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0月29日,结束贵州行我们由重庆乘火车路过北京。有大半天时间可支配。因此大家相约来到北京天坛公园。 是日风起,天清冷而云纷纷。伟大的天坛真实地呈现在面前,极壮严而古迈。游人不是太多,有穿越时空之感。 ![]() 北京之南,东城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天坛公园正门。我们在这里打卡留影。 ![]() ![]() ![]() ![]() 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的天坛,存世近六百年了。中华文明是人类农耕文明的高峰,无其它此类文明可及。而作为农耕文明象征的祭天活动,以其实物形态,保留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天坛之内。这里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我们来了。 ![]() ![]() 天坛的圜丘。圜丘坛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及配殿、神厨、三库及宰牲亭,附属建筑有具服台、望灯等。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 ![]() 皇穹宇。此殿宇由环转16根柱子支撑,外层八根檐柱,中间八根金柱,两层柱子上设共同的溜金斗拱,以支撑拱上的天花和藻井,殿内满是龙凤和玺彩画,天花图案为贴金二龙戏珠,藻井为金龙藻井。皇穹宇殿内的斗拱和藻井跨度在中国古建中是独一无二的。惜游人不让入内,我看不到那壮观美丽的藻井。 ![]() 行走在天坛中轴线上。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 ![]() 中轴线一侧的具服殿 ![]() ![]() ![]() 祈年殿。 ![]() ![]() 祈年殿是整个天坛建筑中最伟大的建筑。它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环转排列,中间4根“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外围12根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中间设置龙凤藻井。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名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外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24节气。这种空间布局及其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堪为此殿的镇殿之宝。 ![]() ![]() ![]() ![]() ![]() ![]() ![]() ![]() 因爱古木,请同行的建春兄拍了一些古柏图片。天坛公园内有二百年以上的古柏二千五百多棵。 ![]() ![]() ![]() ![]() ![]() ![]() 象天坛这样伟大的古代建筑,应该是多看一看的,限于时间,走马观花,许多细节不得观赏。又因文物保护之需,重要的大殿均不开放,只能一窥而已。更惜乎当日手机内存已满,未能更多地拍摄。特别感谢建春、建玲两位兄长提供图片支持!
|
|
来自: 安东老王 > 《18黔湘渝陕行(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