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求媚的人才有独立人格和价值

 timtxu 2019-09-14

我读《论语》第48篇。

【原文】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古尔详解】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他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

“媚”是求媚、讨好的意思。当时孔子到了卫国,王孙贾希望孔子能够亲近他,因为孔子是一代圣人,众人非常地崇敬他。

假如孔子能够亲近王孙贾,便可以帮助王孙贾提高声誉,所以他想让孔子“求昵之”,亲近自己,求媚于自己。

所以他讲,“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这句话是当时的世俗之言,就像我们现在讲的俚语,意思是,“与其拜大王,不如拜灶王”。

王孙贾的意思,是在暗示孔子:你与其周游列国,希望能得到重用,不如就求我,我重用你算了。

孔子当年曾在鲁国推行他所提倡的圣贤之道,但鲁国不怎么上心。于是,他就周游列国,尝试能找到一个国家能接受他的观念和理念,从而来推动他所提倡的周公之道。

当他来到卫国的时候,自然也想看看卫国国君能不能重用他,如果在卫国能建立起榜样,同样也能影响诸侯,使天下大治。

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灵公。虽然卫灵公对孔子颇为尊敬,但也仅止于形式,骨子里并不完全认同。

卫灵公当时宠爱的是南子,南子是他的夫人,南子品行不端,但是很有才华,当时的卫灵公一切都听命于南子。

南子的确很厉害,那些谄媚巴结她的人,基本上都可以得到重用。那些虽然有才华,但却不谄媚她的俊才,几乎都被冷落,晾到一边去了。

当时南子也想召见孔子,南子的目的也是想借孔子的名声来壮大自己的声势。当然,南子的企图,孔子自然是知道的。他完全可以不去拜访她。但经过三思之后,最后他还是决定去见见南子。

《论语》里面有讲到孔子见南子的事情,当时很多弟子都想不通,包括孔子弟子中见识卓著的子路。子路还曾责备孔子:这样一个品行不端的女人,老师为什么还要去见她?

孔子自然有他的苦心在里边。孔子其实对自己的声誉,还放在其次,他之所以决定要去见见南子,并不是真的求媚,主要是希望能够看看,有没有机会在卫国得到重用,可以真的帮助卫国,同时在卫国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孙贾是卫国的大夫,是个典型的小人。他误会了孔子,以为孔子到卫国是求官来的,所以就问孔子:“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

王孙贾这句自然是话里有话,他其实是在暗示孔子,“奥”是比喻南子,“灶”是比喻自己。意思是,你与其去求媚于南子,不如求媚于我,我能给你更多、更实惠的东西。

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的回答很温和。虽然他明知道王孙贾的意思,但也不揭露他,只就他的问题来回答。

“获罪于天”的天,是指天理。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唯天独尊,世间无二。奥和灶,也就是主房屋的神和主灶台的神,都不能跟天相比。如果我们得罪了上天,即便是向主屋神、主灶神祈祷,也没用,他们也免不了这个罪。

所以,我们只要能保持顺应天理就行了。做事只要顺天理,就不必去求媚于灶神,更不必求媚于主屋神。

孔子这句话其实是在暗示王孙贾,你不必来说服我,我不会去求媚于南子,也不会求媚于你,我是在顺应天理做事,能做成,咱就做,做不成,咱不强求。

孔子讲的话虽然很温和、很谦逊,但又显露出自己身上的那种骨气和正气。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高超的表达艺术,既不得罪王孙贾,又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讲得非常清楚。

本文为《古尔读经典》之《古尔读论语》系列第48篇,更多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查看文章列表。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