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过气老动画”在“过气老儿童”的手中解构、重塑,归纳总结着后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态度。行事作风威武雄壮,故事里却总落得尴尬的“假恶霸”胖虎。终于喊出了他身为配角,却坚信“我命由我”的勇敢宣言。  实则,是早已擦干眼泪,看穿红尘没有温度的人生感悟。
 没人计算这股复古潮流从何时兴起,却都在一次次的收藏、转发、斗图中,集体参与了这场童年文化的“文艺复兴”。他们看似游走在违法犯罪边缘,实则,话糙理不糙地体现着时代青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我说有就有)。当“我太难了”四个字,写在他脸庞下方的时,你仿佛才刚刚认识这位老朋友。 那是一个卡通集中发力的年代:华纳有兔八哥,环球影业有啄木鸟伍迪,更不用提迪士尼的当家元老米奇。而在同款竞品中,经久不衰的《猫和老鼠》当属头把交椅。 直到今天,B站上铺天盖地的弹幕,依旧刷着“上头预警”。
 在国外,这对冤家曾多次获得专业领域的认可:先后12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提名,7次获奖。是他,虽九死其犹未悔,撑起了米高梅经典IP的半壁江山。
△ 剩下的半壁是“007” 卓别林曾经说过:“人生用特写镜头来看是悲剧,用长镜头来看则是喜剧。” 原来这只倒霉的笨猫,才是成人世界中的你,最真实的写照。< 左滑收获更多沮丧 >
 然而汤姆老师的受虐惨状,早已突破了科学所不能容忍的力学极限。
 甚至,不少用心险恶的商家,哪壶不开提哪壶地收集齐这些经典名场面,制作成沙雕手办,大吃猫血馒头。 但多年之后再度回想,决定汤姆和杰瑞之间剑拔弩张的,似乎从来与食物链无关。作为一只家猫,汤姆非但没享受过一天宠物待遇,而且还日以继夜地重复着一个工作——Deadline降临,KPI达不到(没有可能达到......)。 尽管横向对比,汤姆老师身上的悲剧色彩,也远远超过后来拙劣的效仿者们。灰太狼捉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光头强砍伐森林是为了万恶的经济效益...... 故事的结尾,杰瑞带着小老鼠,大闹一通之后,有吃有喝地满载而归。而作为守卫的汤姆,因为失职,被主人送上了断头台......
 而你的老伙计汤姆扛下的,是成年人世界“不行就滚”的冰冷法则。除了只会吹胡子瞪眼睛的老板,汤姆的职场生涯还要更加残酷。 明明都是“一个公司的同事”,却总是胳膊肘往外拐,成为挡在汤姆KPI前的一座大墙。 当一名新员工轻轻松松完成了你难以达到的KPI,你心理压力几何? 当看到汤姆一次次地被诬陷,被陷害,被整得遍体鳞伤。紧接着,又如夸父逐日一般,一次次地向着理想目标,做着无用却疲惫的追逐。
 Sir瞎掰半天,不是想说《猫和老鼠》拍得有多现实,多残酷,更不是想去证明汤姆这个角色有多悲壮。 从儿时的哈哈傻乐,到现在后知后觉、感同身受的体察、共情。 当时的我们,和杰瑞一样,是孩子,所以他能不管不顾地开怀大笑。其实成年人吧,也有为数不多的,能够宽容幼稚的地方。在他与杰瑞长达几百集的相爱相杀之中,你肯定会记得那些,或娇小可爱,或妖娆妩媚的“汤女郎”。 汤姆和杰瑞共同坐在铁轨上,等火车驶来,丧穿地心的自暴自弃。 《猫之布鲁斯》却讲述了一个,爱情被现实打败的故事。
 他准备了一支花朵,而心上人身边鲜花围绕;用积蓄买来钻戒示爱,却被情敌赠送的“宇宙之心”闪瞎了狗眼;他欠下巨款买来一辆老爷车,却被情敌的加长跑车碾得光滑平整......除了抓老鼠,什么都没问题的汤姆,这次彻底被击垮了。 以往与他水火不容的杰瑞,都已经化身知心大哥,怕汤姆做出傻事,劝他想开点。
△ “我这还‘叭叭’给人上课呢,你说我咋摊上这么个事儿啊?”by赵大宝 也有人说:“它借黑色与讽刺,批判了被现代消费主义强奸的爱情观。”你很难不同情汤姆,作为成年人的他,失去了唯一拥有的幼稚。 不是怕新版不能还原经典的笑料和创意,更不是盼着什么CP情节。而是怕它不能真正重现我们心中,《猫和老鼠》的意义。“人生用特写镜头来看是悲剧,用长镜头来看则是喜剧。”当这些长短不一的故事一次次重复叠加,便是我们记忆中,《猫和老鼠》抡不清悲喜的宿命。汤姆终于“胜利”了,他成功地将杰瑞赶出了屋子,打算向主人邀功。 为了不沦落街头,他恳求杰瑞再次回到屋子里,自己也就顺理成章地夺回失地。
 这样的“猫鼠游戏”,我们早在更多贴近现实的电影中领教到了。《钢的琴》里,一直靠嘴忽悠人的陈桂林,终于不再压抑,“动”了起来,将整部电影的情绪推至高潮。
 《疯狂的石头》中,黑皮一直在吹自己跑步有多猛,而直到最后,他才“如愿”地跑了起来。 电影中(或现实里)成年人的奔跑与追逐,总显得狼狈。
 “你不够格”“你不够好”“你不行”“你不配”“你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意义”......只不过,每当看到那只笨猫,一次次竭尽全力地追逐时。 别光发表情包,有时间的话,不妨再点开《猫和老鼠》看看这位老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