用即培”的原则。借助项目责任制,为“能者”搭平台、找通道。在银河幼儿园,每年可以从园内园外找这样的平台近20个。这些平台,不仅锻炼了教师的综合能力,更增强了干劲、拓宽了视野、提高了团队合作水平。

  2010年加入银河幼儿园团队的音乐教育本科生沈道广,如今在常州市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他弹着吉他给孩子们“讲述”好听的睡前故事,电视台、广播电台都留下了他的吉他声。而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让孩子们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流淌着音乐的符号,在幼小的心中种下爱音乐的种子”。

  “入园”5年的高丽泽、王禹,也已走上了入职入门、市新秀、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快车道,如今成长为常州市最年轻的骨干教师。

  保健主任陈静,在园4年来,她带领全体保健教师、保育员,研究幼儿的生活课程、改革保健工作和保育工作,形成了《银幼卫生保健质量标准》,并带着三井、新桥、龙虎等三园一起展开推广性研究。

  幼儿园的保安李师傅与交通协管员李坚,也加入了懂孩子、爱孩子的队伍。  

  是课程,更是生活

  幼儿园的课程,不同于中小学,它不是知识体系,而是由孩子的故事组成的经验体系。这些故事,发生在每时每刻每处。这样的课程,是适宜孩子的,是生活化、好玩的且有挑战的。

  “从幼儿到幼儿”,是银河幼儿园一直坚持的课程建设思路,并将幼儿的兴趣点作为课程的生发点以及课程的最大价值。

  如何变幼儿的兴趣点为课程?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观察,留心幼儿的热门话题,挖掘课程资源。当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他们会自发游戏,自由聊天,一个班级的幼儿会趋于玩同一种类型的游戏,聊同一话题,且这个话题会持续很久,这就说明这些话题是孩子们所需要的。比如一段时间,小班的孩子常常会玩关于“枪”的游戏,在玩积木时,许多孩子都拼出各种枪,然后玩打枪游戏,孩子特别享受这个过程,可见这样的活动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再比如机器人游戏、开门刷卡游戏,这些游戏都是孩子们一段时间的话题焦点。

  这么多话题,应该选择哪些呢?如果是组织一系列主题式的活动,要对孩子的话题进行筛选,选择开放式、外延较大的话题,让孩子在活动创造性上有所发展。比如:枪、机器人、开门刷卡这三个话题,明显关于枪的活动更加丰富,更加有建设性,孩子发挥的空间更大,所以教师最后选择了“好玩的枪”这个主题,进而生发出了《手枪展览会》、《制作手枪》、《聪明的解放军》、《一起来打枪》等系列活动。

  与此同时,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打破教师的单方面设计,鼓励并支持幼儿参与设计,教师要倾听幼儿在活动中发出的“真实声音”,从“声音”中寻求幼儿喜欢的课程内容……孩子在自发、自主活动中可以获得自由及由内而外的愉悦。

  在银河幼儿园,这些是被孩子们评为“好玩、带劲”的项目:每天一小时的混龄运动、每学期一次的远足;生活中体验、操作中学习、模仿中体会;兵教兵的课堂……

  6年的静心观察,6年的坚持不懈,银河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改变了,教育观改变了,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正在从看见孩子到读懂孩子,从读懂幼儿教育到演绎最真的教育。正如园长吴亚英所说——幼儿教育最该做的事是“读懂并满足孩子专注当下的心理需求;呵护孩子科学家一样的好奇、专注与探索,哲学家一样的刨根问底,艺术家一样的奇思妙想和无限创意”。

解读童心无须太多花招
□ 吴亚英

  童心是什么?解读的意义何在?《辞海》解释为“儿童心情,孩子气”。陈鹤琴的理解是: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群、好游戏、好野外生活。童心,还是孩子每个行为背后的意图,以及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解读童心,就如同良医号脉,只有号准脉,方能开准方。要成为优秀的教师,只有读得懂童心,方能真正做到因人因时施教。如何才能读懂童心呢?

  静心观察

  蒙台梭利提出,教师首先是一个观察者。要当好观察者,教师首先需要迈过自己心理上的两道坎:一是认为“只听只看不说不做,就是不作为不称职”;二是“他肯定想……”的主观推断胜于静观其变的耐心等待。其次,无论是随机观察,还是有意观察,我们都需要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只是前者是伴随观察行为的即时确定。第三,观察需要技巧,比如站位不可太近或太正向,眼神不可长时间盯视……总之,应尽量不要让孩子察觉你在刻意观察他。第四,观察,就是仔细听、认真看。仔细听,表现为除了听其话,更要听其“音”;认真看,表现为除了看举止神情,还要看其作品以及与谁(或什么东西)互动。

  白描记录

  记录,可以伴随观察同时进行,也可以在观察后追忆进行。记录,最需要的是客观真实、翔实,我们称之为白描。

  白描怎么写?

  请看这个案例:“9月25日,这是个宝宝班的男孩,两周岁7个月零8天,上一周的一个下午才来。刚来时,带他到班上,他马上与其他孩子融在一起。可是,从第二天开始,他就拿着从家里带来的浴巾不放,而且一直是嘴巴咬着浴巾,叫他收起来,他会哭得跳脚……”这是个纯文字记录的案例,除此之外,还有表格加文字,影像加文字,平面图加文字等不同的记录方式。不管何种方式,有两点基本要求必须做到:第一,不加任何主观臆断的事实描述,力求再现场景,避免使用如“似乎”、“也许”、“我想”、“他将放弃”之类带有猜测或判断性词句;第二,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记录每个细节,无遗漏。

  倾听对话

  许多时候,我们很难看明白孩子,这时找机会与幼儿对话,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要与孩子对上话,必须讲究方法,我们采用比较多的方法有:一是在观察时与孩子一起玩,玩到获得信任后的随聊。二是事后征得孩子同意后一起看照片或录像回放等,总之,必须能把孩子重新“带”到具体的场景中。一旦与孩子对上话,就需要教师表现出如下倾听行为:放下手头的任何工作,身体正对孩子、眼睛注视他们,必要时抚摸孩子或“哦”、“真的啊”等简短应和。

  精准解读

  至此,我们可以着手解读孩子,并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这时的教师,谁的理论储备多,谁的幼儿发展常模多,谁的解读就更精准。比如上述案例的提供者龚老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本科,11年教龄,会看书、喜欢观察解读孩子。她的做法是借助理论寻找到问题所属的范畴、孩子的发展等方面,而后再参照常模作出判断。

  由此,我们可以这么分析,“男孩第一次上幼儿园,离开了他熟悉的一切,刚来的下午比较新奇顾不得想那么多,第二天新奇过后,陌生感开始抬头。所以,从家里带来的浴巾成为唯一能给他带来安慰的东西。”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及对现象的分析,教师读懂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于是,我们理解并尊重他的需要,高兴抱就抱吧,时不时地给他一个笑脸,带他找相同,与家里相同的东西,与他身上相同的……假以时日,陌生感消失了,他的心就被“俘虏”了。

  童心解读如此:当你只注意一个人的行为,你没有看见他;当你关注行为后面的意图,你开始看他;当你关心他意图后面的需要和感受,你看见他了,透过你的心看见另一颗心,这是一个生命看见另一个生命,也是生命与生命相遇了!当两个生命相遇的时候,爱就发生了。我的心,被触动了,解读童心的过程,正是如此,是真正的爱产生、传递并弥漫的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