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高效沟通要看对象懂回避,千万不要用自己失控的方式去放大别人的错误!

 善易人生 2019-09-14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到“沟通”这个话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记得有一次考试,由于我一时疏忽,把一部分试卷带到了现场,另一部分卷子就忘在车上了。所以我就连忙安排一个助手到楼下去拿试卷,结果这小伙子是一去不复返。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差不多都有二十分钟了,还不见人影。我就有点着急了,这考试时间不等人啊。就是从三楼到一楼拿个试卷的事,怎么这么长时间呢!

等我从楼上下来,就看到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场景。这小伙子抱着试卷,正和一个陌生人在激烈地争论,我就连忙上前把两个人就劝开了。助手拿着卷子还不依不饶地跟我说:“老师他逆行,他不讲理,还不认错。”我一边安抚他,就一边问他一个问题:“如果你去参加高考,路上就发现有一个人走路逆行、横冲直撞,还不讲道理,请问你要不要高考不参加了,就停在路边跟他探讨这个问题?”

学生一听就乐了说,那当然不会,多大点事啊。我还得去考试,这个非常重要!我说对啊,做事情要分轻重缓急、值得不值得。眼前这个事情也是个类似的问题啊,这边急等着卷子考试呢,你根本就没必要跟楼下一个陌生人起这么激烈的争执。道理是要讲的,但是要考虑场合和对象。人生是要战斗的,但是如果不考虑情况,每一场仗都打,那不叫战斗,那就叫作死。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原则,两个字就是“回避”。有些问题说不清、讲不明,可以暂时放一放。有些人不讲道理、不听劝,你干脆转身就走,不搭理他就行了。

关于沟通当中回避的原则。在《论语》当中,孔老夫子有一段著名的话。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这句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沟通一定要考虑对象。有交流的基础可以和他交谈,却不和他谈话,这样就会失去有价值的人。那么相反,如果没有沟通的基础不该和他交流,你却非要和他交谈,这个就属于说错了话。一个真正的智者不会错过人,也不会说错话。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句话,我们还可以参考《庄子》当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说得也非常有哲理。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要跟井里的青蛙谈大海的事情,因为青蛙受空间的限制,它不能理解这个话题;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冬天的冰雪,因为小虫受时令的限制,它不能理解这个话题;不要跟见闻浅陋、思想偏执不讲道理的人谈论道,因为他受思想教育水平的限制,他不能理解这个话题。

所以为人处事一定要懂得回避。我们懂道理,我们也会讲道理,但并不是遇到什么人、什么事,我们都要争一番、讲一番的,否则浪费时间精力,给双方带来烦恼,而且真的有可能会有意外发生。

我亲眼看到这样的场景,在一条单行线上有一辆车正常行驶,对面突然开来一辆逆行的车。其实路挺宽的,即使对方是逆行,双方也可以正常地错车而过。不过正常行驶的司机就特别不依不饶,他的想法就是单行线你凭什么逆行。所以他根本没有任何避让的意思。反而这车不靠右行驶了,偏偏非要往路中间挪一挪、打一打。而对方看来是有什么紧急的事,车速特别快。那个司机也没有考虑到这个司机不但不让自己还会挤自己一下,结果两辆车在路上就一下子严重地剐蹭了。

事故出了以后,正常行驶的司机还振振有词,咬着牙就说:“我今天就要让他懂道理,我就要教育他。”其实确实他是应该受教育的,但是没必要用这种事故的方式去教育他,还可以有其他更好的方式。

那么从司机师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通人身上都会存在的问题,常常用自己失控的方式企图去放大别人身上的错误。结果这一失控不要紧,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坑的是自己,害的是自己,倒霉的也是自己,并且也没有起到维护规则、教育对方的作用。这一点我们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沟通考虑对象,道理不是时时都讲。万里黄河九曲十八弯奔流入海,它这一路上都在给天下人展示一个前进的基本方式,就是回避。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