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某 女 18岁 初诊:2019年6月25日 主诉:经行腹痛2年余 现病史:患者经行腹痛2年多,诉初潮后稍许疼痛,两年前开始出现剧烈腹痛,每次来月经前小腹隐隐作痛,月经期疼痛剧烈,完全影响生活,甚至疼痛呕吐,口服止痛药稍有改善,需打点滴止痛才缓解。经色偏暗红,有血块,经量正常。大便偏干,有时几天才上一次,畏寒怕冷,尤其四肢冰凉。之前曾服用中药调理,效果不明显。末次月经6月14日,平素月经周期5-6天/30-32天,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 中医诊断:痛经 中医证型:寒凝瘀阻 方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当归20g,桂枝15g,白芍15g,细辛10g 通草10g,大枣30g,炙甘草10g,吴茱萸15g 生姜15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 4副 水煎服,作一次煎煮,煎煮时间必须达到1小时,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二诊:2019年8月1日 服药后于7月14日来潮,此次经行腹痛明显减轻,患者诉基本无腹痛,经水量可,但仍有血块,颜色尚可。根据前方稍调整。 当归20g,桂枝15g,白芍20g,细辛10g 通草10g,大枣30g,炙甘草10g,吴茱萸15g 生姜15g,茯苓20g,牡丹皮20g,桃仁20g 4副 水煎服,作一次煎煮,煎煮时间必须达到1小时,日一剂,分三次服用 后回访,腹痛症状基本消失,有少许血块。后嘱咐次月月经前再按原方服用4天,以巩固疗效。 按语:患者腹痛性质剧烈,伴有呕吐,且畏寒怕冷,四肢冰凉,典型的寒瘀型痛经。故我们选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故治疗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取生姜、吴茱萸速破逆上之厥气,则阳通脉复,且温胃止呕。方中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桂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初诊另配伍川楝子和延胡索行气止痛。后二诊根据患者情况,将行气止痛药去掉,改用活血去淤方,桂枝茯苓丸,故二诊后血块情况消失,腹痛症状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