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思明居士 2019-09-14

刘备、孙权、曹操三个人都是一时人杰,不过比较起来,似乎曹老板的儿子才能更高一些。有曹丕、曹植这样的大文学家;曹彰这样的猛将,还有一个命运不太好的小神童——曹冲。

其实曹操本来是想立曹冲为继承人的,曹冲在方方面面上也妥妥是一代名君的模板,可惜死的早。在曹冲的有限的生命里,最著名的一件事应该就是“曹冲称象”了。不过也有一些人质疑“曹冲称象”这件事,认为不可信。小编下面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曹冲称象”一事

虽然“曹冲称象”这件事差不多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了,但小编还是要简单地叙述一下。孙权给曹操送来两只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有多重,这个东西称当然是不够量的。

曹操问部下称象的办法,大家都不知道,这个时候曹冲提了一个办法:把大象放船上,在水痕处做标记,然后把大象拿走,往里面放别的东西,也达到同样的吃水。到时候称这些杂物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

《艺文类聚·兽部下》引《江表传》:“孙权遣使诣献驯象二头,魏太祖欲知其斤重。”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曹冲称象”的疑点

《三国志》中白纸黑字地记载了“曹冲称象”一事,没有可疑问的地方。但还是有很多人从里面挖掘出疑点,希望推翻《三国志》的记载。我们下面就来说说这些疑点。

一、孙权的大象从何而来?

按《三国志》中的记载,曹冲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去世,年仅十三岁。“曹冲称象”发生的时候,曹冲才五六岁而已。

也就是说,这件事大概发生在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或者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时候。而孙权正是在建安五年的时候,继承孙策的位置的。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很多人认为,孙权向曹操进献大象,要从交州里面去找。而孙权尝试控制交州的时候,是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步骘杀苍梧太守吴臣的时候。这个时间比曹冲去世都要晚。哪来的大象呢?所以有人认为时间上的“矛盾”是一个疑点。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五年,策薨,以事授权。”

《三国志·吴书·步骘传》:“刘表所置苍梧太守吴巨阴怀异心,外附内违。骘降意怀诱,请与相见,因斩徇之,威声大震。”

二、“曹冲称象”之前早有此法

只看《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的记载,感觉用浮船称重物是曹冲的首创。但根据其他史料的记载,在曹冲之前就已经有这种方法。

在战国时期,有人向燕昭王献上一口大猪。这口猪一直居住在厕所里,以人的排泄物为食物。燕昭王把大猪养了起来,越养越大,不老不死。燕昭王想知道这口大猪到底有多重,用浮船来测量大猪的重量,重达千钧。

可见燕昭王称猪的事情远远早于曹冲。曹冲知道这个方法,可以看做是博学多识,那为什么曹操手下的臣子都不知道呢?难道他们的阅历还不如曹冲吗?这是“曹冲称象”又一个疑点。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苻子》:“王异之,令衡官桥而量之,折十桥,豕不量,又命水官舟而量之,其重千钓。”

三、“曹冲称象”来源于佛经

无独有偶,类似“曹冲称象”的故事,不仅《苻子》中有,一本佛经中也有。此事见于《杂宝藏经·弃老国缘》。这个故事很有趣,小编也跟大家说一下。

说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字叫做弃老国。顾名思义,其国的民俗就是放弃老人,做法非常残忍。国中有一个大臣不忍心放弃自己年老的父亲,于是在地里挖出一个密室,把父亲藏起来。

这时候阿难尊者来到弃老国,询问一堆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答不上来,就没有好果子吃。这些问题难住了弃老国人,但都被这个大臣的父亲回答上来。阿难尊者很高兴,不仅赏赐了国王一堆财宝,还答应庇护弃老国。

弃老国王得知这些问题都是大臣父亲答上来的,于是改正了国内驱逐老人的风气,实行孝道。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称象。大臣父亲和曹冲所言基本上差不多,只是把杂物说成石头。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的版本,都是用石头填船,未必没有《杂宝藏经》的影响。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杂宝藏经·弃老国缘》:“父言。置象船上。着大池中。画水齐船深浅几许。即以此船。量石着中。水没齐画。则知斤两。”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这些疑点足以推翻《三国志》吗?

“曹冲称象”这件事确实有诸多疑点,但小编认为疑点虽然存在,但不足以推翻《三国志》中的记载。首先是时间问题。有人认为孙权只有取得交州后才能进献大象,这是一种狭隘的想法。

事实上中国古代大象不仅仅生存于南方,直到南北朝时期,在长江下游仍然有亚洲象活跃的痕迹。孙权当时刚刚上位,其首要目标是消灭坐镇江夏的黄祖,从而西向扩张,对北方的兴趣寥寥;曹操对新的江东之主也是安抚的态度。所以孙权在这个时候向曹操示好,进行“大象外交”,于情于理都没有问题。

其次我们来看《苻子》和《杂宝藏经》两部经典。《苻子》的作者是前秦国君苻坚的侄子,晚于三国时期。小编能够找到的关于燕昭王以船称猪的记载,全部来源于《苻子》(不排除有更早的古籍的记载,但小编实在找不到,只能按照《苻子》来分析)。

其中故事又带有相当浓重的传奇色彩,甚至还有后来大猪托梦的记载,近似于寓言和神异小说。小编以为,用较晚的、带有神话色彩《苻子》的内容来推翻更早的、更权威的《三国志》,没有道理可言。

关于“曹冲称象”的诸多疑点,能否推翻《三国志》的记载?

再说说《杂宝藏经》。《杂宝藏经》的翻译时间是在北魏时期,也晚于《三国志》。有一种说法,《杂宝藏经》虽然翻译时间晚,但其中的内容很多都是承袭之前的经典。可能其中《弃老国缘》的寓言故事很早就存在了。

不过这种说法也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视为一种可能性,并不足以推翻《三国志》。所以小编认为,在现有的基础上,在没有找到更加有力的证据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以《三国志》为准,相信“曹冲称象”一事。

参考文献:《三国志》、《艺文类聚》、《杂宝藏经》、《全晋文》、《能改斋漫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