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建面向全省、全国的乡村旅游培训基地。争取省和国家文化旅游主管部门支持,与省内外高校、文化旅游及乡村振兴培训机构合作,组织一流专家策划和编制岳西乡村旅游培训教材教程,引进专业策划运营团队与县旅投合作成立岳西县全域旅游(或乡村旅游)品牌管理公司,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实训精品线路、经典景区和关键节点,全县一盘棋出台针对旅游培训的优惠政策(涵盖景区、公共开放场所、宾馆、酒店、农家乐、旅行社等),优先支持积极性高条件相对成熟的乡镇和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培训场馆,探索建设吸纳全国乃至全球旅游信息数据教学场馆,一馆看天下。创建面向全省、全国的乡村旅游实训基地,条件基本成熟,投入不大,既能整体提升岳西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客流,更能整体提升我县乡村旅游品质。 三、引进合作伙伴创建大别山民宿学院。作为创建乡村旅游实训基地的一个子项目,可以优先重点实施。全国民宿产业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认真总结现行地区得失成败,准确定位自身民宿发展的目标、路径和策略,在发展高端民宿同时,更应该发展面向中产阶级消费群体的中高端民宿和面向康养群体的中低端民宿。创建大别山民宿学院当前一个重要职能是面向全县培养本土人才,可以整合县内各类培训政策、项目和资源,重点优先培养本土的民宿设计、施工、伴手礼设计制作、装修改造材料提供、茶道、乡土菜肴制作、民俗文化传播、民宿经营管理、乡村庭院绿化、乡村景观设计施工、民宿+互联网等方面人才。政府出台支持政策,与创建民宿学院同步创建民宿孵化平台,扶持一批典型。 四、争做大别山旅游的领跑者。大别山旅游现在全域发动群雄争霸,一场争夺区域旅游领跑者和代言者的战争早已打响。岳西的资源特质和战略定位决定了必须在这场争夺战中赢得一席之地。大别山区域广阔,旅游康养资源丰富,可开发空间很大,是未来十年旅游投资热土和极具潜力的旅游目的地,但是,当一场混战结束尘埃落定,我们会发现,最终只有部分甚至少数区域成为大别山旅游的引擎、标志和支撑,大部分地方将重归平庸沉寂,难有作为。争做大别山旅游的领跑者不能停留在口号上,我想至少要从以下维度思考和发力:第一、着力培育在长江中下游有重大影响力的核心景区,要把5A景区创建和旅游企业上市上升到县委县政府战略层面优先扶持;第二、如前所述,整合全县资源创建大别山乡村旅游实训基地;第三、高起点规划建设好串连岳西主要景区景点和重点旅游乡镇的大别山旅游风景道;第四、优先发展具有明显大别山气质的民宿群,要有能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顶级民宿品牌;第五、探索具有鲜明大别山特色的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形成全国影响的经验模式;第六、创成得到广泛认可的大别山“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第七、找准切口研究和打造大别山民俗文化品牌;第八、促进大旅游大健康融合发展。 五、整合资源开发标志性旅游商品。作为优质农特产品供应县,岳西旅游商品乏善可陈。这是个老话题,要有新办法。短板蕴藏着更大商机。建议:集中精力主打部分旅游商品;用“旅游+”的思路发展特色农林业;引导扶持传统农林产品加工企业向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设置引导基金,引进战略资源,面向旅游市场、大中城市和互联网,深度整合岳西优质农特产品供应链;优先研究和解决茶叶产品开发和进入旅游消费市场问题;重视茯苓、天麻等我县优势中药材系列产品进入旅游市场。六、盘活农村闲置的房屋、耕地、山林、河谷资源建设共享家园。道路修到家门口,新房盖在山水间,可人走了,门锁了,村子空了,土地抛荒了,这样的现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引导扶持,引进和探索先进的运营模式,盘活农村大量闲置的房屋、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旅居康养一体化发展,从城市引流下乡,让城市人与我们农村人共享家园。我坚定地认为,乡村振兴必须引资下乡,引凤还巢,让更多城里人乐做乡下人,没有工商资本的参与,没有城市人的参与,乡村振兴既动力不足,也后继乏力。农民进城壮大了城市,城里人下乡能振兴乡村。“康养岳西,共享家园”的品牌具有较大的成长空间,能引起城乡广泛共鸣。 七、建设不一样的乡村。高度警惕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同质化危险。坚持区域一盘棋,全县一盘棋,合理布局,分类扶持,差异化发展,要千村竞秀,而非千村一面。乡村建设既要保留乡村特质、机理,又要瞄准城市需求,谨防乡村建设城市化、城镇化。如和满足城市人需求?满足他的舒适感,更要满足他的好奇心,让他们过与城市不一样的舒适的生活。 八、强化全域合作。像推广“互联网+”一样,全面推行“旅游+”、“+旅游”。 作者简介:舒寒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诗人,公务员,已公开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有长篇小说《纸房子》、小说集《归无计》、诗文集《松花集》等,现居安徽岳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