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深夜创作,没抱希望却入展十二届国展!

 旷世缘q33hh84b 2019-09-14

朱国良,1989年生,园林专业 ,农学学士,江苏镇江句容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准),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准),自幼随父学书,以颜柳入手,遍习唐人法帖,后研习北魏皇家墓志。
书法作品入展: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
中国安远“三百山杯”全国楷书展;
江苏省第十一届新人书法篆刻展;
江苏省第三届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江苏省社区书画大赛一等奖;
镇江市第六届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
镇江市首届“瘗鹤铭奖”书法展获奖提名;
镇江市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朱国良十二届国展投稿作品

十二届国展创作手记

朱国良

2019年对于我一个农学专业的学书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入展江苏省第十一届新人展一年后,又侥幸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着实是一份意外的喜悦。
十二届国展的投稿,我是抱着在投展中打磨作品,提高创作能力的初心去设计和创作作品的,因为对于一个省书协的准会员来说,入国展是奢望的,所以从创作到作品邮寄出,整个创作过程是没有太大压力和太强的目的性,一切顺其自然,尽力就好。
中国书协发出十二届国展征稿启事后,我查阅了近几届国展的入展作品照片和作品集,寻找创作灵感,在写什么内容,选什么纸张,这个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结合自己的书写习惯,确定用4厘米格,魏碑笔法为主调,掺合唐楷和明清楷书的一些特点,书写刘熙载《艺概》选文。然后开始选择纸张,先后尝试了皮宣、麻宣、檀皮宣、云龙构皮纸、水纹纸、粉彩纸、蜡染纸、鱼子金、泥金纸、泥银纸等十余种纸,最终确定把两张八尺屏泥银老纸,用泥金条拼接,形成高雅的“金银配”。由于泥银纸细腻光滑,难以表现墨色的浓淡枯涩,故在创作时以温文尔雅、不急不躁的风格使书风与纸张完美结合。为了打破八尺中楷密密麻麻一整张的常规写法,我特别注意留白,使大幅作品具有空灵感。


在确定好书写内容和纸张后,开始创作。因为白天要上班,所以创作往往在两岁半的儿子熟睡后进行。创作前的画格子是个大工程,为了让我安心创作,妻子主动承担起了画格子的重任,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在一边画格,我在一边创作,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的画面。
第一遍创作初稿完成后,我就寻找名师指点,听取他们的意见,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书写习惯,经过六次改动,十二届国展投稿作品定稿。截稿前一周,当看到邮寄前打包好的作品时,感觉自己在书法创作的道路上又经过了一次洗礼,轻松而愉悦,就像看到儿子出生时那一刻的欢喜,不言而喻。
对于入展十二届国展,至今为止我都觉得是我运气好罢了。我觉得学书之路漫漫,唯有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书写技法、眼界和综合素养,还要将中国其他优秀艺术门类语言融入其中,才能在书法之路越走越远,与古人越走越近。
朱国良书法作品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