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思明居士 2019-09-14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嫦娥剧照

嫦娥是古往今来为人们所熟悉的神话人物,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已根深蒂固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根据王家台秦简透露出的信息,“嫦娥”与“羿”本非夫妻,属于两个不相干的神话系统,二者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融为一体。那么“嫦娥奔月”为何吸收“羿”的传说,或者说后人为何要将“羿”与“嫦娥”撮合成夫妻?

一、早期文献中的嫦娥奔月

早期文献记载中的嫦娥奔月,其故事情节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王家台秦简(简称秦简)载《归藏》:“昔者,恒我窃毋死之......奔月,而攴(枚)占;恒我曰:昔者,女娲卜作为缄”

今本传世《归藏》:“昔嫦娥以不死之药奔月”;“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马骕《绎史》引《灵宪》:“嫦娥,羿妻也。盗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淮南子 》高诱注 :“嫦娥,羿妻也 。”

以上文献作如下说明 :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嫦娥剧照

在王家台秦简出土前,今本传世《归藏》多被疑为伪作,于是《淮南子》便成为公认的记载“嫦娥”传说的最早文献。如今有了秦简的支持,“嫦娥”传说的生成年代至少可推前至战国中期,甚至更早。这说明记载嫦娥奔月的最早文献不是《淮南子》,嫦娥与羿也本非夫妻。

《淮南子·览冥》有关嫦娥传说的记载已为人熟知。至于张衡《灵宪》佚文,据传取自《归藏》,但这种说法至少存在两个疑问:其一,《归藏》、《淮南子》皆未言嫦娥乃羿之妻,先秦有关羿的记载也无嫦娥的身影;其二,在《灵宪》之前记载嫦娥奔月的不仅有《归藏》,还有《淮南子》,这两种文献在嫦娥与羿的记载上存在出入,古之集佚者多好采掇新旧典籍对某一故事加以整合,此于故事完整性确有裨益,因此,清人严可均断定“枚筮有黄”以后“当系《归藏》旧文”,至于“羿妻嫦娥”是否本自《归藏》旧说,则不敢论。

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互证,使得嫦娥传说在先秦的流传变得有据可凭。比较相关文献,不难发现,在先秦与两汉的文献记载中,嫦娥奔月的故事情节存在着重大差异。首先,秦简与《归藏》皆未提及羿,西汉《淮南子》开始把嫦娥与羿的传说相系一处,而在东汉的《灵宪》及稍晚的《淮南子》高诱注中,羿成了嫦娥的丈夫;其次,先秦文献中嫦娥得西王母不死之药而奔月。此后,由于羿的加入,嫦娥则是从羿的手中盗得仙药,成为“弃夫奔月”的主角。

文献记载的出入,往往能反映出传说情节在流传中的历时性变化。例如,《楚辞·天问》云:“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藏”,姜亮夫解释道:“此言嫦娥何所得良药而能固藏于月也。”由于《天问》所涉神话传说乃以类归,“安得夫良药”一句不杂于羿的传说系统,此极可能暗示“羿”与“嫦娥”在先秦本无甚关联。依此而论,早期的“嫦娥奔月”的故事衍变,至少可分为两大阶段,其一是从“西母”、“常羲”向“嫦娥”的转变,其二是“羿”的形象的加入。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嫦娥剧照

二、从 “西母 ”到 “嫦娥 ”

甲骨文献大多与祭祀有关,对于月神起源研究而言,以下几则材料较值得关注:

甲辰卜,贞 ,王占月

燎于东母九牛

甲骨卜辞中有许多关于“东母”、“西母”祭祀的记载。《礼记·祭义》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据此,不少学者认为东、西二母与日、月二神有关。这种推测有一定道理,但就东、西二母的本源而言,其首先应是“地母”。《说卦》云:“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地母又称“社”,而且,社神本为女性,例如《礼记·郊特牲》云:“社,祭土而主阴气也。”所谓“东社”、“西社”也便是由“东母”、“西母”演化而来。

古人对日、月的崇拜总与“地母”情结割舍不断,在《山海经》中可以找到相关佐证,例如《大荒西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日月所入”,又云:“有女子方浴月……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其中,“浴月女子”即月神常羲,又有“羲和生日”也出于《山海经》之说。“常羲浴月”与“羲和生日”的神话之所以与“西母”、“东母”发生联系,是初民看到日、月出于东而没于西的自然现象所产生的神话联想。

这种神话联想蕴含着深刻的主题,尤其是月亮的盈亏周期更容易让人想到“死而复生”。《天问》曾云:“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大概就是初民用“死而复生”解释月之盈亏,月神常羲也因之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本领。神话的思维往往不会因神话时代的终结而消亡,初民在常羲神话中寄托了对月亮的丰富感情,这些情感相互交织,促成了常羲向嫦娥的衍变。因此,在解释“嫦娥”字源时,就有了如是推断:《淮南子》中的“嫦娥”又称“妲娥”,后因避汉武帝刘恒之讳而改为“嫦娥”。“恒”者,《说文》云:“常也”,“娥”与“羲”古音相同,可互通。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后羿与嫦娥剧照

常羲与嫦娥虽字源相通,却不能仅以音近形似断定其渊源。“常羲”向“嫦娥”衍变的过程首先是常羲神性减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后人对神话的解构与重构。其中,解构的对象是一致的,即月神神话,而重构的指向又是多样的,至少就目前的文献看,常羲神话是沿着历史化与仙化这两条途径衍变开来。常羲神话历史化是指月神常羲演变成历史传说。《吕氏春秋·勿躬》云:“常羲作占月”,“占月”乃古官职,另有“羲和占日”说,亦见于《勿躬》篇。农业社会以定历法为社稷大事,月神常羲衍变为“占月”之官,进而模糊了其神话色彩。常羲神话除了被历史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好事者又以神仙思想对之加以阐解,是谓仙化。

常羲神话的仙化,一方面是因其神话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还在于“常羲浴月”的神话有利于仙家“不死”思想的发挥。《山海经》所载常羲生月十有二,可理解为一年让月亮起死回生十二次,《天问·释天》在“夜光何德,死则又育”一句下注解道:“德读为得,……问月何得?乃能死而复生,意盖谓其尝得不死药也。……死则又育犹言死而复生”。月神常羲既然能让月亮起死回生,定是得不死之药的帮助。《归藏》载嫦娥奔月化为“月精”,也是借助西王母的仙药;而当嫦娥入月化为蟾蜍,或可看作是对月亮“死则又育”的重新阐释。这种阐释带有仙家色彩,它已走出“常羲浴月”的神话氤氲。但是,就思想渊源而言,“嫦娥奔月”则直接与“常羲浴月”乃至地神“西母”一脉相承。

三、嫦娥与羿的结合

嫦娥奔月与羿的诸多传说本无关联。先秦有关羿的记载,只称羿的妻子为“纯狐”,并不见一处提及“嫦娥”;《归藏》中语涉嫦娥处,亦无羿的身影。西汉的《淮南子》将“羿”与“嫦娥”撮合到一起,但仍未言“羿妻嫦娥”,直至东汉《灵宪》及《淮南子》高诱注才出现“嫦娥,羿之妻”的说法。那么,嫦娥与羿两大传说是如何联系到一起的呢?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后羿剧照

梳理“羿”的传说,最棘手的莫过于辨析神话之“羿”与历史之“羿”。《左传》中的“夷羿”似为历史实有之人,而《山海经》、《离骚》关于“羿”的记载则充满了神话色彩。从探讨嫦娥传说早期衍变历史的角度出发,可暂且搁置“羿”的史实考证,把神话中的“羿”与历史中的“羿”纳入到广义的传说范畴中去,从而在“羿”形象的变迁中探知嫦娥与“羿”结合的原因。

在《山海经》中,帝俊、常羲、羲和与东夷商部族的神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问》云:“帝降夷羿,革孽夏民。”《说文》曰:“穷,夷羿国也。”“帝”即帝俊,传说中,羿得帝俊之弓而到人间铲除凶兽。“穷”为“穷石”(大约在今山东德县一带),其属东夷,故称“羿”为“夷羿”。上古文献又有“羿”与“后羿”之别,二者记载颇为驳杂,然归结起来,则羿的形象充满了神性,如射九日,杀凶兽,而“后羿”传说近于历史,如《左传·襄公四年》所记“后羿”为有穷国国君,因耽于游猎而失国。从时代的角度看,作为神话人物的羿多为正面形象,如《山海经》云:“帝俊赐羿彤弓素矢,以挟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而作为历史人物羿(或后羿)则是失国之昏君,如《离骚》云:“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到了《汉书》,班固竟将羿与蚩尤一同置于“下下愚人”行列。

汉武帝雕像

羿的形象由善到恶的变化大约发生在战国至西汉,这其间,嫦娥与羿渐渐被“撮合”成夫妻,在神话中,帝俊是天帝,常羲是月神,二者是夫妻关系。羿又是承帝俊之命以挟下国,故可视其为帝俊的化身。作为国君的羿,有个不忠的妻子,名叫纯狐,《天问》有云:“浞娶纯狐,眩妻爰谋”,游国恩案曰:“言寒浞为羿相,与羿之嫦娥眩妻纯狐氏通,因谋杀而娶之也。”因而,嫦娥本非羿妻,其与羿后来相系一处,于是便有了弃夫奔月的情节。

至于羿与嫦娥何以被“撮合”到一起,则有两个潜在的条件:其一,神话中的帝俊与常羲为夫妻,且同属东夷部族神话系统,与之相对的,羿是帝俊在人间的化身,嫦娥又是从常羲演化而来,此二者在传说中被撮合为夫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二,纯狐本为羿的妻子,其为寒浞所利用,最终背弃了自己的丈夫。嫦娥与纯狐的形象都涉及到一个伦理问题,即妻子对丈夫的忠诚,因,弃夫奔月的情节里即含有纯狐的影子。明人凌义渠《湘烟录》云:“嫦娥,小字纯狐”,此说不免有附会的成分,但却揭示了嫦娥与纯狐形象的相似点,羿与嫦娥也因之可看作是羿与纯狐故事的新变。

以上两点使得羿与嫦娥的结合成为可能,然若追问羿与嫦娥何以结为夫妻,还要从羿的形象变迁入手。《淮南子》云:“羿死于桃棓(案:棓,桃木棒)”,东汉许慎注曰:“棓……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桃木棒辟邪”本为民俗传说,其渊源与羿相系,成为击杀羿的法器,如是言之,羿岂不成了鬼一样的恶人。羿的形象愈来愈恶,种种贬讽羿的传说也便相踵而出,因此,嫦娥奔月的故事主体虽然是嫦娥,但就故事发生而言,嫦娥与羿的结合却不一定是好事者为了丰富嫦娥传说而使然。

嫦娥奔月故事:两个不相干的神话融为一体,到底要传递什么信息?

汉武帝剧照

嫦娥弃夫的情节与纯狐背夫恐怕都是射向羿的“箭”,其目的在于勾画羿“下下愚人”的形象。以此思路去看《淮南子·览冥》,又会得到另一番解读。在王家台秦简尚未出土时,学人研究嫦娥奔月多好举《淮南子》,但若将嫦娥奔月置于《览冥》篇的语境之中,就会发现,嫦娥弃夫奔月的情节不过是讲述了一个求药不如造药的道理,嫦娥窃了羿的仙药,羿便“怅然有丧无以续之”,所以然者,乃是因羿“不知不死之药所由生也”。制仙药是本,而求仙药是末,穷其本而逐其末是为“览冥”,即体察万物根本之道。诸子之文多有用神话传说以宣其理,嫦娥“弃夫奔月”的情节促使嫦娥与羿的故事相结合,其言语之中透露出来的是对羿的讽刺与嘲弄。一个连自己妻子都要盗他仙药、弃他而去的人,可谓众叛亲离,羿怅然有丧的样子甚为尴尬,这一故事岂不正是强化了羿“下下愚人”的形象么?

嫦娥“弃夫奔月”既属于丑化的系列传说之一,那么,它又是何人所造?如前所述,嫦娥故事的产生离不开求仙的文化背景,神仙家认为凡人能否成仙在于其是否有“仙根”,帝王虽位极人君,如若不清心寡欲也断无仙缘。如《汉武内传》、《汉武故事》所记武帝亦想求得长生之术,西王母却认为其不绝奢欲而不能成仙。历史化的羿失国的根本原因在于“淫游”,这倒与后世汉武帝颇有相似之处,此二人地位尊贵,易为神仙家所用,以宣其清私欲求升仙之理论。由是言之,嫦娥弃夫奔月的情节,便是在贬斥羿的话语背景下,由神仙方士本着自宣其说的目的而确立下来的。

参考文献:《殷墟书契后编 》、《十三经注疏 》、《山海经校注》、《王家台秦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