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材料画出的画不会留之久远 成忠臣 我说这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胡说八道,而是以人格良心忠告众多跟风的收藏者。现在盛世你去收藏书画是好事,最起码眼光准收藏对了给后代留的是一笔财富。但现在问题是,很多人都是被忽悠的,因为他们不懂宣纸的特点, 也不懂颜料性能,仅是用耳朵听、去随大潮流收藏那些好码头,好位置的官衔画家作品,但这类作品风险很大。 我要告诉你的是,收藏书画要想避免风险,一要懂画家笔墨特点和艺术水准,二要懂美术史,三要会识别宣纸和颜料。古代的宣纸能流传千年不腐,而且越久远越古朴,而现在的纸能保存几十年就不错。民国前的宣纸是真正意义上的檀皮制作的,而现在资源少,僧多粥少,纸里含多少原料可想而知。古时生产宣纸工艺流特长,完全是晒出来的,而现在全是机器加工出来的。古纸随岁月会发灰,发黄,会有黄斑,因为那时不是现在全用化学原料,那时是从植物杨桃藤树汁制剂分张,古时称药,现这工艺已失传,全改为化学试剂分张。用杨桃藤树汁分张的纸,年代久了会自然发黄。古时的颜料是用宝石色,是用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这些矿物宝石中磨出来,这种颜料在中国有三千年,这种原料创作的画永远不变色,年代越久越鲜艳。而现在是化学色,就是几十年的时间就变色,掉色。遗憾的是现在的画家有很多一辈子都没见过矿物宝石色,用都不会用。 我几十年作画一直用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宝石色颜料,我几乎都是在古玩界寻找,为研究什么是真的宣纸,曾由老友章飚先生引见拜访宣纸专家吴世新,从吴老那学习这方面的鉴别知识。为求矿物宝石色,从一些年逾古稀的老画家手中及古董贩手中高价购买。我做过实验,用现在的宣纸,用古时矿物色,或用古时的宣纸,用现在的化学色,去再现民国前的画作的味道,都表现不出来,除非就是用古纸古色才能出那种感觉。所以我一直是用古纸古色去表现古心,在画的技巧上把徐渭,八大,石涛,黄慎,任伯年,虚谷,吴昌硕诸家中的诸法融汇一炉,再结合民俗特点,画自己特色的古画,古貌。但现在画坛上很多毫涉粗浅之气的识见短浅者,言吐俗谬,妄加评论,什么临摹别人啊,什么没有创新啊,其实什么是笔墨,什么是创新,他们根本不懂,只是自作聪明的胡言乱语,对这些人,我只是笑笑,因为夏虫不可语冰。 对于收藏书画,一个真正的收藏者必须要具有广博精深的哲学与美学理念,敏锐清晰的艺术感觉与思维能力,高层次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判断力,准确的识别宣纸和颜料的特点的能力,这样才能科学地,准确地收藏到流传百世的真正书画。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是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永远是冤大头。也只能是像三国时期的吕奉先那样,糊涂一辈子,临死聪明一回。 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在人格及道德没落的中国艺术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气节。以一己之力挑战邪恶,拉开了作品会说话的序幕,其作品被文化界大佬吴冠中、史树青誉为最具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