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柴扒一堆草一束,推得鞋成力用足。
一双只卖几分钱,可怜推脱指尖肉。
推草鞋人手指痛,着草鞋人脚趾冻。
贫民一样父母生,受苦这般堪一恸。
这首清代的《竹枝词》,既写了打草鞋的痛苦,又写了穿草鞋的艰苦。“老百姓”的另一个称呼叫“草民”,那么他们脚穿草鞋也就天经地义。在民生物资贫乏的旧社会,草民若是想让脚底板少受些罪,再怎么异想天开,也只有穿草鞋的唯一选择了。
数千年来,稻米是东方人的主食,稻谷收割后留下的稻草,除供堆肥、搓绳、烧火、盖屋、填床等等用途之外,另一个更大的功用就是打草鞋。那时候,打草鞋几乎是每户农家都必须学会的技艺。农夫、挑夫、樵夫、脚夫,当兵的、捕鱼的、抬棺材的,谁都必须穿草鞋。靠脚劲和劳力来赚钱的百姓,就像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老百姓的脚始终离不开草鞋。穷帮穷人脚,穷挣穷人钱,是穿草鞋的穷苦生涯。
打草鞋的历史,恐怕与“兽皮为裳,树叶为裙”的上古时期同时。但谁是发明者,则是无从考证的。在古代文献里,《诗经·魏风》有《葛屦》一章,说到“纠纠葛屦”。葛是一种麻类的草,用这种草做成的鞋穿在脚下,走起路来昂昂然的样子,看来是很舒服的。这是关于草鞋的最早记载。
和许多行业有祖师爷一样,草鞋业所供奉的祖师爷竟是赫赫有名的刘备。刘备怎么就成了打草鞋的祖师爷呢?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道,刘备家境贫寒,曾以卖草鞋为生,在他与关羽、张飞相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时,还干着这一行呢。
我没有穿过草鞋,因为在草鞋逐步消失的时候,我正在童年里茁壮成长。然而,我有幸目睹了我的前辈坐在家里打草鞋的场景,也目睹了村里人从街头买回的牢固的箬壳草鞋。我的脑子里至今回响着我父辈们脚底穿草鞋时发出的“叽咕叽咕”的声音,听起来像一种劳动的号子。现在想来,那其实是一种开拓生活的动听的声音。
打草鞋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学会打草鞋比较容易,但要打得好,还得下点工夫。打草鞋需要一套简单的工具,包括长矮凳、鞋耙、围腰、木槌、码子、橇筚、弯子等,编织的原料可以是稻草、竹箬、黄麻,都是就地取材,一般山里人用竹箬,而我们湖畈人用稻草。
打草鞋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捶稻草,二是搓草绳,三是上架打鞋。稻草需先打熟,打得绵软有韧性,就叫熟了。打之前,将稻草捆成一簇,放在水里浸透,再选一块与砧板差不多大的平整石块,将浸透的稻草放在上面,用碗口粗的木槌子来捶打,捶打时要讲究均匀,槌子的冲劲也要八九不离十。不然,生的地方生,熟的地方熟,草不打透,不但草绳难搓,草鞋难打,就算打出来了也不柔软结实。搓草绳全凭双手的技巧,两股草粗细松紧要一致。添草也要均匀,保持草绳直径大体不变。
打草鞋有个木齿架子,叫鞋耙,置于长板凳的一头,打草鞋的人骑坐在长板凳上,以麻绳为经,稻草为纬,开始编织。一般按草鞋大小尺寸,将事先备好的四股作经线的麻绳一头扣在鞋耙上,一头拴在腰间,再用稻草在麻绳上来来回回地编织,用拇指推紧挤压。打到五六道时放出三个左鼻,再编三道后放出三个右鼻,然后随着脚的形状,放大缩小,中间两边放一个穿绳耳,打到后跟处要往上翘一寸收头,再用麻绳结股成束,以绳代帮。编制成草鞋,鞋底板两头椭圆,前宽后窄,恰好合脚。用一根细绳将两排绳耳贯穿起来,即可套在脚上穿着。如果在脚掌和后跟处加些碎布条或麻筋,这样的草鞋就更经久耐穿。穿上它,可以多爬几座山坡,多踩几道溪河,多哼几首山歌,连同生活的信念,一起坚强起来,美丽起来,和四季开花的季节更加协调起来。
编制一双草鞋约需40分钟左右。早年农家农闲时均须打草鞋,也有部分人家专门编草鞋出售。据说专门卖草鞋的人,每天可以打十来双。下雨天,打草鞋的人坐在家里,手里打着草鞋,嘴里说着庄稼,边打边说笑,那滋味可是如今人们打麻将无法体味的。
草鞋没有那么多尺码等级,一双草鞋男女老少是可以共用的。倘若是相差太悬殊,对于特大的脚,也只是稍稍地放一放绳子,特小的脚,也只是紧一紧绳子。然而草鞋是会欺负年轻人的,尤其是刚开始穿草鞋的年轻人,总会被它磨得皮破血流。后来穿得久了,经常穿了,就很少硌脚了,这时候的脚,它尽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草鞋的柔软、纯朴、透气、方便和廉价。
草鞋属于山野。泥污踩过了,风雪踩过了,悬崖陡坡踩过了,石板路踩过了,田坎地头踩过了。进屋的时候,草鞋脱在门边,带着泥,带着水,带着风寒和燥热,它便歇息下来,像两个饱经艰辛的仆人,静静地躺下,候在门外,等待着新一天的召唤。
“两只黄猫,四个耳朵,牵着不走,拴住飞跑。”这条谜语现在很多人肯定是猜不出来了。因为草鞋已从我们的生活中渐渐地淘汰出局了。
打草鞋这一行业,原本不过是个雕虫小技,无本生意,但现在却已成为各类文化节或民俗活动的内容之一。以前做草鞋是为了生计,现在做草鞋则是为了赏心悦目,供民众缅怀昔日的生活情景。近来,有消息说,在一些旅游点上,许多人把草鞋当作有特殊收藏价值的民间草编工艺品而争相购买。
不知道草鞋会不会从历史的册页中淡出,真要是有了可替代它全部优点的物件,我想也不必惊慌,它终究为我们书写过乡村,书写过勤劳,书写过生活的长途跋涉。即使有一天,只能在博物馆和艺术家的案头看到它,我想也没有什么值得惋惜的。
来自: 哈哈乐2955 > 《文档》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草上光阴
草上光阴。一根筷子或者小木棒,将一束稻草拦腰一挽,转动起来,有了劲,草绞了草,往外拉,更多的草参与进来,形成一股细细的流水,到手臂再也不可伸展了,环过来一折,两股有劲的草绞在一起,变成一...
女兵故事~草鞋
女兵故事~草鞋你认识这双鞋子吗?草绳是在两根麻绳上编织的,先要把剑麻叶子砍下来,在流水里浸泡,外皮腐烂,在流水里边用木板击打边...
搓绳
皆因籼稻草硬而脆,而糯稻草柔且韧,正是搓绳的好原料。这一圈圈、一筐筐金灿灿的草绳,这有着纯熟的搓草绳的手艺或是技艺的我的乡亲!麻,也是乡亲们栽种的一种作物,玉立亭亭的长着,等到秋高气爽,...
家乡悠悠稻草香
家乡悠悠稻草香。大雪封山的日子,乡亲们就用稻草给牛喂上,有时就在稻草洒上点盐水,有时用铡刀把稻草铡细铡短,放在铁锅里掺上水和拌着包谷粉或米糠煮一煮,让牛一吃,肚子滚圆滚圆的。想想起来,有...
草鞋的记忆 (散文)
父亲编织草鞋的手很是灵巧,宽大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石一样,不断地搓动着稻草,露出四方棱子的手指在草鞋的骨架绳子中灵活地上穿下引、穿动缠绕,父亲不时身子后仰,那是把草编拉紧,还用一个浸透桐油的...
【原创】消失的手艺:打草鞋
【原创】消失的手艺:打草鞋。草鞋的历史悠久,据说是黄帝时期发明的,在《诗经》中有一首写草鞋的诗 《葛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平原上的稻草
平原上的稻草。江汉平原产稻谷,草多。我放学回家,一见门口小山样的乱草堆,就知道奶奶刷草了,等着我和她一起拧草把。刷清爽的草,最大的用途是搓草绳织草包。不编织草包的人家,便搓草绳,卖给编草...
草鞋编织
草鞋编织。草鞋质轻,和光脚走路一样很轻松,走在潮湿的地方,不会被滑倒,古时的人,就是穿草鞋攀登潮湿的山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
喻国斌 || 一双草鞋,亲近大地和泥土
喻国斌 || 一双草鞋,亲近大地和泥土。还有,我们这里把草鞋叫做cā(嚓),这个木架子叫cā床,也就是“草鞋床”,又简单又好听吧。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