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消失的手艺:打草鞋

 八顾 2022-09-23 发布于上海

(高家)康

有些东西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失去了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时间、人情以及老物件等等,都是这样。

草鞋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家里空闲的时候,外公就将打草鞋的机子,从堂屋的柜子上搬下来,放在堂屋外面的宽阶沿上,开始打草鞋,而我们有时候就坐在他的旁边的小凳上,面前摆的那个高的方凳就作为了书桌,上面摊开一本线装古书,有模有样地读起来,这些书大多数是所谓的“善书”,就是劝人为善的书,并不是贵重的善本书,还有蒙书和课本之类,如《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但我现在记得的主要是《灶王经》。通常是外公翻开一页,他起个头,就去打草鞋,我们就顺着读下去,遇到读错了的字,外公就会停下来纠正,或者我们不认识的字,他也会停下来给我们讲。

今天看来,我们对书内容的记忆显然没有外公打草鞋那么深刻,且让我慢慢道来……

草鞋,就是主要用草手工编织而成的鞋,春夏秋都可以穿,轻便、透气 ,它的编织方法简单,很容易学会,最重要的是价格便宜,人人都穿得起。

草鞋的历史悠久,据说是黄帝时期发明的,在《诗经》中有一首写草鞋的诗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之襋之,好人服之。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是以为刺。”葛屦,就是葛麻编的草鞋,“这一双四处透风的草鞋,怎么能走在满地的寒霜上?”

据考证,汉朝以前称鞋作“屦” (音ju),汉朝以后,称作“履”,“履”这个字,现在还在用,比如西装革履。晋朝人崔豹在 《古今注》记载: “履者,屦之不带者也。”履是不带带子的屦,所谓带子,就是草鞋前后的两根“耳子”上穿的麻绳,相当于鞋带,用来固定在脚上。 “不借者,草履也。以其轻贱易得,故人人自有,不假借于人,故名不借也。汉文帝履不借视朝”因为草鞋价格比较便宜,人人都能拥有,不会有人来借草鞋,所以又叫“不借”。连汉文帝上朝都穿着草鞋呢,但普通老百姓穿的时候更多,文人雅士喜欢着草鞋的也多。

我们知道普通草鞋是很单一的样式,从文献资料上也知道讲究的样式就多了,也更精致,就是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艺品。

草鞋的名字很多,编织草鞋的草,根据地域不同,最常见的是蒲草 (类似菖蒲)、稻草、菅、茅草、芒草 (芦苇的一种),用蒲草作的叫蒲鞋,用芒草作成的鞋称作芒鞋,北宋苏东坡的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多么洒脱豪爽的情怀! “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虚舟寄渺茫。”却有着隐士的情怀。

我们把编织草鞋,叫作“打草鞋”,主要用的是稻草,选用的是金黄的新鲜稻草,将外面色泽昏暗的稻叶去掉,只要里层结实的,晒干,要用时,先泡入水中,浸湿,然后捞出晾起,略带潮湿,就可以用了。打草鞋要用专门的机子,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长方体木制的架子,在前端各安一根有刻齿的木棍,下粗上尖,呈“八”字形,在八字夹下面安了一截短木。

打草鞋时,人坐在架子的另一端,腰的前面套上一个半弓形的木棍,后面用宽皮带系上。用两根麻绳分别对折,将对折处的两个圆圈各套在八字夹上,再将另一头挽成一个圈套在腰上半弓上的短木上,把这四根麻绳麻作为编织草鞋的纬线绷成一条直线。先从鞋尖开始以草为经线,像织布一样,每打完一行,将麻绳从八字夹上取下来,套在下面的短木上,用木制的叉子别紧,为什么要取下来,因为别的时候要用力,八字夹是不适合的,别紧后再取下来又套在八字夹上,打第二行……八字夹的刻齿,起到调节宽窄的作用,因为一个人的脚宽度不一样。其间夹杂布条,使草鞋质量更好。打好草鞋,还要用木槌将草鞋捶打平整,剪去飞起的草,看上去平整、光滑。有条件的用硫磺熏一下,更白,更有卖相。

在民国版《仁寿县志》记载有 打草鞋的几种原料:竹麻、莎草(莎草、蓑草)、茅草,但打草鞋最好的是用莎草。

家乡的山地里到处都生长着莎草,它是造纸的好原料,用莎草造的纸白而有韧性。莎草被《县志》列为“货草类”,意思是能够带来经济价值,茅草则被列为“杂草类”。记得我们上学时,暑假时期正值莎草收割,许多同学就靠上山割莎草,晒干后打捆拿到供销社去卖,来凑学费或买文具。莎草还有一种叫“吊岩莎”的,它长在山崖上,往下生长,掉下来一丛,所以叫“吊岩莎“,它也是造纸的原料,但是韧度远远不及打草鞋用的莎草,从生长的地方、长势和叶子的形状、颜色等,很容易将它们区分开来。

莎草鞋表面光滑,色泽浅绿,穿着实在,又耐穿,价钱是普通草鞋的几倍。我记得外公打的莎草鞋都是拿去卖了的,他常穿的也就是夹杂了部分莎草和布条的草鞋。

民国时期,仁寿县打草鞋的比较多,而且销售不错,“川南各县均销”,它记载的用慈竹椎揉成竹麻来作麻鞋,应该质量也不错的。

1980年代后,泡沫凉鞋一夜之间风靡起来,老老少少,都喜欢穿这种轻便、价廉,可以在水中冲洗的凉鞋,但外公却一直穿他亲手打的草鞋,只是街上已经没有人再买草鞋了,于是,外公从堂屋里往外搬草鞋机子的时候越来越少。我们也渐渐长大,出去求学,匆匆回家,也再难得见到外公打草鞋了……

这样几十年过去了,无意之间,想起小时候穿了泡沫凉鞋,因为潮湿,脚上长了“沙眼”,脚也发痒,外公就说,还是穿草鞋好啊!那时候,视传统为落后、守旧的我们,如何能体会得到!

今天,我们翻出这古老的草鞋机子,想象记忆中的打草鞋,有些细节早已忘记或者模糊,好不容易才将这些断片串联起来……以此纪念这消失的手工艺。

——完稿于2021年8月10日

附记:昨晚饭,与家人聊及草鞋的历史及价格,小女听说汉文帝穿草鞋上朝后,说,原来刘备卖草鞋是为了不忘先祖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